幼年生活记忆
广西岑溪是高伯龙的祖籍地,但因为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等原因,幼年的高伯龙并没有回过老家,故对岑溪没有什么印象。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市,后到梧州上小学。高伯龙记得那时他和母亲及姨妈龙瑞瑛一起住在梧州。一年后又搬回南宁居住,入读南宁第二小学高小二年级。家庭住址的经常变动,大约是因为父亲工作地点不时变化所致。但和后来家庭屡次跨省搬迁比起来,这还算不得什么。
图1-1 高伯龙(中被怀抱者)出生数月后与家人的合影(左一为父亲高元勋,左二为母亲龙瑞霞。摄于1928年。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
图1-2 母亲龙瑞霞(摄于1935年。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广西省政府为培养本省路政工程技术人员,在省会南宁创办了一所工程专门学校[9]。因战事影响及学潮、经费支绌等原因,办学屡经波折,几至停顿。高伯龙的父亲高元勋是南洋大学(即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的高才生,是当时广西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政府便委任原在中学教书的高元勋接任校长。
据1946年12月出版的《广西教育史料》载:“高元勋接长该校,‘兢兢业业,力图扩充’,除次第添招补习班一班21人,预科一班11人,工程特班一班45人外,并呈请政府,准支建置费三万元,将古城楼拆去,另建新式校舍,及购置机械仪器等。至是,规模初具,设备稍全,于十六年五月呈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备案。同年六七月间,本科第一班学生修业已届三年,特班生亦已修业半年期满,乃相继举办毕业,计得本科及格生15人,特班生38人。是年十一月五日,省政府以全省交通建设,亟需人才,因特议决将该校及技术学校合并,改为交通专门学校,转隶建设厅管辖。建厅遵即接办,仍以高元勋为校长;并于十七年八月间,将校址迁往柳州,另建新校舍,内设电信、测绘及工路管理等三科,学生约160余人。嗣十八年政局变乱,校舍驻兵,仪器散失殆尽,无形中遂告停办。
图1-3 两岁时的高伯龙(摄于1929年。资料来源: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
图1-4 七岁时的高伯龙(摄于1934年。资料来源: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
高伯龙年纪稍长后知道,父亲确实学问非常好,尤其精通数学。当时工程专门学校里开设了微积分课程,却无教师能够胜任,就由担任校长的父亲亲自教。来家里拜访的多是高伯龙父亲的学生,他们称呼高伯龙的父亲为“数学博士”。其实高伯龙的父亲并不是博士,只是因为学生佩服他的数学才能而以此称呼表示敬佩之意[10]。
高伯龙的父亲任工程专门学校校长期间,与高伯龙的母亲龙瑞霞结婚。龙瑞霞曾就读上海大夏大学,因结婚成家中断学业。约一年后,广西省政府为发展农业生产,在柳州沙塘创办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高伯龙的父亲又受命负责建设施工及垦务工作。因忙于工作,那几年高伯龙的父亲对家庭较少顾及,高伯龙除短暂随父母在柳州、梧州居住外,更多时间和在南宁的外公、外婆生活。
高伯龙外公的老家在广西川梧,有一些田地,并在南宁开办了一家名为“泰安”的大客栈,经营规模在南宁市数一数二。故高伯龙幼时是在较为宽裕舒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他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写的一份自传中忆及幼时生活对自己的影响:由于小时没有劳动过,故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及服务的观念[11]。但因高伯龙的父母均接受过大学高等教育,故家庭文化氛围浓厚,高伯龙自小耳濡目染,对其幼时智力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高伯龙的父母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以及“事事要强”的要求和期勉,使高伯龙形成了“不甘人后、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并保持终身,在后来的求学、工作中,格外用功、勤奋钻研,其学问功底、专业素养均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