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背那么多的污名真是冤
乌鸦大抵是鸟类中背负污名最多的,明明是益鸟又是“孝鸟”,明明是名副其实的“清道夫”,但是,人们始终不待见它,原因很简单——晦气、不吉祥……
再怎么“鸟盲”的人,想必也不会不认识乌鸦:一身黑乎乎的大褂,闪着蓝幽幽的光,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哑——哑——”的叫声,单调又粗粝。
鸟不可貌相嘛,我想为乌鸦辩解几句,觉得是必要的。可偏偏它不争气,不但喜欢飞到露天的厕所里吃脏兮兮的东西,还喜欢将窝搭在墓地的松树上,难怪大家一看到它,就觉得倒霉透顶了。就连鲁迅在小说《药》里,也这么写乌鸦——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还有,骂人的时候,“乌鸦嘴”一词也派上了用场。乌鸦想洗掉污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忆中,乌鸦最喜欢栖息在村庄的苦楝树上。落光了树叶的苦楝树,像枯树,在寒风中凋零。而乌鸦一停到树上,通身漆黑,颈部带有些许蓝色、紫色和绿色的金属光泽,映衬着毫无生气的树枝,像一幅凋败的风景。
“啊——啊——啊!”我站在苦楝树的不远处,怪腔怪调地喊几声,想着把乌鸦赶走。
“哑——哑——哑!”乌鸦扑腾着翅膀,起飞的时候,似乎是在回骂我呢。
上学之后,我很快就学到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那个同样在村庄生活的语文老师,并没有像村里人那样对乌鸦感到痛心疾首,而是教导我们:乌鸦是聪明的鸟,要向乌鸦学习。
一篇普通的课文,让我开始对乌鸦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我更是学到了“乌鸦反哺”的故事,说老乌鸦飞不动了,无法觅食,小乌鸦便去找来食物喂给老乌鸦,报答老乌鸦的哺育之恩。
这样的乌鸦,怎么就不被乡亲们待见呢?可不能冤枉好鸟呀,我要为乌鸦正名才行。而我又发现了这样一则报道:
国外有学者发现,城里的乌鸦喜欢在红绿灯口等候。红灯亮,它就飞下地,把核桃放在车轮前;绿灯亮,汽车开走后,它们再飞下来,啄食被车轮碾碎了果壳的核桃仁……
这样的智商,怕是许多孩子都未必能够达到。能够证明乌鸦智商高的,还有乡下的稻草人。稻草人吓得着别的小鸟,却吓不到乌鸦。它知道那是假人,有时还故意停在稻草人身上拉屎,令人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乌鸦的聪明才智,还体现在“收藏”这一喜好上。我写过一首科学儿童诗《乌鸦是个收藏家》——
乌鸦很聪明
天生爱收藏
要是嘴巴衔得动
都会衔去藏起来
见到石子衔去藏
见到果壳衔去藏
见到羽毛衔去藏
它就是一个收藏家
收藏家,果然忙
野草丛中藏着宝贝
石堆缝里藏得稳当
还要提防喜鹊把它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