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衿和佩分别指的是衣服的哪部分?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从各地收集而来的土谣民歌,郑风就来自郑国。
“风”从民间来,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禁锢人性的礼教观。因此“风”是奔放的,真挚的,热切的,有着先民最原初的热辣辣的情感表达。
女子思念着心爱的男子,亦嗔亦喜,嘴上责怪着,心里却疼惜不已。你不给我写信,不来找我,那我就去城楼下等你呗。没有那么多的规矩矜持,没有那么多的欲语还休,谁叫我想你,想得“一日不见,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手法,用简单的几十个字将女子等待时的焦急情状描写得如在眼前,是一首描写相思之情的佳作。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深情。”“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中国古人作诗常用指代手法,衿、佩分别是衣服的一个部分,被借用来指代人。衿佩后来被当作青年学子的代称。青色表示这是男子的服色,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是写给一位男子的。
衿,其实就是衣襟。先秦衣服没有扣子,更没有拉链,衣服要妥妥地穿在身上,就要用左右两片布交叠,然后用衣带扎住,交叠的地方就是衿,和如今的衣领类似。人一发感慨就喜欢摸胸口,摸的其实就是衿的部分。因此“抚衿”也就是叹息的意思了。
更迷惑人的是“衽”。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衽”也是衣襟。古代中原汉族通行右衽,也就是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这是生者的穿衣习俗,死者所用寿衣就采用左衽,不用布钮,而是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以示阴阳有别。
“左衽”一般也指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古代中原文化将少数民族说成蛮夷,说他们是披发左衽,表示他们不服王化。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没有管仲,我们就沦为蛮夷那样,披散着头发,穿着左衽的衣服。
佩,就是衣带。这个衣带是要用来系玉的,因此叫作“佩”。古人特别爱玉,赋予了玉许多美好的含义。玉,代表了君子的温润、高贵与纯净;玉,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玉,同时还是驱邪避祸的吉物,如果遇到灾祸,玉可以代替主人受难;民间认为玉还有保健作用,可以养人,改善人体健康状态。因此君子要佩玉。既然要随身在衣服上挂一块玉,自然要有系玉的带子,这就是佩。
服饰作为一个文化形态,贯穿了整个历史。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历朝历代的审美观,甚至政治观、军事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