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最近我接到邀约,要我替一种英国期刊按月就德国文坛上最近的作品写些短评,条件很优厚,我有意接受这份邀约,但是想到把这件事先向歌德说一声也许妥当些。

今晚我在上灯的时刻去看了歌德。窗帘已经放下来了,歌德坐在刚开过晚饭的桌子旁边。桌上点着两支烛,照到他自己的脸上,也照到摆在他面前的一座巨大的半身像。他正在观赏这座雕像。他向我致友好的问候之后,就指着雕像给我看,问我:“这是谁?”我说:“是一位诗人,像是一位意大利人。”歌德说:“这就是但丁。头部很美,雕得好,可是不完全令人欢喜。已经老了,腰弯了,面带怒气,皮肉松散下垂,仿佛是刚从地狱里出来的[42]。我还有一枚但丁像章,是他还在世时刻的,在一切方面都比这座雕像美得多。”歌德就站起来拿像章给我看,“你看,鼻子多么有魄力,上唇也很有魄力似的鼓起,下颚显出使劲的样子,和下颌骨配合得多么好!至于这座半身雕像,在眼睛和额头部分和像章上的也大致一样,但在其余一切部分就显得较软弱、较苍老了。不过我也不是要责备这件新作品,它大体上还是很好的,值得赞赏的。”

接着歌德又问我近几天来过得怎样,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就告诉他我接到邀约,要我替一种英国期刊就最近的德国散文文学作品按月写些短评,条件很优厚,我很有意接受这项任务。

歌德一直到现在都是和颜悦色的,听到这番话马上沉下脸来,让我看出他的全部面容都显出对我的意图不赞成。

他说:“我倒希望你的朋友们不要侵扰你的安宁。他们为什么要你干超出正业而且违反你的自然倾向的事呢?我们有金币、银币和纸币,每一种都有它的价值和兑换率。但是要对每一种作出正确的估价,就须弄清兑换率。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对金银币你是会估价的,对纸币你就不会估价,还不在行,你的评论就会不正确,就会把事情弄糟。如果你想正确,想让每一种作品都摆在正确的地位,你必须拿它和一般德国文学摆在一起来衡量,这就要费不少工夫去研究。你必须回顾一下史雷格尔弟兄有什么意图和什么成就,然后还要遍读所有的德国新进作家,例如弗朗茨·霍恩、霍夫曼、克洛林[43]之流。这还不够,还要每天看报纸,从晨报到晚报,以便马上知道一切新出现的作品,这样你就要糟踏你的光阴。此外,你对于准备评论得比较透辟的书不能只匆匆浏览,还必须加以研究。你对这种工作能感到乐趣吗?最后,如果你发现坏书真坏,你还不能照实说出,否则就要冒和整个文坛交战的风险。

“不能这样办,听我的话,拒绝接受这项任务。这不是你的正业。你得随时当心不要分散精力,要设法集中精力。三十年前我如果懂得这个道理,我的创作成就会完全不同。我和席勒在他主编的《时神》和《诗神年鉴》两个刊物上破费了多少时间呀!现在我正在翻阅席勒和我的通信,一切往事都栩栩如在目前,我不能不追悔当时干那些工作惹世人责骂,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有才能的人看到旁人做的事总是自信也能做,这其实不然,他总有一天会追悔浪费精力。你卷起头发,只能管一个夜晚,这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不过是把一些卷发纸放在头发里,等到第二个夜晚,头发又竖直了。”

他接着说:“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是积累取之不尽的资本。你现在已开始学习英文和英国文学,你从这里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本。坚持学习下去,利用你和几位英国青年相熟识的好机会。你在少年时代没有怎么学习,所以你现在应该在像英国文学那样卓越的文学中抓住一个牢固的据点。此外,我们德国文学大部分就是从英国文学来的!我们从哪里得到了我们的小说和悲剧,还不是从哥尔德斯密斯[44]、菲尔丁和莎士比亚那些英国作家得来的?就目前来说,德国哪里去找出三个文坛泰斗可以和拜伦、穆尔[45]和瓦尔特·司各特并驾齐驱呢?所以我再说一遍,在英国文学中打下坚实基础,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

我很高兴,我引起歌德说出了这番话,心里安定下来了,决心完全照他的话做下去。

这时传达室报告密勒大臣来了。他和我们一起坐下。话题又回到摆在我们面前的那座但丁半身像以及他的生平和作品,特别提到但丁诗的艰晦。我们谈到,连但丁的本国人也没有读懂他,所以外国人更不容易窥测到他的秘奥。歌德转过来向我说:“你的忏悔神父趁这个机会绝对禁止你研究这位诗人。”

歌德接着又说:“他的诗难懂,主要应归咎于韵的笨重。[46]”此外,歌德评论但丁,还是非常崇敬他的。我注意到他不满意“才能”(Talent)这个词,把但丁叫做一种“天性”[47],指的仿佛是一种更周全、更富于预见性、更深更广的品质。


[1] 这五位都是莎士比亚时代的著名剧作家,其中本·琼生擅长喜剧,马洛擅长严肃剧,以《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闻名。

[2] 爱克曼很少发表反对歌德的意见,但是当他发表不同的意见时,他的意见往往是比较正确的。这是一个例子。他对歌德的颜色说也提出过一些比较合理的批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歌德在发现批评中肯时,他也就马上采纳。

[3] 参看第181—182页。

[4]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和自传体的爱情小说,一七七四年出版,继剧本《葛兹·封·伯利欣根》(一七七一)之后,使歌德在西欧立享盛名,特别是青年一代人,多由于“维特热”而弄得神魂颠倒,穿维特式的服装,过维特式的生活,甚至仿效维特自杀。歌德也因此而受到当时保守派、特别是天主教会的痛恨和攻击。一般西方文学史家把维特所代表的颓废倾向称作“世纪病”。歌德在这篇谈话里却否认维特与时代有关,说产生《维特》的阴郁心情只涉及个人的特殊遭遇。这当然是错误的。个人不能脱离一定的时代、社会和阶级而超然悬在真空里。歌德的看法,正代表着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正开始流行的个人至上的自我中心观点。同时他还认为《维特》在任何时代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它是不朽的作品。这种看法的基础还是“普遍人性论”。维特是“垮掉的一代”的前身,就连“垮掉的一代”现在也不会为《维特》发狂了。

[5] 自传即下文的《诗与真》。爱克曼正在帮助歌德编辑这部作品。

[6] 《胡床集》,全名是《西东胡床集》。十四世纪波斯诗人哈菲兹把他的诗集称为《胡床集》,歌德摹仿哈菲兹做了一些哲理和爱情的短诗,名为《西东胡床集》,分十二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坏脾气》卷,大半是对批评者的反击。

[7] 基督教认为上帝、圣灵和基督是三位一体。

[8] 歌德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颜色学是他经常引以自豪的。过去流行的是牛顿的光由各种颜色组合而成的说法,其根据主要是分光三棱镜。歌德反对此说,认为光是独立自足的,不是由各种颜色组合成的。单是光也不能产生颜色。要产生颜色,须有光与影在变化上的配合。此外,人眼要求变化,也会看到实际不存在的颜色。

[9] 《哀格蒙特》,歌德的一部宣传民族独立和民主思想的剧本。

[10] 马丁·路德(M.Luther,1483—1546)是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新教的著名宗教改革家,不过他的改革很不彻底。

[11] 这篇谈话值得特别注意,因为这是歌德全部思想活动的两面性的缩影。对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歌德和当时许多带有进步思想的诗人和学者一样,开始是表示欢迎的,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就表示失望和厌恨。关于歌德这位伟大诗人和德国庸俗市民的两面性,最好细读恩格斯的《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批判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的部分。

[12] 尼古拉·普尚(N.Poussen,1594—1665)是以风景画著名的法国画家。

[13] 阿·赫雍(A.Heeren,1760—1842),格廷根大学历史教授。

[14] 《该隐》,拜伦用《旧约》里该隐杀兄的故事反对信仰上帝的一部悲剧。

[15] 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城的毁灭,见《旧约·创世记》第十八和第十九两章。

[16] 勃兰特(H.F.Brandt,1789—1845),德国刻徽章的名匠。

[17] 忒修斯,传说中的雅典王子。

[18] 这篇谈话的前部分值得特别注意。歌德针对当时西方教育传统提出一些根本性的改革,首先是学以致用,学习必须从实践出发;其次是不应把课程“漫无边际地铺开”,不切合实际需要,应该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但是传统势力一向很顽强,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学校的课程不是精简了,而是日益烦琐了。歌德的劝告没有人肯听。

[19] 改编过的通俗本,删去不合近代人胃口的部分。

[20] 阿里俄斯陀(Ariosto),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大诗人,叙事诗《罗兰的疯狂》的作者。

[21] 拜伦的《唐·璜》是一部讽刺诗,它把流利的口语纳入打诨的诗律中,写得很生动。详见第141页正文和注②。

[22] 弗里德里希大帝即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一七四〇至一七八六年的普鲁士国王。

[23] 卡尔德隆(Pedro Calderon de la Barca,1600—1681),十七世纪西班牙最大的剧作家。

[24] 罗斯(J.H.Roos,1631—1685),德国画家。

[25] 甘泪卿是浮士德骗奸而终于遗弃的乡村姑娘。下面所引的两行诗见《浮士德》上卷《巫婆之夜》部分。这里的引文与原诗略有出入。

[26] 歌德的“预感”说和他的从客观现实出发的基本原则是互相矛盾的。如果说预感是一种“天生的”认识,那就是赤裸裸的先验论。如果说预感要凭所写对象和诗人自己的性格有某种类似,那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凭已知推未知的推理或类比推理。歌德在这个问题上似没有想清楚。值得注意的是爱克曼的疑问实际上就是驳斥。从这篇谈话中也可以看出,爱克曼有时围绕一个专题把多次谈话结合一起。

[27] 兰贝格(Johann Heinrich Ramberg,1763—1840),德国画书籍插图的画家,爱克曼从他学过画。

[28] 阿伽门农是希腊远征特洛伊的统帅,他打了十年仗,回家后就遭到他的妻子及其奸夫的谋杀。

[29]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斯塔波尔》全名是《斯塔波尔执掌帝国的政事》,是一八一九年在维也纳上演的一部丑角戏。《魔笛》是奥地利大音乐家莫扎特所谱的一部歌剧。《新的幸运儿》是德国剧作家缪洛(W.Müller,1767—1833)的作品。所举四种作品彼此悬殊很大。

[30] 伊夫兰(August Wilhelm Iffland,1759—1814)和考茨布(August von Kotzebue,1761—1819)是新起的通俗剧作家,他们反对歌德和席勒的古典主义,作品比较轻松俏皮。歌德对他们有好评,足见他的雅量。

[31] 普拉顿(August von Platen,1796—1835)是当时新派诗人兼剧作家,但对歌德颇尊敬,同海涅打过笔墨官司。

[32] 高乃依和拉辛都是十七世纪法国最大的悲剧作家,前者的特长在内容方面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后者的特长在诗艺方面的语言精炼而高华。对这两位法国新古典主义剧作家的艺术成就,歌德并不赞赏,谈话中很少提到他们。

[33] 拉封丹是十七世纪法国诗人,以寓言诗著名。

[34] 歌德意识到在标榜主观主义的浪漫时代自己力图从客观现实出发所处的孤立地位;但是他没有意识到,他并没有摆脱他的时代的影响,他的作品大部分实际上都是自传,就足以证明他毕竟是浪漫时代的产物。

[35] 吕斯德尔(Jacob van Ruysdael,1628—1682),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家。

[36] 据法译者注:诗作者是公元五世纪住在埃及巴诺波里斯(Panopolis)的希腊诗人侬努斯(Nonnus)。

[37] 西里西亚战争即三十年战争,对德国破坏很大。

[38] 克洛普斯托克(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1724—1803),比歌德老一辈的一位重要诗人,写过一部宗教史诗《救世主》和一些爱国主义的颂体诗。

[39] 赫尔德尔(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1803)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和莱辛齐名,他开创了搜集民歌的风气,推动了浪漫运动。主要著作《对人类史的一些看法》阐明了历史发展的进化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歌德在斯特拉斯堡当大学生时就和赫尔德尔常来往,受他的影响很深。

[40] 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120),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史学家,写过《希腊罗马英雄传》,是西方传记文学的典范。

[41] 两位打败拿破仑的名将。

[42] 但丁在《神曲》第一部里游了地狱。

[43] 弗朗茨·霍恩(Franz Horn,1781—1837),德国次要的诗人和文学史家。霍夫曼(E.T.A.Hoffmann,1779—1822),消极浪漫主义和颓废主义的代表。克洛林(Heinrich Clauren,1771—1854),感伤气很浓的小说家。这三人都是歌德所鄙视的。

[44] 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1730—1774),英国作家。他的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传》早已介绍到我国;他的诗《荒村》写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农村衰败情况,在当时传诵很广。

[45] 穆尔(T.Moore,1779—1852),爱尔兰优秀诗人。

[46] 《神曲》用的是“三韵格”,三行一组,下组的第一韵用上组的第二韵,即aba,bcb,cdc格。大部头诗用这种韵律,确实有些呆板。

[47] Natur,或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