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笋茶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到了林城初识茶

一、茶香之路的起点

1979年,我第一次走进长兴,来到林城镇,是看看电炉厂,也熟悉一下来长兴的交通情况。而后来影响我走上茶乡之路追寻紫笋茶,是1980年春到长兴林城镇看茶买茶。这也是我走进长兴之旅的真正起始。那种在茶市场看到的茶叶,闻到的茶香印在脑子里,吸引我,就像一只候鸟,每年春季往返于上海、长兴之间。更没想到的是,这样一走就是40年,因茶而来长兴,因茶使我成了长兴的常客,日久生情。我与长兴的紫笋茶,与长兴这块土地的不解之缘,就此开始,并延续至今。

那时候没有双休日,每周休息一天,要先调整好两三天休假日,再与徐厂长约好时间,从上海的公兴路长途汽车站,乘长途车到长兴,汽车开出市区后,经沪青平公路(318国道段),往安徽方向,到长兴的行程约180公里,行程并不长,但从前的道路狭小,只有一条双向行驶的车道,路况也不好,弯道多,桥梁多,整个行车过程大约6个多小时,若碰到车辆碰擦,会堵上很长时间。

318国道是上海通往西藏拉萨的一条重要国道,限于以前的经济条件,道路确实很差。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成联网,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其中艰辛的历程展示了我国人民勤劳奋斗的精神。我有幸在这40年中亲眼目睹318国道的修建发展,看着它由一条小路变成一条康庄大道,真是感慨万分!

现在的G50沪渝高速,真是漂亮的宽敞大道,路面平坦,管理现代化,行驶在高速路上,两边的绿化景观,也为道路增添了色彩,从上海到长兴,小车只需2小时左右的时间即可到达。据说还在修建上海到长兴的直达铁路线。因为现在的上海到长兴高铁,必须绕道杭州。人是会舒服一点,但是路程出行的时间也是2个半小时,而上海虹桥的长途大巴只需2小时,所以上海到长兴的交通已非常便捷了。

与沪渝高速同向的318国道经过多年的拓宽建设,也改变了从前的单车道的面貌,两边的绿化景观也很漂亮。自从高速公路建成后,已很少走那一段318国道了,还真想再走一趟,看看一路的风景。那时候的318国道路面没有现在宽敞平直,弯道也多,有的路段与河道平行,邻近的河岸边没有太多的树丛遮挡,可看到遥远的村庄农田、小河港汊,时不时地可隔着车窗看到河中的运输船装着满满的货物顺流而行,形成水陆并进的景象。

长兴县城内新建成的东鱼坊,是集旅游、购物、餐饮多功能的文化娱乐生活广场见图1-7。

图1-7 东鱼坊

(a)新改建的东鱼坊 (b)原东鱼坊老城一街景

二、东方小莱茵河

从上海去长兴,我都是乘坐长途大巴(见图1-8)。有一次下午出发去长兴,车前行到南浔段时,差不多已近傍晚时分,车窗外可看到邻近的河道远方,一轮夕阳西坠,如一个红红的圆盘,阳光已不那么刺眼,照在河面上,泛着一片金光随波晃动,一艘艘运输船来往穿梭而行。如过江之鲫,一派繁忙的运输景象,西行的船只远远的已成条条黑影,逐渐隐入金色的水波中,真是一幅壮美的江南水乡美景,令人陶醉(见图1-9),使我忘却了坐长途车的枯燥和疲劳。我一直想知道这条河名叫什么,有人说是运河,但具体叫什么运河呢?为此我想请教老朋友杨冬林先生,以求解惑。我与杨冬林已多年未见,早在十几年前,杨先生曾开车到上海为我送过茶叶,我初到长兴顾渚山时,他也曾开车送我到桃花岕山上看茶园,是我在长兴早期相识的好朋友,曾在长兴县原船务运输公司任职。他同学告诉我,杨冬林已经离开原来的公司,自己成立了天顺物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也是经营水上运输。杨冬林熟悉这条水上运输线,他告诉我,这条河也属于西苕溪,航道称为“长湖申线”,起点是长兴的小浦,至长兴后,从长兴到湖州入太湖至平望,再到上海青浦。这是一条重要的水上运输要道,为上海运输了大量的石材、黄沙、水泥等建材物资,为上海的城市建设贡献卓著。长湖申线的水上运输业务繁忙,也带动了沿岸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我看到的那段河道,是较繁华的,故有“东方小莱茵河”之称。

图1-8 无意中保留下来的老车票,成为往返上海与长兴的记忆

图1-9 金色的航线——东方小莱茵河

三、高阳桥

在得到杨冬林先生指点,使我心中悬了多年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在318国道上走了这么多年,怀念走过的路,回忆旅途中的美好景象,也是在长兴之旅的行程中,留在我心中的一个亮点和深刻美好的印象。

从上海出发,车经过318国道沪青平公路段,过湖州,进入长兴市区时,要过一座古桥——高阳桥。在我的长兴之旅中,这是一座值得记忆的桥。有长兴的朋友笑我,怎么会对一座不起眼的小桥如此关注?因为在40年前,我初入长兴时,此桥是318国道必经之桥,去林城也必须过这座桥,过桥后318国道延伸到安徽省,直至到远方的西藏拉萨、日喀则。

记得那时候的桥面并不宽,两辆汽车同时交会过桥也有点难度,因是进长兴的交通要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也很热闹。高阳桥位于长兴城区的环城南路,是长兴的古桥之一,古名高泥桥,又名高宁桥。据清《长兴县志》记载:“高泥桥在便民仓南(即现在的仓前街)跨方家港(县志俗称为高宁桥),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善后局钟麟等重建”。史料证明高阳桥也有几百年的历史。

我对高阳桥的看重并记述,是与我在长兴时活动轨迹有关。1979年,我第一次来长兴时,长途汽车站是在解放路口,邻近104国道,那车站小而简陋,几年后车站往南迁移至环城南路口,仍靠近104国道,车站建了扩大规模的候车厅和停车场,整洁宽敞了许多,出入车站的道路也拓宽了,这个车站运营了约20年时间,同时318国道也南移到长兴城区外围公路,不从高阳桥过了,高阳桥成了长兴城区内的桥了。

出长途汽车站,往西走几百步即到高阳桥,过桥不到百米,是仓前街的路口了,往北有一座小桥,叫仓桥,过仓桥往北就是热闹的居民生活区了。不太宽的仓前街两旁有许多店铺,一派繁荣景象。我的好朋友许建军先生公司的门店和家,就在附近。与许先生相识后,他和家人待我非常热情真诚,视我如家人一样,许先生还替我联系拓展茶叶方面的朋友,多年来,我在长兴找茶,买茶,初涉茶道,在人生地不熟的长兴城里,全靠许先生的热心相助,胜过兄弟。所以每到高阳桥时会有一种快到家的感觉。当然过高阳桥进入长兴城区,还是为了紫笋茶,到茶叶市场选购茶叶。尤其在2000年后,每年要多次来长兴采购茶叶,高阳桥也就走得多了,也就有了故事。

2010年,我60岁生日晚宴在长兴花园酒店举办(见图1-10)。18位陪我到长兴的上海亲友们,还有长兴的几位好友,济济一堂,深情真诚的祝福,陪伴我度过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图1-10 我和许建军夫妇在生日晚宴前的合影

几十年来,我对高阳桥印象深刻,目睹长兴城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现在的高阳桥环城南路拓宽了很多,路面平整宽敞,路两边环境整洁,小河也疏浚清理,沿岸修建了人行观景小道,随着城市的变化,显示出江南小城的美丽(见图1-11)。你能想象出这里曾经是318国道段吗?现在的318国道和G50高速公路已成为长三角主要的通衢大道。长兴也正是邻近通衢要道,是“要致富,先修路”的道路建设带动了长兴的飞速发展。

图1-11 高阳桥

记述高阳桥和长兴汽车站的变迁,是追寻长兴建设发展的脚步,从一个小县城建设成眼前的美丽城市是长兴人民勤劳努力建设的杰作。作为一名外乡人,看到这里的发展变化,回忆走过的桥和车站,不仅仅是怀旧,记述是为了不忘记过去,尊重前人辛勤付出的劳动成果,珍惜当下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一点这方土地上从前的故事。

四、农贸市场学买茶

1980年4月初,经过一天的颠簸,到林城电炉厂,已近傍晚,徐厂长已通知食堂备了晚餐,菜虽不多,却都是当地新鲜的鱼虾、蔬菜,其味鲜美,从上海过来吃到这样的美味真是口福不浅吧。

第二天早起,我跟着徐厂长去镇上的农贸市场,开始了找茶之路。天刚刚亮,镇上已开始热闹起来,我怀着一种好奇探索的心情,来到集市。乡镇的集市是当地人们采购日常生活必需品,交流农产物资,民间交流信息的场所。早起的人们已经在集市中忙活起来。有卖蔬菜、鸡鸭鱼肉的,有卖农副产品的竹器篮筐、木櫈、农具锄头镰刀的……,还真是琳琅满目,有许多物品是我在上海看不到的。另一边有几个方桌几条长凳,是给赶早的人们提供吃早点的,炉子上的大铁锅冒着腾腾的热气,卖面条的老板忙着摆碗加调料,准备下面条,好几层高的蒸笼边上冒着热气,也不知是什么美食,大多是包子、米糕之类吧。煎油条煎饼的油烟味混杂在蒸汽中,那是一种民间熟悉的烟火气,透过缥缈的蒸汽,几位当地人正悠闲地吃面,或咬着油条煎饼,竹筐里放着买好的菜,和熟悉的朋友谈笑交流,构成一幅安乐和谐的生活场景。

卖茶叶的茶农大多是没有固定摊位的,一般是卖完即走。那个时代茶叶还没有开放,生产队茶叶场所产的茶叶都是由国家统一收购,茶农只能少量的自产自销一点,白天在山上采些鲜叶,晚上加工炒茶,数量一般不多,一个晚上也就是二三斤茶叶,有的更少。清早天未亮,从山里赶到集市上卖掉,换点钱购买些生活必需品,他们都是捧着一袋炒好的茶叶,站在集市入口的路边,规规矩矩地等候买茶叶的人。

徐厂长带着我在集市上转悠,从茶农带来的茶叶中选找好茶,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看。徐厂长在镇上还真是有点名头的,这些人看到徐厂长一到,都会招呼他:老板来了,看看我的茶叶吧。徐厂长总是哈哈一笑说:等等,等会儿看,你这个茶多少钱一斤?炒得怎么样?火头老不老啊?徐厂长看看茶叶然后指给我看,这包茶叶,炒的时候火温偏高了,已有焦火味了。又到另一家茶农面前,拿起茶叶袋子,嗅了嗅茶味后,又看看茶叶的颜色对我说,这茶颜色青绿,虽然看看好看,但是没炒好,有点青草气。这样一个圈转下来,徐厂长已经看好几个人的茶叶了。他在看中的茶叶中,抓一点冲泡后,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香气的浓淡,再品尝茶汤,体会茶的滋味,有时没带杯子,或没开水泡茶,就直接抓上几片干茶,放入口中含化,不一会茶叶就释放出茶香茶味,过一会再嚼一下口中的茶叶,其浓淡、甘甜还是苦涩都会表现出来。这个办法方便,而且简单有效。徐厂长还教我一招,看茶叶的干度如何?只见他抓起几片茶叶,用大拇指与食指挤压茶叶,揉搓一下放到手心,让我看他手心中央的一团粉末状的绿茶末。徐厂长说:“干茶在手指的捻动下,能变成粉末的,说明茶叶的干燥达到了要求,工艺也到位了;若手指捻不碎,还是粗粗的茶叶条或芽,说明干茶的含水量高,难以存放,很快会变红变味的,这样的茶叶就不要买,必须再次烘干才行。”

这些点点滴滴的买茶学问,让我逐渐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场的现学现卖,虽说这种氛围有点原始,却是公平自愿交易。茶农开价后,你挑选想买的茶叶,买不买是由顾客决定的。你选好一袋茶后,与茶农商量可否便宜些,这种讨价还价在市场上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太离谱的话,双方都会愉快接受成交。在市场上,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这里来卖茶叶的茶农,一般都自觉站在集市入口处的路两边,因为里面要付摊位费的。茶农各自站开卖茶,不会插嘴边上旁人的生意,也不会抢先递上自己的茶叶袋,只有你站在他的面前,问起他的茶叶价格,他才会与你交流茶价,介绍他的茶叶是什么时候加工的,是哪座山里的茶,你可以仔细地看看袋中茶叶,闻闻茶香,品一下茶。

初次到林城集市选茶买茶,让我尝到了买茶的乐趣和甜头。带着买好的几斤好茶,回上海给亲朋好友、同事们分享。他们都说我从长兴买的紫笋茶叶泡的茶好喝,更促使我有了翌年一定再去的想法,第二年,第三年……直到40年后的今天,每年的春茶上市了,我会像候鸟一样如期而至,从未间断,不知不觉中,也逐渐学会了选择茶叶的方法。我会先看看整袋茶叶的色泽是否深浅差不多,有没有新鲜油润感;然后蹲下靠近袋口,深吸一下茶香,细细分辨是否有烟火味和青草味,好的茶,只要靠近袋口,深深地闻一下,会感觉到新茶特有的清香,并伴有淡淡的甜味,好茶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舒畅醒脑,在香气好的情况下,抓几片茶叶放嘴里,慢慢含一会,再踱步看看其他人的茶,一边走,一边品味口中干茶的香气,滋味变化,确定是否要买。当选到一款好茶时,兴奋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这是找茶过程中的最大的乐趣之一。有次我买到了二三斤安吉孝丰山里的茶叶,拿给徐厂长看,泡好了茶,他一喝,就说这茶是野山茶,孝丰那里山势高,孝丰山多产好茶,你买到了是运气好。

几年下来,我喝的茶大都是从长兴集市上买回的紫笋茶,茶叶店里也不大去买了,偶尔有一次去一家较大茶叶店,看到紫笋茶,标价是我去长兴买的近十倍,我觉得这差价这么大,去长兴买紫笋茶是买对了,可是忽略了我去长兴所耗费的时间和路费。我买的几斤茶叶的成本更高,说明我不是商人,没有经商意识。我在国企单位上班,看看门诊,后来又做了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但到长兴买茶叶的事却从未间断过,反而因紫笋茶引起了同事朋友们的好奇,他们常向我提问,当时我也不知如何解答,那时也没有人讲茶文化,也没有这方面的书。

对于紫笋茶大家疑问最多的是:这紫笋茶虽然很好喝,但为什么没有龙井、碧螺春茶的名气大?而且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茶;也有人从字面上理解,认为紫笋茶是紫色的,可能有竹笋的味道。还有朋友听我说要去长兴就会说:噢,去长兴啊,长兴岛上橘子很多,带点橘子回来。我告诉他们长兴是浙江省的一个县。只是当时的上海人还不太了解长兴,更不了解紫笋茶,我也是听了徐厂长讲的有关紫笋茶故事,才知道这是古代就有的,而且是贡茶。后来《新民晚报》也刊出了一篇介绍紫笋茶的文章,1985年,紫笋茶还被评为全国名茶,《解放日报》也刊登了这条消息。我当时兴奋得举着这张报纸,告诉和我一起喝茶的办公室同事们说:你们看,这紫笋茶是全国名茶呢!

图1-12 顾诸山紫笋茶泡在杯中亭亭玉立,茁壮如笋

紫笋茶泡在杯中亭亭玉立,茁壮如笋(见图1-12)。我对紫笋茶越来越感兴趣了,为了解答这些关于紫笋茶的问题,我不由自主地对紫笋茶寻根问底,渐渐地不断增加新的长兴朋友圈,扩大了对紫笋茶的了解,直到寻访顾渚山的紫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