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分类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主要有三大类题型: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每种类型又包括一些子类型。
(一)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中准确理解及运用词语的能力,按照词语的类型可分为同义词辨析、成语辨析和关联词辨析三种题型,国考以前两种题型为主,省考则会出现一些关联词的辨析,但数量不多。
例17(2014年国家第24题)纪录片也要注重挖掘人的情感和历史,因为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是对人和事物的简单_________,更是对世界的_________发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记录 独特
B.记叙 独到
C.记述 独立
D.记载 独创
【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处划线部分需要表达出纪录片的基本功能,B、D中“记叙、记载”意思不恰当,故排除。第一处划线部分与“发现”搭配,“独立”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不恰当,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18(2015年国家第23题)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鹿为马
B.削足适履
C.自欺欺人
D.掩耳盗铃
【答案】B
【解析】文段划线处对应的内容是“‘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削足适履”最符合“开除”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B。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例19(2012年江苏A类第15题)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非意味着宣传愚昧和迷信,抹杀人的主体性_________,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自负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可以使人类_________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___________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且 无法 进一步
B.而是 难以 况且
C.却是 不能 并且
D.而是 不至于 进而
【答案】D
【解析】第一个划线处的关联词和“并非”对应,“而是”恰当。第二个划线处与“限制和规约”对应,“不至于”意思恰当。故D项正确。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测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片段阅读,题目一般给出300字左右的一个片段;一种是篇章阅读,题目会给出400~1000字的短文。国考中阅读理解的主要形式是片段阅读。虽然形式不同,但两种题型的子类型基本一致,包括9种题型:
表3:阅读理解题型分类
(三)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包括语句排序和病句辨析两种题型,其中语句排序出现在2008年及2010至2015年的国考试题中。
语句排序主要是将一个文段拆分为五至七句话,然后打乱顺序,需要考生根据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重新进行排序。这种题型是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题目要求选出排列顺序衔接最恰当、语意表达最准确的一组。
例20(2015年国家第53题)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
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
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
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⑥①③
B.②③④⑥⑤①
C.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④③⑥①
【答案】D
【解析】⑤中提到“生态”,②中提到“生态红线”,根据叙事逻辑,应从“生态”大概念引入到“生态红线”小概念上,故开头顺序应为⑤②,排除A、B项。再根据①中“因此”,可以判断①是对生态红线问题的结论性陈述,应放在最后,故正确答案为D。
病句辨析主要出现在一些地区的省考中,题目要求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等方面对给出的语句作出判断。病句可分为七种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例21(2009年上海第31题)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B.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不能与“风气”搭配,可改为“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B项不合逻辑,遇难者是不可能呼救的;D项“滔滔不绝”不能形容汽车,属于定语修饰不当,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D项“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