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译文4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雨果原序

若干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或者不如说,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一的黑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词:

’ANÁΓKH[1]

这几个大写希腊字母,受时间的侵蚀已经发黑,深深陷入石头里面,它们的形状和姿态都显示出峨特字体固有的难以言状的特征,仿佛揭示着把它们书写在这里的是一位中世纪古人[2]。尤其是这个词所蕴藏的宿命、悲惨的寓意强烈地打动了作者。

作者寻思再三,力图猜出:那痛苦的灵魂,一定要把这罪恶的烙印、不幸的烙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头上才肯弃世而去的人,究竟是谁。

后来,那堵墙壁又遭灰泥涂抹或者刮磨(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已不得而知了),这个字迹也就不见了。将近两百年来,各座中世纪奇妙的教堂遭受的对待,不正是如此么!随处都有人来加以破坏,使它们里里外外残缺不全。教士们来加以涂抹,建筑师们来加以刮磨,然后民众跑来把它们平毁。

这样,雕凿在圣母院阴暗钟楼的神秘字迹,它不胜忧伤加以概括的、尚不为人所知的命运,今日都已荡然无存,空余本书作者在此缅怀若绝。在墙上写这个词的人,几百年以前已从尘世消逝;就是那个词,也已从主教堂墙壁上消逝,甚至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将从地面上消逝。

这本书正是为了叙说这个词而写作的。

一八三一年二月


[1] 希腊文,命运。——译注(以下除另行注明外,皆为译注。)

[2] 峨特字体的特征是笔势直立、尖削,带钩拐圆弧;12世纪以后代替了罗曼字体。所以,可以想见书写者是中世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