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情绪的定义

什么是情绪?目前,在科学界,情绪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同学科的专家对于情绪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可以确定的是,科学界几乎一致同意:情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体验,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通常是指一个人受到外部或内心的刺激时产生的突发反应。比如,我们被他人批评时会觉得愤怒,我们想到过去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时会感到羞耻,这些就是情绪。除了少数大脑有器质性问题(如特定的先天神经发育问题、脑外伤、脑病变等)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拥有情绪。每种具体的情绪都包含五个基本元素,按照情绪激发时的发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认知评估、躯体反应、主观感受、情绪表达和行动倾向。在时间线上,越早发生的情绪元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越难被意识到,而越晚发生的情绪元素则越容易被自己和他人注意到。现在,我们就来逐一了解一下情绪的这五个元素,同时也是情绪发生的五个步骤。

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是一个人对于当时发生的外部刺激或内心想法的基本评价,通俗来讲就是指你喜不喜欢这个刺激。这个评估会决定你接下来产生的情绪的情感色彩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比如,你的钱包丢了,那么这时的认知评估一般来说是负面的,接下来你产生的就会是负面情绪;你加薪了,那么这时的认知评估则一般是积极的,之后不论具体产生什么情绪,至少肯定是积极情绪。

认知评估的发生过程非常快,经常是在无意识中就发生了,当一个人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时,通常注意到的都是接下来的情绪感受,而认知评估的结果则被主观识别为是一种既定事实,也就是会觉得“这件事情原本就是这样的”,而不会注意到是“我判断这件事情是这样的”。有反思习惯的人有时候能够在情绪发生后,回溯自己最初的认知评估结果,也就是意识到自己最初是因为哪个念头而产生情绪的。即便能够意识到这些,想要改变当初的评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虽然认识到这么想对自己没有帮助”或者“虽然知道这只是自己的想法”,但到头来还是会习惯性地这么想,并因此难过或生气——认知评估就是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躯体反应

躯体反应也就是情绪发生时身体产生的反应。实际上,在情绪的发生过程中,躯体反应较心理体验发生的时间更早。在大脑做出基本的认知评价后,身体会把这一评价作为客观现实进行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评价是“负面的”“危险的”,那么不论客观上来说那件事情是不是有危险,身体都会首先按照有危险来进行反应——这包括交感神经激活、肾上腺素分泌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呼吸加快、肌肉紧张,人的生理机能会整个活跃起来。

一些对情绪比较敏感的人通常在这一阶段就能够注意到情绪的发生,他们会注意到自己的感觉跟平常不太一样,比如,感到有些气短或注意到自己头脑发热,于是意识到自己产生了情绪。也有一些忙于工作、生活的人,长期忽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身体可能早就被情绪的生理压力压得爆棚,但主观上还认为自己没什么情绪——这些人通常最终会出现在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和内分泌科,而他们抱怨的主要对象通常是自己的身体状况。其中有些人经过医生的提醒会注意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况的联系,但也有不少人会否认,毕竟“身体有问题”比“心理有问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事实上,这种否认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来说往往是雪上加霜。

主观感受

情绪的主观体验就是我们常说的愤怒、焦虑、悲伤、羞愧等,它们实际上是人们对情绪发生之前的身心反应的一种主观感受。通常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阶段开始意识到情绪的,不过个体之间仍然有情绪觉察能力的差异。有些人在情绪很强烈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甚至别人询问他是不是情绪低落,他才感觉到低落;也有一些人可能在情绪极细微的时候就有所感觉,这通常意味着他们更懂得情绪,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情绪信息。

另外,主观感受和最初的认知评估是直接相关的。即使是同样的躯体反应,不同人在主观体验上,也会由于一开始的认知评估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比如,同样是在面对压力时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的身体反应,喜爱挑战的人可能会把它解释为“兴奋”,因此对即将到来的事件跃跃欲试;而厌恶挑战的人则可能把它解释为“焦虑”,并为接下来将发生的事感到压力大。这也可以解释在同样的场景下,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体验积极,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消极下去。

情绪表达

当一个人主观感受到情绪的时候,情绪通常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的变化,以及整个身体姿势的变动。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为了向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传达人们自身对一件事的看法和行动意向,也就是说,情绪表达是具有社交属性的。通常在成长经历中比较受关注的人,情绪表达会更加明显、丰富,因为这些表达对他的生活有意义,可以帮助他和周围的人交流;而成长经历中比较受忽视的人,情绪表达通常会更少,内容也更单一,因为在他们的经历中,不论如何表达也没有太大不同,这个功能就退化了。

情绪表达也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社会较能接受男性表达愤怒,因此男性不论是觉得沮丧、悲伤、恼火还是羞愧,都容易表现成愤怒,一副别人欠了他八百万的样子;而社会较能接受女性表达悲伤,因此女性不论是愤怒、失望、抑郁,甚至高兴,最后出现的情绪表达可能都是哭泣。因此,在社交中,情绪表达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不能以一些微表情、单一表达,就一对一地推论他人的真实感受。

行动倾向

情绪具有动机功能,当一个人身体中充满了情绪的能量时,他通常会感觉想要去做点什么,这就是情绪的行动倾向。当情绪从认知、躯体、感受最终走向每个人都可以观察到的行动时,其实已经走到了整个情绪流程的尾端。情绪导向行动,甚至可以说,整套情绪系统就是人类进化时为了更快地引导适应性的生存和社会行为而产生的。当我们能够良好地掌握情绪时,就比较容易感到动力十足;而如果我们习惯于压抑情绪,常常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没有动力了——这就是情绪动机功能的体现。

不仅如此,当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的行动时,就会感到情绪获得疏解,有一种完成的感觉;而如果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达不到或不存在适当的行动,我们就会感到这个情绪没有结束,它会时不时冒出来“叨扰”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适当的行动”受到家庭、社会、教育、情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古代丛林中的情况复杂得多。比如,愤怒让人想揍人,但我们不能对任何人施暴,那这个情绪要如何适当地完成就成了个大难题。有些人找到了相对健康的方式,比如运动、艺术;也有些人选择了极端甚至违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