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修炼手册:写给普通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设计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学习方式

1.3.1 树立目标并坚持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有了目标,做事才有计划性,才更有动力和效率,才能一直激励我们前行。

国内初等教育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大部分学生的目标过于功利。大学之前的十几年教育,老师、家长及学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但至于大学以后怎么样,好像根本没有考虑,也不需要考虑。加上大学校园氛围的自由和灵活,使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而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具有创新性要求的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会有所感悟。就像王澍所说:“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现实情况也是我们只看到别人最后的成功,而没看到别人长时间的付出和坚持。

1.3.2 建立自信和兴趣

信心和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而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因为只要是涉及艺术方面的学习,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同样的困难,即使大师也不例外。另外建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建筑师而不是培养大师,[1] 所以,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要老是看着别人做得好。每个设计的切入角度不同,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和可取的地方,只要有合理而充分的理由和良好的表达,你的设计就能被别人接受和欣赏,这也是本书最想带给大家的。

1.3.3 明确设计的评价标准

需要明确的是:艺术水平层次划分很难有公认清晰的统一评价标准,即使最简单的设计也是如此。

前面曾经说过:方案没有对错,最多有好与不好之分,而所谓的好也仅是相对而言。但要注意这种“好”一定是能合理解释的“好”,而不是单纯个人感觉的好。这种合理解释对建筑大师来说可能是他们的思想、理论或见解,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现在不可能有自己的理论,追求大师级别标准也明显过于遥远和不切实际,应把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又可能实现的较高层次的“好”作为未来的追求,关于评价标准在第2章会有详细描述。

1.3.4 练习、练习、再练习

任何一门知识的获得,练习都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不管是非艺术类科目的习题练习,还是艺术类科目中的书法描红、绘画临摹和乐器弹奏训练,这都说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练习和模仿。这种技能不是简单通过看书和老师的传授就能直接获得的(图1-6)。

建筑设计更是这样,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法则,更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来逐渐提高设计水平和能力。大家想想大学之前的学习过程,每个同学做了多少习题才掌握了一门课程的内容,就会理解练习的重要性了。

978-7-111-60717-5-Chapter01-6.jpg

图1-6 成功的前提就是勤奋练习

1.多看

建筑学专业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学习渠道的多元性,其中多种方式的看或观察是开阔视野和拓宽思路的第一步。

(1)多看理论书籍 理论书籍阅读是获得专业基础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专业入门的必备条件。经典的理论书籍是必须反复阅读的,但应注意的一是不要仅仅局限于本专业书籍;二是除少部分人外,不建议同学看深奥的纯理论书籍和大部头作品。因为过于晦涩的语言和短时间难以看完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考验和陷阱。

(2)多看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某种意义上就是例题,它的作用一方面是开阔设计视野和见识,拓宽设计思路,接触更多信息,同时在方法上也能提供大量具体经验。另外还可以多看其他艺术门类作品,因为它们都可能成为激发设计灵感的来源(图1-7)。

现场体验是最直观、深刻的案例学习方式,因此旅行就成为建筑师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安藤就说过:“所谓的建筑,如果仅从图样、照片或语汇这些二维的角度上进行描述,是无法了解它的全部的。随时间的改变而移动的光影,吹过的风所携带的味道,建筑中人们的交谈声,在周边漂浮的空气给肌肤带来的触感……除非亲自前往现场,使用人的手足乃至全身的感官与灵性来体验和感悟,似乎并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建筑师就需要旅行。”

(3)多观察周围环境 除了外出旅行,同学们在入学第一天还应树立这样的意识:多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并进行充分地感受和体会,以达到增强生活体验和积累基本设计常识的目的。因为作为未来的从业人员,首先你的眼光和视野应该和普通人有所不同,很多常识也都在自己的身边存在,稍加观察和思考就能掌握这些常规做法和其中的原因,也就能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

2.多练

只有多看还远远不够,勤加练习才是学好设计的另一必由之路。一个备受推崇的理论认为:正确、高质量练习任何技能一万小时,你就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这就是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的“一万小时定律”。按此定律,如果我们每天花6h投入到建筑设计的练习中,也是需要将近5年时间。显然,大部分同学在学校内是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投入到专业中的。因此目前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起身行动!

多画草图是进行设计练习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徒手训练一方面能增强对建筑空间、尺度、比例、材料质感等的感受、把握,另外一方面是利用草图能随时把对设计的思考记录、表达出来。所以即便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还是无法完全取代手头功夫(图1-8)。

978-7-111-60717-5-Chapter01-7.jpg

图1-7 不同艺术作品都可以成为设计灵感的来源

978-7-111-60717-5-Chapter01-8.jpg

图1-8 不同类型草图练习

3.多思考、总结

思考总结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个人发展角度,一是从专业角度。

从个人发展角度,同学们需要首先给自己的未来定位:属于什么样的性格?对什么感兴趣,擅长哪方面工作?是方案还是技术设计?是喜欢技术工作还是管理、策划方面的工作,或者其他一些考虑?是考研还是就业,是出国学习还是在国内发展?

从专业角度,总结更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它使我们能巩固每个阶段所学内容。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从课程设计角度总结。目前每个课程设计前后的关系只是类型、大小和复杂程度的区别,但在设计方法上几乎完全相同,而每次设计训练的目的都是需要学生上个台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每次交图后从不同层面反思自己这次的得失,并和其他好的作业进行比较,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收获可能更大(图1-9)。

对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从中得到一些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从建筑整体了解建设背景、环境条件、功能要求等基本信息;了解设计理念及生成逻辑;分析、理解建筑空间形态构成方式、方法;理解不同空间形态的感受及对人的行为影响;从材料、构造角度分析其具体做法等。

4.做好计划

做事前进行周密的计划安排,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如此。而建筑设计学习又是漫长的过程,水平提升相对较慢,不会短时间就有大的进步,所以做好计划,每天都做一点,才能积少成多,见到成效。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所有项目的时间都极为紧张,这也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按计划做事的习惯,而且最好能提前完成,同时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到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同学们在交图前出现软件崩溃、打图拥挤、交通拥堵、机器故障等问题都不会成为迟交的理由和借口了。

前述所说的这么多内容,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了解清楚建筑学专业的状况和我们目前的欠缺;二是从思想、方法和行动层面明白我们该如何去做好准备。

978-7-111-60717-5-Chapter01-9.jpg

图1-9 常用平面组合方式总结

[1]清华大学庄惟敏教授就说过:“我们作为老师能教授给学生的,是作为建筑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我们教不出大师,大师不是教出来的,但要教出一个合格的职业建筑师,这是我们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