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中国物流装备发展状况
2019年,我国物流装备的绿色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运输工具重载化水平提高。新能源、智能化无人驾驶运输工具的研发与应用取得新进展,尤其是无人驾驶运输工具的应用场景不断向物流运输与配送的各个领域拓展。物流企业航空货运机队的规模持续扩大。在仓储与装卸搬运设备方面,随着无人仓、无人港建设的持续推进,智能仓储设备的集成化水平不断升级,集成了5G技术的“无人港”得到应用。
一、运输工具发展状况
(一)运输工具重载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9年,我国各类运输工具继续向重载化方向发展,运输工具载重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拥有载货汽车1087.82万辆,比2018年下降19.8%(32);载货汽车总载重量达13587.00万吨位,同比增长5.5%。水上运输船舶数量继续下降,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3.16万艘,比2018年下降4.0%(33);水上运输船舶平均净载重量为1951.75吨/艘,同比增长6.0%。铁路货车拥有量继续增加,达到87.8万辆,比2018年增加约4.8万辆,同比增加5.78%。其中,国家铁路货车拥有量为82.2万辆(34)。
(二)新能源运输工具的研发与应用取得新进展
2019年,我国新能源运输工具应用得到推广。同时,随着新能源研发工作的持续开展,新能源物流车的性能逐步改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运输船的研发与应用取得新突破。
截至2019年7月,中国物流车的保有量在20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已突破50万辆(35)。8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动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36),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邮政、快递车辆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到2020年年底,重点区域使用比例达80%;《意见》还要求自2019年7月1日起,新增和更新的燃气邮政、快递车辆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绿色物流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京东物流、苏宁物流、菜鸟网络等企业在北京市、广州市等地增加了新能源车的使用量。
同时,最新的新能源动力技术不断运用到新能源运输船生产中,我国新能源运输船的应用继续得到推广。1月,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的2000吨级新能源电动自卸船正式签字交付,该船是全球首艘完工交付的千吨级电动船,填补了世界同吨位级内河双电驱动散货船的市场空白。该船交付后主要用于珠江内河水域等地的航行,促进我国内河航运的绿色化发展(37)。4月,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运输船交付使用,往返于欧洲—北美航线承运汽车运输(38)。10月,全国首条京杭运河千吨级纯电动运输船“中天电运001”在常州成功试水投运。该船舶采用最新的新能源动力技术,解决了传统内燃机所带来的废气排放、噪声污染、振动等一系列环保问题。新能源电动船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改善相关内河沿线地区的大气、水环境,实现增效与环保双赢(39)。
(三)无人驾驶运输工具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2019年,我国在继续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无人驾驶运输工具的商业化应用布局,无人驾驶运输工具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促进了我国运输与配送领域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2019年,一些物流企业将新型无人机装备到不同场景的物流服务中,提升了我国物流服务的多样化水平。例如,5月,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敦豪”)与亿航智能公司发布了国内首个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并利用该解决方案为中外运敦豪客户定制的无人机快递服务成功实现首航,标志着智慧城市空中物流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40);中国邮政中大型水路两栖无人机完成首次跨海运邮(41)。10月,杭州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许可》,这是中国民航局《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管理规程(暂行)》和经营许可“放管服”新政(42)发布以来,国内首个完成运行风险评估和验证工作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项目,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获得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试运行批准的项目(43)。此外,截至2019年5月,京东末端配送无人机已形成了成熟的运营模式,在陕西省、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等9个省份实现常态化运营,并完成在印尼的首次飞行(44)。
2019年,我国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在无人物流车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无人物流车不仅在末端配送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而且还逐步前移至港口集装箱转运领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物流的智能化水平。例如,2月,中国重汽无人驾驶港口集装箱纯电动牵引车将正式批量投入天津港运营(45);11月,河北省唐山港引进的以5G技术为支撑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在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进入试运行阶段(46)。此外,中国邮政、菜鸟、京东、苏宁物流等企业均继续在特定区域推广开展无人车配送业务。
(四)物流企业航空货运机队规模继续扩大
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多家物流企业成立航空公司,独立完成航空货运业务,机队规模不断扩大。顺丰控股、中国邮政和圆通速递都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具备了独立的航空运输能力。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内地运营货机的航空公司共有13家,货机总数达174架,主要集中在顺丰航空、邮政航空等企业。其中,顺丰航空在2019年新增8架货机,航空机队规模增加至58架,位居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之首(47)。中国邮政航空货运机队规模达27架,圆通速递机队规模达12架(48)。
二、仓储与装卸搬运设备发展状况
(一)仓储与装卸搬运设备的绿色化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物流绿色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电动叉车的使用量不断增加。2019年,我国电动叉车销量达298637台(如图2-7所示),占叉车总销量比例由2018年的47.1%增加到49.1%,提高了2个百分点,接近叉车总销量的一半。按月销量,从2019年9月开始,电动叉车单月销售总量已超过内燃叉车(49)。

图2-7 2009—2019年中国内燃叉车与电动叉车销量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和万得资讯相关数据整理。
推行绿色化环保包装是推动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绿色包装继续得到应用与推广。截至2019年年底,快递行业回收再使用包装箱2亿个,投入使用可循环箱(盒)约200万个,使用共8000万次,节约纸箱7800万个,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75%(50)。
(二)智能仓储设备集成化水平不断升级
2019年,我国物流仓储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仓储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等设备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与此同时,各种智能仓储设备随着无人仓的发展逐步得到集成,一些企业基于领先的机器人产品提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推动仓储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2019年,我国AGV机器人所有品类产品新增33400台,比2018年增长12.8%(51)。随着企业对自动化搬运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融合了堆垛功能与自动化导向搬运的叉车式AGV(52)的使用量快速增加。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和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叉车AGV(含视觉导航)销量达2700台,比2018年增长80%。目前一些企业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叉车AGV,结合更全面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实现与其他物流设备、仓储设备之间的互联,使叉车AGV从单一产品走向系统化应用,实现整体优化(53)。另外,自动分拣系统领域,1月,全国首个应用于电商冷库内的“货到人”拣选系统(大型冷库旋转货架系统)在京东物流武汉亚洲一号生鲜仓正式投入使用(54)。
(三)集成了5G技术的“无人港”得到应用
2019年,我国基于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技术与设备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继续推进,港口无人化水平不断提升。9月,振华重工与广州港集团签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南沙四期工程集装箱码头(55)。11月,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港——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该码头应用了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自动化技术、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智慧监管系统、三维可视化运维平台、基于商业智能(BI)的自诊断系统六项全球首创的前沿技术(56)。其中,“5G+自动化技术”应用覆盖全码头,实现了在5G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的应用,为智能港口应用构建了低成本、更便捷的信息通道(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