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与就业指南(202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言

经济学研究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本质就是实现供需均衡。供大于求,表明资源的浪费,应减少供给;供不应求,说明供给不足,因而需增加资源的供给。

有限资源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土地、资金、技术、生产资料、专利、品牌、企业文化、劳动力、企业家才能……但说到底归结为两大类: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前者体现在就业者身上,后者可归结到资金(资本)上,也就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两大生产要素。

宏观经济系统结构包括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等。宏观经济系统结构失衡就是供求结构(投入产出结构)失衡,归根结底,就是投资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问题,被称为“失衡”,需要调整。

事实上,地区经济结构失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区的投资结构失衡,即该多投资的地区投入的资金偏少(供不应求),不该多投资的地区反而投资过多(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地区就业结构失衡,即有的地区劳动力不够(供不应求),而有的地区劳动力又过多(供过于求)。同理,产业(行业)结构失衡也体现在上述两个方面。

研究宏观经济系统结构失衡与优化,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我于2011年8月发表在英国学术期刊《控制论》(Kyberentes)上的论文《论宏观经济系统结构全方位失衡及其战略性优化的判据》(Criteria for omnibearing imbalance of macroeconomic system structures and their strategic optimization)中,提出并论证了相应的比较收益概念、模型、全方位失衡的判据及其结构最优化定理。本书的第一篇——基础篇,就是从理论和方法论上向读者系统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

将国家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代入该模型计算,便可定量地给出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的状况、程度,并根据结构最优化定理确定结构战略性优化的方向、顺序、时间和力度。第二、三篇共六章,就是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分析全国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的情况,并提出结构战略性优化的途径——给出我国的投资与就业指南。

由于全国的宏观经济系统结构在不断地变化,每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会因此变动,导致全国的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也会不断变化。所以,本书每年投资与就业的结论也随之变动,不可避免地要年复一年地出版同一书名下的新书。2013年,曾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全国投资与就业指南(2013年)》。2014年,该版本也曾在美国出版发行。2020年版本则是以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的,用以测度现今中国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的基本情况,由此给出中国地区与产业(行业)的投资和就业指南。

根据数据计算结果,首先在第二篇指出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其三大产业结构失衡与优化结论(第二章);其次指出由最优区域——东部区域(第三章)到一般区域——中部区域(第四章),再到排名偏后区域——西部区域(第五章)各省份的地区投资与就业指南以及区域内各省份的产业(行业)投资与就业指南;最后在第三篇分别指出我国按传统行政区划(第六章)和现代三大经济圈——长三角区域、环渤海经济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第七章)的地区投资和就业指南。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是其大力支持才得以同大家见面;尤其要感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对本书的充分肯定并写下精彩的序言;特别要感谢我的一位得力助手与合作伙伴——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师刘成坤博士,他为本书的写作,搜集、整理、计算了大量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令我能在短期内完成撰写任务。

古 皿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