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214.辛苦的儿子
玉鑫多和三个子侄坐在书房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巫二泉一五一十地向玉锦兮汇报。
其一,兵部来人询问南洲开发事宜,算算时间,船队应该已经到了不少天了吧?
玉锦兮皱着眉头闭眼算数学题:“明白了,算算日子也到了差不多一个月了,兵部这是急了,我明儿去一趟就是,免不了要往南洲跑一趟。”
巫二泉担忧地道:“大人会不会太辛苦?一来一回要七八天吧?”
玉锦兮:“用不了那么多时间,若无事耽搁,三四天的功夫就回来了。嗯,暂时先放下此事,还有别的么?”
巫二泉接着汇报第二件事,宫里又派人来问大人何时进宫了。
玉锦兮叹:“那就明儿一起的吧,去了工部我就进宫。”
其三,大长公主府管事来询问,庄子上的菜是不是可以种了?
玉锦兮直接给了一大堆菜籽:“明儿派人送到大长公主府去就是,他们庄子上有的是老把式,咱们就不用管了。”
这是最容易办的差事了,巫二泉很满意,把最后一件事情也汇报了:玉萃斋这几日的货品清单。
玉锦兮一目十行地掠过去:“今年的瓜子和花生可以上市了,让他们先拿这两样顶一顶。我这两天还要去天方和交趾一趟,等回来的时候会顺手捕些鱼虾。嗯,让你找的新铺子可有着落了?”
巫二泉摇摇头:“隆福寺那边的铺子一般要卖的极少,别处倒是有,就是离咱们家远一些。”
玉锦兮:“那就算了,也不必强求一定要在隆福寺那边了,离咱们家近些就成,免得你们辛苦。”
巫二泉问:“大人,咱们的新铺子打算卖什么啊?小的也好找合适的。”
玉锦诚:“嗯,西洋的钟表,海底的珍珠,还有碧玺宝石什么的。”
明白了,这是要走奢侈路线,巫二泉立刻道:“要是这样的话,倒是有一间合适的。原先以为接着开菜铺子,就没跟大人禀告。”
玉锦兮:“那就买下来吧,你看着办。”
玉鑫多把眼睛瞪得更大了,这么大的事儿,儿子就这么决定了?地段呢?价钱呢?大小呢?你怎么什么都不问?!
玉锦兮接着吩咐:“把这事儿忙完了之后,你和岸阔去给老爷帮帮忙,跑一趟赣地,把姐姐的事儿办妥了再回来。”
巫二泉倒没有意见,只是:“家里的事儿呢?”
家里来来往往的可都是朝廷的人,没有个主事儿的可不成。
玉锦兮揉着眉头,把现成的俩给抓了壮丁:“让十一少爷和十二少爷先顶上,趁着你还没走,先教一教他们俩。”
玉锦庆和玉锦祥来了精神,六哥给他们派活儿了,真好!
巫二泉立刻把两个少爷带走了,官场上迎来送往的门道太多,他得好好教,可千万别坠了自家大人的名声。
玉鑫多心疼死了:“原先以为你只是忙自己的差事,谁知道竟是忙成这样?怎么连兵部也找你呢?”
玉锦兮叹口气:“儿子也不知道怎么就忙成这样了。原先本来是想着偷懒的,谁知道竟是越偷懒越忙。罢了,不说这个了,事情再多也要一件一件的做。只是看着忙了一些,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转移话题说起了玉锦芳的事情:“父亲既然来了京城,也不必着急去赣地,先和七弟在京里逛逛,今儿去送珍姐儿的时候说起父亲来了,大长公主府还说要下帖子,请咱们一家子过去过重阳呢。”
玉鑫多父子傻眼,大长公主府?!那可是皇上的姑母家!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啊!请他们?哎呦,这可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儿!
不过再看看玉锦兮一脸的平静,不是祖宗保佑,是沾了这个大儿子的光!
玉鑫多搓着手兴奋道:“爹可是,可是沾了你大便宜了。”
玉锦兮失笑:“自家人,不说这个。咱们家和大长公主府家常来常往,父亲不必如此紧张。”
玉鑫多:“嗯,不紧张,我不紧张。”腿都打哆嗦了。
玉锦诚忐忑地问:“大哥,我见了大长公主,是不是要三拜六叩啊?”
玉锦兮:“不必,以寻常子侄礼拜见即可。”
玉锦诚:“啊?人家会不会以为我不懂规矩?别丢了大哥的脸面。”
玉锦兮:“……放心,你大哥的脸面,也不是那么好丢的。”
话是这么说,可玉家四个男人还是拉着巫二泉,让他好好地教一教他们拜见大长公主的礼仪。
巫二泉苦着一张脸:“不是小的托大,小的也没见过大长公主啊。不过客路青山和行舟绿水都是熟的,尤其是那俩丫头,还常常住在公主府里呢。”
可行舟绿水是跟后宅打交道的啊,他们见的不应该是男人么?
巫二泉安慰他们:“在外院就更不用怕了,大人在场的嘛!”
四个人还是不放心,到后来还是珍姐儿把这一任务接过去,用了两个晚上,把相关事宜说清楚了。
到了重阳节那一天,四个人穿了新衣,正互相检查有何不妥之处呢,玉锦兮就把人带进了空间走人了。再让他们这么磨叽下去,天都要黑了。
四个人怎么都没想到,就这么几步路,玉锦兮居然都懒得派车,只觉得眼前一黑,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身处一个陌生的院子了。
玉锦兮道:“这是我在大长公主府的院子,平日都是这般来去的,咱们走吧。”
这合适么?他们可是头一回上门,就这么未经通报地登堂入室了?
几个人惴惴不安地跟着玉锦兮往前走,珍姐儿牵着小五的手早就跑到前头去了,说是诗社今儿有活动。
玉锦祥小声问:“六哥,珍姐儿说的诗社是什么啊?”
玉锦兮回答:“郭家家学里的孩子多,他们小孩子搞了个诗社,凑在一起写写诗谱谱曲什么的,主要还是玩儿。”
嗯,还有吃。这个还是别说了,孩子们也是要面子的。
玉锦祥羡慕道:“这就是勋贵人家的气度啊!”
玉锦兮:……好吧,羡慕羡慕也好,可以当成努力的动力。
郭驸马还在孝期,见过玉家的客人们之后,寒暄几句也就回去歇着了。大长公主年龄也大了,没有精力陪客人聊天。再说以她的身份,询问一两句日常,就算是很给玉家众人面子了。
也幸好这次见面只有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否则玉锦兮不敢保证,自家这几个人会不会紧张地晕过去。
多亏了提前做过功课,又有玉锦兮陪着,玉鑫多才撑了过来。可驸马和大长公主走了,还有个当高官的侍郎在呢!
郭明兴一看便知道玉鑫多这是太过拘谨,看在玉锦兮的面子上,想了个好主意:“十四他们说今儿要做些好诗出来,还要评个高低,咱们也去看个热闹?”
只是他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玉鑫多这个人的诗词水平吧,咳咳,他会读,只会读。
玉锦兮看玉鑫多一脸的尴尬,摆手笑道:“罢了,小弟在这上头一窍不通,给吃给喝都成,就是不能让我去评什么诗词。那东西啊,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
郭明兴哈哈大笑:“你啊,明明书画都已臻化境,偏偏在诗词上不肯多下一丝功夫。”
玉锦兮反驳:“谁说的?我还是会读几首诗词的,只是不大记得住而已。”
郭明兴又笑,对玉锦诚几个人道:“可别学你们六哥,诗词中有大学问,还是要学一学的。”
玉锦诚几个人自然恭敬应命,郭明兴见他们几个实在拘谨,便道:“你们六哥在这里就跟在自家一般,你们是他的亲兄弟,不必这般拘谨。不过我们说的都是无趣的事情,你们年轻人不感兴趣也是有的,让他们几个陪你们,园子里有几盆菊花,倒也看得。”
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派出去陪客人,最小的那个早就跑去诗社找他的珍妹妹去了。
玉鑫多衡量了一番,决定还是跟着小辈们走,大儿子的事儿他插不进手去,他就不在这儿添乱了。
郭明兴目送他们离开之后才问道:“世叔这是要常住京城了么?”
玉锦兮摇头:“也就是这几日的功夫,明天就送他们去赣地,然后我直接从那儿去南洲。哦,对了,十一和十二要留在京城,明年考四夷馆。”
郭明兴疑惑地问:“去赣地?”
玉锦兮叹口气,把玉锦芳的事情讲了,越说越郁闷:“大哥您说这是什么破事儿,要依着我的性子,才不会让她就这么嫁去林家,还嫌受的罪少么?”
郭明兴安慰她:“你长姐这般做,其实对孩子是好的,对她来说也是最佳的选择了。”
玉锦兮更郁闷了:“是啊,要不是为了姐姐,我才不跟那个恶心人当亲戚。”
郭明兴:“世上之事,如意者不过十之一二。好在那家离得远,你若是不想,也打不了多少交道。呃,不对,小五怎么还在你这里?”
玉锦兮:“小五以后就跟着我了,那家里乱糟糟的,我姐姐拢不住,还不如把孩子放在我这里。”
郭明兴点头:“谁养的跟谁亲,这样也好。”
说了几句玉家的闲话,便要开始说正事。郭明兴道:“你那庄子上的红薯马铃薯今年大丰收,他们找你找不到,撞钟撞到我这里了,问你可卖种子。对了,还有消息灵通的,说是你家的麦种好,还有问这个的。”
玉锦兮愣了愣:“今年的冬小麦才刚种上没多久,他们怎么知道麦种好的?”
郭明兴想了想:“好像是从蕃育署那边得到的消息,牧哲你不是给蕃育署的农户们麦种来着?”
玉锦兮:“哦,那就不奇怪了。麦子得到明年秋天,红薯和马铃薯也得到春天夏天再说,他们怎么现在就问?”
郭明兴笑呵呵地道:“这不是怕问晚了,就排不上号了么?”
玉锦兮对于新作物的推广是不遗余力的,自然答应了:“那大哥给我个总数吧,让他们去我家也成。反正就那么多,早卖完早完事儿。要是卖不完,我就放在铺子里烤地瓜卖了。”
郭明兴嗔道:“竟胡说,你不知自家种的那两样作物,如今有多紧俏么?做什么着急吃了?暴殄天物。”
玉锦兮笑:“大哥别觉得那是什么好东西,亩产几千斤呢,最多两年就不稀罕了,肯定到处都是。”
郭明兴却没她这么乐观:“那是你种的,户部种的可没这个产量,如今户部都不种了,说是反正也种不好,还不如让那些人直接找你买种子去。还有玉米,那东西虽然产量低些,不过也不错,也有人问的。”
玉锦兮:“玉米倒也有些。大哥家的庄子不种么?”
郭明兴:“你原先给的种子,这两年长得还不错,虽然比不上你种的,留种足够了。”
玉锦兮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大哥,玉米种子要每年都换的,否则产量会降低许多。”
郭明兴:“啊?竟是如此?!”
玉锦兮眨眨眼,直接给他弄出十来袋子玉米来:“这些够了吧?”
郭明兴感叹道:“还是牧哲你能干,我竟不知还有这些门道。唉,这些年在户部,竟是白混了。”
话题不可避免地又转移到他在工部的差事上去,托大棚的福,果真有人来问玻璃的事儿了。
郭明兴提起这个来就烦:“人浮于事,到了工部之后才知道,要想做件新奇一些的事情有多难。”
玉锦兮想了想:“工部如今是哪位阁老管着来着?”
郭明兴叹气:“魏相。”
懂了,怕是不是因为玻璃工艺,而是因为主持此事的人是郭明兴,这才百般刁难的。
郭明兴到工部将近一年,竟是一直被架空着,也怪不得他心里不满了。
不过有了现成的大棚当样板儿,不少灵敏之人一下子就发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等大棚里的蔬菜一上市,盯着此事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再说郭明兴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见工部铁了心的不上马玻璃制作,他已经做好准备另找合作伙伴了。
这个合作伙伴十分容易找,他想让皇家操作此事。宫里可是有现成的银作局,找出几个精通琉璃制作的可不难。而玻璃的制作工艺,跟琉璃的相差不多。
郭明兴下定了决心:“若是再有一个月工部还无答复,我便直接找皇上了。总不能让他们这般拖延下去。”
玉锦兮支持道:“正是,咱们的皇帝陛下,正一门心思地开创光熹盛世呢,定是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