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4章 243.无心插柳

二楼的楼道里已经有几个丫头在几个房门口守着,到了三楼,就格外地热闹了起来。

楼道里有小孩子在跑来跑去,有的后头还跟着只小狗,见来了好几个陌生人,冲着他们呜啊呜啊地大叫。

有人从房间里探出头来,一见李海宝就急忙迎了出来:“李大人,您来了,六哥在这边。”

还是只认得李海宝,不过这位少年很显然是见过些世面的,虽然不认识其余人等,也很是彬彬有礼地行了礼:“玉锦庆拜见各位大人,里面请。”

几位重臣就随着光熹帝依次进了屋,一进去便觉得和上回来的时候大有不同,好像阔朗了许多。

原来窗户上已经换成了玻璃,原本的桌案也尽数挪到了墙边,一溜儿摆开,上面拿许多纱罩盖住。每一个纱罩旁边,都摆了一个空盘子,上面放了一个像夹子的东西。

有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端着个空盘子过来,掀开其中一个纱罩,拿夹子夹了一块点心放进盘内,把那纱罩重新盖上之后又走了几步如法炮制,这回夹到盘子里的却变成了一块炸肉。

原来纱罩底下都是食物,大冬天的不怕凉吗?

大家都去找主人,颇不容易,屋子里孩子太多,居然还有一个刚学会走路的,摇摇晃晃的看着就让人担心,后头一个丫头亦步亦趋地跟着,弯着腰乍着手,生怕那娃娃摔跤。

郑相吓死了,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娃娃,正巧是他的亲外孙女!

他一把把琳姐儿抱起来:“琳姐儿啊,你娘呢?”

他闺女还大着肚子呢,这么多孩子跑来跑去的,撞到怎么办?就算是撞不到她,撞着这个小的也不成啊!

琳姐儿歪着头看着郑相,不太熟啊!她也不哭,伸出手去拽郑相的胡子,一动一动的,好好玩儿!

丫头急忙回答:“回亲家老爷的话,二夫人没来。二十八小姐是跟着十四小姐来的。”

光熹帝笑了:“郭家这孩子啊,也太多了些。”

郑相被小外孙女抓住了胡子,说话不方便,小心翼翼地把胡子从小外孙女的小手里拯救出来:“不能让她自己走,这么多大孩子,撞到怎么办?”

丫头低头应是,伸手把琳姐儿接了过来。琳姐儿却自己下了地,刚才站得高望得远,看到了一处好玩儿的地方,转身摇摇摆摆地走过去了。

众人沿着她的方向,看到了屋子中间被好多孩子围住的一处,隐约看到了一抹红色,还听到了一个带笑的声音:“一个一个来。”

原来是玉锦兮,被一大堆孩子围住了,怪不得没见到他们。

岸阔早就下去兴冲冲地给久违的李大人煮咖啡去了,李海宝在玉家又是个随意惯了的,竟没有人来跟玉锦兮说一声。

光熹帝环顾四周,竟然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不觉皱起了眉头,难不成学那些孩子们席地而坐?

其余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好在玉锦庆是个靠谱的,笑道:“六哥说今儿来的孩子们多,就单开辟了这处给他们吃喝玩耍,众位大人还是到另一间去坐吧,在下去请六哥。”

李海宝好奇地问:“牧哲这是干嘛呢?招了一大堆孩子。”

说话间,琳姐儿已经摇摇晃晃地走到了地方,一个大孩子看到了她,随手把她抱起来举高了:“玉叔父,还有琳姐儿没猜呢。”

猜什么啊?琳姐儿才会说几个字啊?

琳姐儿冲着玉锦兮喊:“伯伯,伯伯。”

玉锦兮笑道:“琳姐儿说对了,这个就是叫唐冠螺,给琳姐儿了。”

把手里一个漂亮的海螺给了琳姐儿,然后手里又出现了一枚果子。

孩子们齐齐大喊:“树莓!”

玉锦兮乐呵呵地道:“这个没难度,拿去分了吧。”给了孩子们一篮子,顺手把那枚树莓喂给了琳姐儿吃。

孩子们一哄而散,每个人手里都拿了造型颜色各异的海螺贝壳,都很漂亮。

玉锦兮这才看到了光熹帝一行人,哟了一声,从毯子上爬起来。

光熹帝指着她笑:“瞧你,哪像个国师的样子?”

玉锦兮笑着见过了礼,请各位到隔壁去:“这间全都是孩子们,吃的东西也都是给他们预备的,咱们到隔壁去清清静静地说话。”

君臣几人将信将疑地去了隔壁,果然人少了很多,只有几个年轻的凑在一起赏字画,见他们进来了,居然有人认得光熹帝,直接跪下行君臣大礼。

光熹帝笑道:“平身,朕也是一时兴起来凑个热闹,你们只管玩儿你们的。”

他可以这么说,臣子却不可以真的这般做,几个年轻人都毕恭毕敬地退下了,玉锦兮还给他们派了个活儿:“琳姐儿在呢,去一个人看着。若是累了,就送到楼下去歇着。”

这几个就都到隔壁去看孩子了。

郑相满意了,就得有大的看着啊,小孩子们跑来跑去的太容易出事了。

玉锦兮请大家就坐,很快就有人端上茶来,还给每个桌案端了一个八宝攒盒,里头放了各种干鲜果品。

玉锦兮笑:“不知道陛下、太子和各位大人前来,下头人没准备,怠慢了。”

李海宝跟她太熟,也不跟她客气,直接就问:“我怎么看着全都是孩子啊?大人呢?不是说还有别的亲戚吗?”

玉锦兮道:“都在二楼呢,虽说都是小一辈,可郭家的情况李兄也知道,大小差得太多了,实在是没法凑在一起说话。”

岸阔煮好了咖啡进来,一见坐在上首的居然不是李大人,愣了。

玉锦兮伸手接过他手里的家伙什儿来,低声吩咐道:“让小姐安排上等的席面来。”

岸阔傻傻地下楼送信去了,珍姐儿一听他说的话便大约猜到了,细细地问过来宾几人,年龄几何之后就更加确信,亲自去了厨下,捡着最好的食材让厨子仔细做了送上去。

李海宝一看就笑了:“定是珍姐儿的手笔,别人再没有这般细心的。”

龙虾被剥去了坚硬外壳,只留下里面白生生的净肉,还切成了适口的小块并摆成了原本的形状,洒上精心烹制的料汁,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不但龙虾如此,牛排也是如此,但凡需要客人自己动手的菜肴,无不切成小块端了上来。

李海宝好奇地掀开一个螃蟹盖子,见下面是拿蟹黄蟹肉加了鸡蛋蒸成的羹,旁边配的勺子都是蟹钳状的。再仔细观察一番蟹钳蟹腿儿,这个也是只有一层皮,掀开之后,底下便是完整的蟹肉。

李海宝啧啧称奇:“陛下快尝尝,今儿咱们是沾了光了。若是牧哲主事,定没有这般精巧。”

玉锦兮笑:“螃蟹龙虾这种东西,自然是自己动手吃才有趣。今儿中午让你先享用一二,到晚上可要自己动手了。”

李海宝点头:“岸阔已经说过了,我必是去的。”

闲聊几句之后,便是觥筹交错。光熹帝笑道:“不知道是你过寿,我们连个寿礼可都没预备,牧哲莫怪。”

玉锦兮笑:“陛下能来,便是给微臣大面子啦!”

酒过三巡,光熹帝看了看荣世广,荣世广便张了口说正事:“国师大人,今日朝堂之上,李大人说南洲那边的麦子,亩产可达八百多斤,南洲的土地竟如此肥沃么?”

玉锦兮回答:“的确比较肥沃,不过跟咱们大月的良田比起来,也差不太多。东北的黑土,也是极肥沃的。”

荣世广又道:“李大人说是国师给的良种?不知在家里庄子上种没种?也能有这样高的亩产吗?”

玉锦兮便知道了这些人的来意,这个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不过她是真不清楚,只好抱歉地道:“庄子上的事儿,是由小女打理的,至于亩产多少,我还真没过问。荣大人稍候,我让人去问问。”

李海宝无奈地道:“牧哲啊,不是当哥哥的说你,没有这么使唤孩子的。珍姐儿才多大啊?给你主持家务事儿也就算了,人情来往你也让孩子管,这下倒好,连庄子上的事儿你也推给孩子了。你也不怕把孩子累着。”

玉锦兮笑:“我看她干得挺起劲的,也没觉得累。再说了,那庄子是给她的陪嫁,早晚也是让她自己打理的,还不如现在趁着我看着,先让她练练手。”

“陪嫁?你给孩子说亲了?!”李海宝竟不知这个。

玉锦兮:“嗯,定下了。”

“怎么这么早?没听光德说起过啊!”

“说的就是他侄儿,他自然是不好说的,免得让你误会跟你要礼不是?”玉锦兮笑着给他斟了一杯酒,算是个赔罪。

李海宝心里感叹可惜,珍姐儿那样的人品,配个皇子都是绰绰有余的。

魏相却不这么觉得,反而很是欣慰,果然这个国师没有染指大权的野心,否则定不会给闺女早早地定下郭家这样的亲事。说句不好听的,他若是把女儿嫁给某个皇子,那太子的位子怕就要坐不稳了。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岳父,大位还不是信手拈来?

太子也觉得甚好,还从身上摘下一块玉佩来做礼,说是好歹也算亲戚。

玉锦兮替珍姐儿收下了,不要白不要不是?太子身上的配饰值钱着呢,就算是珍姐儿挂不得,女婿也是挂得的。

珍姐儿怕下人传话说不清楚,干脆自己来了。虽说已经到了需要避嫌的年龄,可有爹爹在场,自然是不碍的。

她落落大方地给众人行了礼,见光熹帝穿了一身家常衣衫,便装着不知道对方身份,只当寻常长辈拜见。

光熹帝便摘了腰上的掐丝珐琅香囊给她当见面礼,别人也不好白受一个小姑娘的礼,也纷纷在身上找了些小玩意儿给她。

珍姐儿看了看玉锦兮,大方接受了。

玉锦兮便道:“珍姐儿啊,刚才荣大人问咱们家庄子上今年麦子的亩产量是多少,你还记得吧?”

珍姐儿:“记得,今年麦子是八百六十二斤,红薯是六千四百多斤,马铃薯是四千七百多斤,玉米是九百八十三斤。”

这么高?!不但荣世广吃了一惊,就连郑相魏相都是不敢信的,光熹帝更是直接问道:“你没记错吧?”

珍姐儿转身答道:“没记错,就是这么多。其实地头沟沿还点了些南瓜,那个没算亩产,不过也够一个人的口粮了。”

李海宝后悔道:“失策,失策,竟忘记种些红薯马铃薯了。”

玉锦兮笑:“这两样东西是给穷人家果腹用的,南洲种不种的都无妨。”

李海宝想明白了:“没错,咱们那儿的人少,不过还是要种些的,将来好留种。”

玉锦兮点头:“成,那个容易,等我过去的时候带过去。”

荣世广直接问珍姐儿:“玉小姐可知为何有如此高产?”

珍姐儿看了看他,回答道:“一是爹爹弄的种子好,二是爹爹教的法子好,三是天公作美,风调雨顺。”

荣世广又问:“国师大人说庄子上的事情由你做主,是否?”

珍姐儿笑笑:“只有些许小事才由小女子做主,大事自有爹爹做主。”

看她闺女多会说话,玉锦兮接过话来:“不知荣大人有何见教?”

荣世广实在不愿意跟玉锦兮打交道,这个人太狡猾了,可人家闺女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装糊涂,只好道:“是想请国师匀些种子出来。”

玉锦兮:“哦,这事儿啊,这是小事儿,归我闺女管。”

荣世广差点儿没被她噎死,那你接什么话啊?还有,这个也算小事,那什么算大事?

珍姐儿抿嘴一笑,接口道:“荣大人您说晚了,我们家庄子上的出产,都被各家买走啦,就连我们自家的种子都没能留下来。还得要爹爹重新育呢。”

荣世广:“谁家这般手快?”

珍姐儿:“也都不是别家,都是小女子的同窗家,还有些没轮到,就把明年的也定下了。”

她的同窗,那都是郭家和郭家的亲戚!

荣世广无奈地看了一眼玉锦兮,郭家是皇亲国戚,他没那面子。要说有那面子的,除了亲戚就是陛下了。嗯,陛下也是人家的亲戚。

他向郑相看过去,陛下他也不敢指使,郑相却是他的顶头上司,又是正管户部的,这事儿他得管。

郑相自然知道荣世广的心思,实际上购买玉家种子的人家里头,就包括他郑家。虽然不多,但据庄头说,一看就知道是良种。

他早就盘算过此事,趁机对玉锦兮道:“牧哲精于稼穑之术,果真名不虚传。这样,以后你庄子上的出产,就售与户部如何?”

玉锦兮:“当种子买?”

“当种子买。”

“成。”一锤定音,两厢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