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262.礼尚往来
等把盐场的一应事务弄明白了,时间也进入到了七月。盐场第一批盐面世的时候,玉锦兮带着学生们就在现场。她一脸的淡定,学生们却都激动不已,晒盐之法,成了!
玉锦兮教学生向来不拘一格,新奇是新奇,不过也真挺累的。看热闹结束之后,玉锦兮布置了作业:把盐场自建设到出盐,所有的步骤都一一整理出来。
不免又引起一片惨叫,话说二月里先生带着他们跑了一趟外地,参观了京城、长安、晋地和鲁地的玻璃工坊,然后就带着他们顺便登了一趟泰山,感受了一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潇洒,回来就让他们整理玻璃制作技术。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合作了,先把通用的技术整理完毕,然后还要分析五家的玻璃成品为何有细微差别,以及鲁地唐家玻璃颜色多样的原因。
简直是丧心病狂有没有?这种事情不是应该工匠干的吗?
玉锦兮冷哼一声:“工匠只有直接经验,让他说出来容易,让他写出来推广试试看?要不然读书人是干什么的?”
得了,干活儿去吧!
整整花了三个月才弄好一整套玻璃制作工艺大全,还没歇几天呢,晒盐的事儿又来了。
不过说实话,那三个月熬下来,每一个人都能立刻化身玻璃制作大师,只要给钱,麻溜儿地就能弄出一个玻璃工坊出来。
几个皇子最高兴,有了这个,他们到了封地就藩之后,立刻就能付诸生产,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
太子也挺高兴的,谁不想知道的技能多一些呢?作为将来的一国之君,他懂得越多,被官员们糊弄的可能性就越小。
玉锦兮把各家的质量报告往工部一交,剩下的事情就终于可以不用管了。郭明兴借着玻璃作坊的事情,也就此在工部站稳了脚跟。他不是正统的科举出身,能够做到侍郎之位,差不多也就到头了。可做个有本事的侍郎,可比做个没本事的舒坦多了。
本来学生们以为能够休息几天的,因为等有了足够的玻璃,就该建大棚了嘛!谁知道先生极其敬业,瞅着其中的空闲时间,把晒盐的事情给插了进来。得,干活儿吧。
玉锦兮还给下了时间界限:一个月!
不等学生们苦脸,她就给了理由,你们在盐场这个项目上都折腾多久了?小半年了吧?小半年还搞不明白一个项目?白带你们在海滩上玩儿了吧?
好吧,学生们就灰溜溜地继续钻研整理晒盐技术去了。好在先生虽然严厉,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他还是尽心尽力地给讲解的。
给学生布置了作业的玉锦兮就得了几天的空闲时间,算算时间,跑了一趟滇地,收了许多茶砖。
回去的路上,顺便回铜庆老家看看家人。自从她被封为国师的消息被铜庆知道之后,如今的玉家可不是一般的玉家了。以前逢年过节是玉家想法子给官员送礼,如今恰好反过来。
她回来自然是没有惊动地方官的,否则玉家多少人也不够接待那些人的。
玉老爷子欢喜无限地抓住她的手不放,只觉得此生再无遗憾了。
玉锦兮在家陪他吃了顿饭,又给秦姨娘留了银子和各地的新鲜玩意儿,这才离开。
途经江南的时候,又下去收了一趟丝绸,经海底回了京城,好久没有来捕大黄鱼了,这鱼好吃,多捕些。
珍姐儿立刻让人送了几条大黄鱼去郭家,说是二婶婶自从二月初八生下勉哥儿之后胃口就一直不太好,送几条新鲜大黄鱼过去试试看。
玉锦兮刚觉得自己闺女太关注郭家了,然后就看到珍姐儿又让人送了几条去户部侍郎府,说是十三姐姐正坐月子呢,这鱼味道好,去给她加道菜。
不止关注郭家,就连郭家出嫁的女儿她都关注。话说珍姐儿的交际圈儿是不是太简单了些?要不要带着她出去转转,找几个别人家的姑娘交朋友?
珍姐儿又让人拿了几条送到厨房去了,说是最近师兄们功课辛苦,要来点儿新鲜的菜式补补脑子。
好吧,她闺女其实就是爱操心。
等到放学的时候见她还给已经成了家的几位师兄每人带了两条,说是给师嫂尝鲜的,玉锦兮就彻底打消了让她出去交朋友的主意,光家里这些人情来往,就够她闺女忙活的了。
二皇子三月里成了亲,娶的便是魏相的孙女。那位二皇子妃很会来事儿,成亲没几天,就送了庄子上产的香椿芽过来。东西虽然不值什么,但通家之好的派头一下子就出来了。
珍姐儿自然就要回礼,一来二去的,就跟这位二皇子妃熟了起来。因为离得近,偶尔还去串串门什么的。
因为有二皇子妃带头,其他几个成了亲的学生,便不好落后。今儿你送筐自家种的杏儿,明儿他送匣子吃着好的自家厨子做的点心,可把北固和珍姐儿忙坏了。
玉锦兮一概不管,内宅的这些事儿繁琐着呢,还是让珍姐儿弄吧,将来她要嫁的可是郭家,亲戚更多!
八月初,学生们把盐场的那一套都整理完毕之后,玉锦兮十分仁慈地给他们放了几天假。说是让他们好好玩儿几天,然后就要去皇庄下地干活儿了。
就连马上要成亲的三皇子也没被放过,他成亲的日子是八月十二,玉锦兮定的下地干活儿的日子,是八月十八。
因为有三皇子的亲事在,学生们虽然放了假,也没能休息,都去十王府帮忙去了,太子也必须去,他是大哥。光熹帝不方便出宫,他得去坐镇拿主意。
至于玉锦兮,呵呵,她去海底捞鲍鱼去了。秋天正是吃鲍鱼的好时候嘛,不能错过。
到了八月十二那一天,玉锦兮去了十王府,顺便给了厨房两筐鲍鱼当贺礼。
管厨房的公公哭笑不得地接了这份与众不同的贺礼,国师大人这也太随性了。不过这鲍鱼是真肥啊,赶紧做了端上去,把原本的那道瑶柱豆腐给换下来。
三皇子妃肯定是受过高人指点的,新婚没几天,就给准备去下地干活儿的一群人都预备了点心,说是带着吃。
玉锦兮探头看了看:“嗯,不错,带着吧。”
直接收入保鲜区存着了,到了皇庄干了半天活儿之后,正好拿来充饥。
所有的学生都换了一副打扮,头上戴着斗笠遮阳,身上穿的是短褂,就连裤子也比往常穿的要短一些,正儿八经一副老农的装扮。
玉锦兮也一样,拿了三齿耙子在地瓜地里刨,做了示范之后就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每人一亩地,今儿先收二皇子的地瓜,明儿再收三皇子的土豆,后天再收太子的玉米,至于四皇子的南瓜,可以再等两天。
五皇子其实也有一块地,他年纪小些,玉锦兮便让他种了花生和大豆,管理上容易点儿。他的豆子还没熟就被摘掉煮成五香毛豆吃掉了,至于花生嘛,还剩下半亩,恰好可以继续煮了吃。
五皇子可开心了,邀请珍姐儿和小五共享收获的乐趣。他负责刨花生,珍姐儿和小五负责摘。
几个大的都有些羡慕这仨小的,因为这仨不用整理各种作物的种植记录,先生说了,五皇子最近太辛苦,这项作业免了。
明明大家都一样辛苦,可谁让他小了几岁呢?再说那些五香毛豆早就进了他们的肚子,也不好白吃他的,一会儿没准儿还得给他帮忙呢。
一亩地其实并不大,人又多,就算这些皇子少爷们四肢不勤,半天的功夫也就收完了。有玉锦兮在,吃喝用度都不愁。皇庄里也有不少伺候的太监,打了水上来伺候这些皇子少爷们洗干净手,便都盘腿席地而坐,野餐开始。
有三皇子妃送的点心,也有皇庄里做的乡野饭菜,还有五皇子地边种的一溜儿向日葵。向日葵吃的有些豪放,一人面前放了个大葵盘。
玉锦兮一边吃,一边说各种作物的功用。大家竖着耳朵听得仔细,难得的复习机会,回家就赶紧写到课业里去。
等听说花生和向日葵都可以榨油之后,学生们面面相觑,先生这是又要教他们榨油技术了?好纠结怎么办?想学是自然想学的,可听起来就很辛苦啊!好像是个重体力活儿啊!
好在这一次玉锦兮十分仁慈:“这个榨油就不教你们了,咱们大月的榨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这两样东西耐旱,可以当成个赚钱的门道。就算是不榨油,炒了吃也是好的。”
这个大家都知道,玉萃斋每年冬天都卖这个。蕃育署那边已经有很多农户种花生和向日葵了,直接炒来卖给周边人家,价格虽然比刚开始面世的时候低了不少,可多少也是个进项。
就因为这个,蕃育署的那些农户们至今还惦记着玉锦兮呢。
大家正在为先生难得的仁慈窃喜时,玉锦兮紧接着就扔下了一个雷:“等把这几种作物的种植技术整理出来,也该到了去鞑靼的时候啦!”
学生们差一点儿被她这番话吓死,先生居然来真的!
玉锦兮怀念地道:“鞑靼的牛羊好啊,秋天正是长膘的时候。猎物也多,黄羊啊、赤狐啊、鹿啊、松鸡啊,唉,都是好东西啊!”
珍姐儿:“还有口蘑,爹爹咱得快一点儿去,好几个蘑菇圈儿呢,去晚了就被别人摘走了。”
玉锦兮:“放心,咱们那几个蘑菇圈儿一般人发现不了,不会被人发现的。”
小五补充:“野韭菜花也到时候了,鞑靼那边的野韭菜花好吃,味道比咱们这边儿的冲。”
玉锦兮点头:“对,对,忘记你爱吃这个了。这个是一定要的,到冬天涮锅子的时候用。”
五殿下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鞑靼那边的口蘑,他只吃过干的,还不知道新鲜的是什么味儿呢。
玉锦兮话风一转:“不过呢,鞑靼那边毕竟遥远,又是和咱们大月不对付的。你们都回去问问自己的父皇啊,爷爷啊,问问让不让你们去。若是不让呢,你们就老老实实在大月待着,我过不几天就回来了。若是让呢,咱们就在鞑靼多住几天。他们的王庭热闹着呢,跟咱们京城比也不次。”
太子有些不敢相信:“国师知道鞑靼的王庭所在?不是说他们游牧吗?”
玉锦兮否认:“不是所有人都游牧的,鞑靼的王亲贵族也是愿意享受的,他们的王庭周边还有农田呢,足够养活十几万人了。对了,还有个超级大的湖,当地人称为海子的,每年都能捕捞不少鱼虾,味儿不错,比咱们大月的有嚼头儿。”
太子还是有些疑惑:“咱们大月探听鞑靼的王庭所在多年,怎么国师不把这个告知兵部?对了,那些通译生好像也没提起过。”
玉锦兮坦然地道:“两国交战是小事儿吗?先生我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因果,这事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从我嘴里说出去的,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的命挂在我身上,以后我不得一个个还债啊?累也累死了。那些通译生是让我直接带过去的,他们又没有实地走过,自然不知道路该怎么走,说了也白说。不过呢,就算是走一趟也没用,你们师妹师弟可是知道路的,你们问问他们俩,咱们大月的军队能打过去吗?”
珍姐儿和小五一致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不可能!”
玉锦兮道:“中间隔了许多部落,还有沙漠、戈壁、滩涂,不用人家的兵来打,咱们自己就得减员至少一半儿!”
太子不解:“那些鞑子是怎么到咱们这儿来的呢?”
玉锦兮回答:“那是跟咱们挨着的几个部落。实际上他们跟王庭那边也没有很密切的联系,路太远,又不好走。不过这对咱们倒是个好事儿,真要是让他们联合起来,咱们大月可够难受的。”
拍拍手上的点心渣儿:“嗯,到时候见了就知道了,鞑靼也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蛮横不讲理,人家也愿意太太平平地过日子。都回去问问,问问啊,没你们父皇、爷爷允许,我可不带你们去。对了,真要是去的话,每人带俩弓马娴熟的侍卫,不能白去,咱得打猎玩儿去,光德惦记好久了。”
珍姐儿提醒:“爹爹,郭叔父昨儿又问来着,他最近比较闲,连弓箭都预备好了。”
玉锦兮笑:“就知道这家伙是个爱玩儿的。成,跟他说做好准备,咱们过几天就去。”
“那要去多久啊?”
“短了五六天,多了半个月?半个月够不够?”
珍姐儿:“差不多。”
小五:“舅舅,我能带我的武师傅一起吗?”
玉锦兮:“成啊,带着吧!”
学生们:敢情不管咱们去不去,这一家子都是要去玩儿的是吧?咱们是顺手被捎上的?
到底去不去呢?好纠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