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空间界定
一 选题缘起
我国的西南地区,素有“亚洲水塔”的美誉。然而,自2008年以来,有关西南大旱的报道却不绝于耳,似乎西南大地正在面临一场千百年不遇的水生态危机。面对西南连续不断的大旱,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南大旱?旱情凸显的是什么?是水利欠账、生态恶化?是天灾还是人祸?人们从不同层面不断思考这些问题。
我出生于云南,长期从事西南民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对于这方热土上发生的事情,自然倍加关注。当然,作为一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有责任和使命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对现实问题有所关注。然而,在我翻检相关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发现,有关西南水文环境与水文生态的研究论著和报告中,通过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并上升到战略层面思考的成果并不鲜见,可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局部、细部考察西南民族村落水环境的论著却不多见,于是萌生了“水环境与西南民族村落关系的生态研究”这个选题。本书设计之初,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关涉如下几个层面。
一是西南民族村落生态和环境类型的分析。村落是以农村人群为中心,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建筑设施为重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景观、分布、结构、功能、生命过程、新陈代谢和分类区划等生态学特征。[1]在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区域考察西南地区各种不同村落的生态成因、历史演变、现实情况,并把之作为宏观思考的一个基点。
二是西南民族村落水环境的历史变迁研究。把西南民族村落的形成和发展置于人类住居历史的宏观演进背景中,系统地梳理西南历史上水环境的变迁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水务活动情况,包括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保护等创造性活动和村落对治水、管水、用水、保护水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性的认识。
三是村落水事文化价值观研究。水文化是村落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以村落文化的研究为基础,深入分析各民族乡土知识系统中传承有序的与水相关的环境观和价值观,深入揭示与水相关的村落集体行为和水文化习俗的现代演变。
四是村落水环境的个案剖析与运用模式建构。以水环境作为影响西南民族村落环境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落,具体考察水环境与村落文化的生态关系,具体内容包括水文(雨水、水流)对村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村落类型与水源的关系(村落内外水系所形成的溪畔、桥头、池边、水巷、井台等邻里空间的分析)等,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民族村寨水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以期对民族地区和谐的人居环境建设有所助益。
围绕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在展开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到,原来的设想过于宽泛,基于个人的学术积累,不可能完全展开,更不能追求大而全,于是稍加压缩凝练,有了后面相关章节的安排。
二 空间界定
本书所关注的地理范围是西南民族地区,而西南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地理民族区,较早进入中原史家的视野,始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亦载: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诸落,西极桐师,东北至叶榆,地方数千里。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自巂东北有莋都国,东北有冉駹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駹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
这两条史料记载的是秦汉时期西南夷的分布范围。这里,中原史家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依次叙述了其南部、西南部、西部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的大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学界所主张的狭义的西南概念,基本上沿袭了《史记》《汉书》的“西南观”,即以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为主,划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方国瑜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曾说:“西南地区的范围,即在今云南全省,又四川大渡河以南,贵州省贵阳以西,这是汉代至元代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区域——西汉为西南夷,魏晋为南中,南朝为宁州,唐为云南安抚司,沿到元代为云南行省——各个时期疆界虽有出入,而大体相同。”[2]
广义的西南则突破了传统的“行政史观”的限制,结合历史、人文与自然地理的共性与差异性,把西藏自治区也纳入“中国西南”讨论的范围。比如,童恩正在《中国西南的旧石器文化》一文中,对于中国西南有这样一个完整的表述:
中国的西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藏自治区。其西部为青藏高原,南部为云贵高原,北部为四川盆地。全境海拔高度相差很大,动植物垂直分布差异很大,故而品种繁多,物产丰饶,十分适宜原始人类的繁衍生息。从地理位置上看,本地区北接黄河流域,南与印度、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为邻,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印巴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枢纽。[3]
这个表述,从地缘政治和地理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强调了西南地区的区域位置及环境特点,注意到了西南地域与周边的邻接关系,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西南”概念。
广义上的西南,还有一种更宽泛的界定,其空间范围不仅包括西藏和广西,还囊括一些与两地相邻的在民族历史与文化上具有过渡性和渐变性的边缘地带。如《西南与中原》一书的作者认为,“西南”一词所涵盖的地域,“其外沿大致稳定在今天西南的川、黔、滇、藏,连同广西5个省区,并涉及湖南的西部,湖北的西南部及青海的藏区等地域”[4]。马强认为,“传统地理概念中的西南地区除了以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为主体外,还包括今鄂西山地、秦巴山区、地跨川鄂的三峡沿线以及湘西沅、辰地区和岭南以西地区”[5]。本书所讨论的范围,采用的是宽泛意义上的西南概念,即重点放在云、贵、桂、川四省,同时还要兼顾西藏和湘西地区的一些民族村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