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评述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全球扩散,对中国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与健康发展带来诸多深刻影响。本报告第二章以后分别通过政策举措(第三章)、区域及行业发展(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景气动态(第四章至第八章)、复工复产(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外贸对策(第十五章)等专章专题开展深入研究,具体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本节聚焦以下三点进行简要评述。
一 夯实复工复产政策助力中国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指出“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国为了抗击疫情,2020年春节之后大范围延迟复工。2月10日后全国各地企业响应复工复产号召,但初始进度缓慢。2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强调“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2月18日,李克强总理再次召开会议,强调“突出抓好稳就业这一首要任务”。从2月下旬开始,中国复工返岗率开始逐步提高。2月26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为32.8%,东部15个城市的工人回返率为25.6%。
在既要做好防疫工作又要做好复工复产的要求下,外贸出口型中小企业除了需要面临员工必需防疫物资短缺、员工返岗率不足等问题之外,还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与更多的资源来维护与应对国外客户,从而保证因为物流、成本等问题导致的订单延期等问题。在国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国内商品需求尚可能够延迟,但此时国外的生活还处于正常阶段,国内供给与国外需求间由此产生了一个时间差,使外贸出口型的中小企业的生产与出口之间的衔接出现了断当。
本课题组分析认为,从长远角度观察,疫情产生的冲击与挑战是有限的,而每年进出口的增长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每年1—3月因为春节影响,本就是企业出口的淡季。欧美国家的圣诞节、新年假期刚刚度过,需求在此之前也得到了释放;国内也正处于春节小长假,停工放假阶段。第一季度的出口增速一直是全年最低点,其次,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也不大,所以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外贸受到的影响是完全可控的。
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情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稳企业、稳就业的抢救式扶持政策。其中,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对受灾中小企业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有针对性地适当减免受灾企业半年厂房租金和社保缴费,以及给予受灾企业员工半年租房补贴等;金融货币政策方面,中央、地方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增加专项再贷款,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加强对重要医用、生活物资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专项定向给受灾企业提供免息或低息信贷流动性,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延长相关企业的本息偿付期限,确保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二 促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国中小微企业生产结构优化
一方面,疫情迫使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最近几年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贸产业支柱,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年初,数字化企业逆势发展。受此次疫情暴发影响,中国跨境电商的线下活动受到较大冲击与影响,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跨境电商的调整则显得更加灵活,优势更易得到发挥,创新空间更大。因此,国内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产业升级已经达成共识。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也使物流快递等流通业快速发展,为大量的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创业创新。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中小企业改变经营模式、重塑竞争优势。数字技术已经深入运用到中国各行各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需要通过数字化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由此使中小企业原先难以面对面提供的服务,比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金融等现在可以提供远程服务。受疫情冲击,诸多中小微企业对远程办公等远程服务的需求凸显,云视频等邻域的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带动整体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革新了中小企业生产服务的跨境合作过程,并通过数字平台和实体设备,转变了交易方式,不仅能够大幅提升中国服务业中的中小微企业的可贸易性,同时使数字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在此次疫情冲击推动下,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方式将被彻底打开,新兴服务贸易有望乘势快速发展,成为主导整体服务与推动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
三 构建双循环格局助力中国疫情中小微企业应对外贸冲击
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短期时间内,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国内各行各业冲击巨大,特别是电影娱乐、餐饮、交通运输、零售、旅游、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房地产等行业直接受到停业影响,导致全国旅游、电影、娱乐等行业持续“停摆”。由于中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和商业活动已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并非只作用于终端消费产品上,对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出口也带来了直接冲击。
从出口来看,中国制造范畴的中小微企业是全球产业供应链中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国部分出口货物数量大幅下跌,以至于供货短缺,致使生产线“停摆”,这导致国内相关中小企业的整条国际生产线断裂。如果中国中小企业因为疫情影响使恢复生产继续推迟,供应链下游相关企业将会启用备用生产方案生产并取代中国产品,因此中国的供应链的环节将会受到极大冲击。同时,在进口方面,中小企业停工停产大幅减少了中间品与资本品需求量,还有一些高价值产品也因航空禁运受到贸易限制。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将会受到显著冲击,航空禁运停运也使中国相关中小企业中间品进口困难,给中国企业复工复产带来挑战,也直接会对全球产业内贸易和就业恢复造成消极影响。
按照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顶层设计,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和有效投资,增强国内市场韧性,拓展国内市场回旋空间。同时,持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通过开拓可替代市场,确保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切实应对后疫情时代中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