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国家重任。对于我国的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四有好教师”“四个领路人”和新时代“大先生”等重要指导思想,国务院和教育部也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重要指导文件,为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需要教师不断地自主学习、参加培训、请教专家、实践探究之外,日常性的教学反思更是不可或缺。教学反思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是教师必备的“批判性思维”,是教师“在行动中对行动的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教师解决教学疑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开展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探索、教学合作、教学创新的必要路径,是教师提炼教学主张、打造教学模式、形成教学风格的必备武器,是教师从新手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大部分研究者多是从反思方法(作教后记、记反思日记、开展网络教研、写教育叙事、开展微格教学、记录教学案例等)、反思模式(自主式反思、引领式反思、合作式反思、研究式反思、比较式反思、诊断式反思、批判式反思等)、反思旨趣(知识取向、经验取向、语言取向、心理取向、技能取向、行为取向、学习取向、情境取向、关系取向等)等视角来开展研究的,这样虽然能够良好地促进教师从新手教师走向熟手教师,从熟手教师走向能手教师,但是却很难成为专家教师。因为,要想成为专家教师还必须要有“反思哲学”来引领。缺少了反思哲学的高端引领,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很难获得思想性突破、境界性突变、智慧型突围,赢得跨越式发展,由普通教师蜕变为专家教师。有鉴于此,作者着眼反思哲学,着眼能力进阶,对教师教学反思进行了深度探究。他精心挑选了6位一线教师,采用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采用叙事研究来阐述内容,采用话语分析来归纳总结,最后总结发现了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及能力进阶的基本规律:从新手教师发展到熟手教师需要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方法,从经验主义反思和理性主义反思转向怀疑主义反思和批判思想反思;从熟手教师发展到能手教师需要从关注方法转向关注思想,从怀疑主义反思和批判思想反思转向过程理论反思和系统哲学反思;从能手教师发展为专家教师需要从关注思想转向关注生态,从过程理论反思和系统哲学反思转向教育艺术反思和教学主张反思。他还借助隐喻的手法对不同教师不同阶段的反思水平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新手阶段的反思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是“不舞者”“慢舞者”和“快舞者”,熟手阶段分别是“落伍者”“羡舞者”和“欢舞者”,能手阶段分别是“观舞者”“跑舞者”和“飞舞者”,专家阶段是“独舞者”“群舞者”和“领舞者”。如此能够给读者以更好地思考与启迪。反思层次的划分、反思哲学的提炼、反思隐喻的勾画,能够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反思上自学习、自组织、自探索、自调整,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教学反思上的学习力、思辨力、内生力、探索力和创造力,成为敢于创新、勇于改革、乐于实践、善于总结的时代先进,从而更好更快地由普通教师发展为卓越教师。
本书的作者程岭,于2009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我担任他的指导教师。之前他是河南一所中学的教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教育研究很执着,学习极其认真、刻苦,寒暑假是回家最晚的,开学是来得最早的,有时暑假甚至不回家,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由于他先前有若干年中小学教师的经历,这使他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再加上他的刻苦和思考,很快就进入状态。特别是他结合读书、思考,对理论和实践的很多问题都不断反思,写出了不少文章,有些很有见解。2012年硕士毕业,他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也继续担任他的指导教师。读博士期间,他更是刻苦认真、广泛阅读,勤于思考,不断笔耕。而且克服了离家较远、经济拮据、孩子上学等诸多困难,心无旁骛,潜心学术。我也常常被他的精神感动!2015年他顺利毕业,获得了博士学位。读博士期间,他先后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和西北师范大学颁发的李秉德教育基金,并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学术之星”。其毕业论文也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先后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甘肃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毕业后入职江苏师范大学,近几年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十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也曾被“第三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组委会”评选为“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当前还是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他的硕士学位论文《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已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博士学位论文即《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研究》,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他的老师,我希望他继续心无旁骛,潜心学术,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我国教育科学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王嘉毅
202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