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国别及区域相对实力演变历程及趋势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紧密联系,具有规模结构、地理结构相一致的特点。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主要集中于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以英、法为主的殖民主义国家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由此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型”贸易迅速发展,占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75%左右。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差距缩小,2014年发展中国家占比首次超过发达国家,2018年再次超越,且有拉开差距的趋势。其间,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相应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流向将引导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贸易模式的变化。
(一)国际贸易演变历程及趋势
发展中经济体商品贸易额赶超发达经济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商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经济体商品贸易迎来一波快速增长期。东亚及太平洋地区,1960年商品出口额仅占全球商品出口额的12.47%,2000年已达到27.25%。美国商品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比重进入2000年后降幅较大。1960年美国商品出口额占全球商品出口额的15.96%,2000年降至12.03%,2018年进一步下降至8.49%。反观中国,1960年、2000年商品出口额仅占全球商品出口额的2.09%、3.83%,到2018年已达12.69%。中美在全球贸易中的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
图4-2 各地区商品出口额占全球商品出口额比例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图4-3 1970—2018年不同收入经济体商品出口额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图4-4 代表性经济体及代表性地区商品出口额增速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图4-5 代表性经济体及代表性地区商品出口额占全球商品出口额比例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发展中经济体内部的商品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的比重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型”贸易,但随着发展中经济体承接产业转移、生产力进步,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南北型”贸易额和“南南型”贸易额逐渐增加。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传统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都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图4-6 1995—2018年经济体内部商品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图4-7 1995—2018年经济体内部商品贸易额占该经济体总商品贸易额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南南型”商品贸易额与“北北型”商品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比重趋同。进入2000年后,发达经济体内部与发展中经济体内部的区域性商品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的比重逐渐趋同。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其“北北型”商品贸易总额占其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2008年以后,随着保护主义抬头,以及部分发达经济体产业回流,“北北型”商品贸易额占发达经济体商品贸易额比重缓慢回升。
图4-8 1995—2018年区域内商品贸易额占全球总商品贸易额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随着发达经济体部分产业生产回流,发展中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内贸易趋势更加明显。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推广,人力资本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下降,劳动要素套利型贸易比重随之下降。发达经济体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其标准化、批量化产品制造产业的回流。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由于生产力较低,且不同发展中经济体存在一定技术差异,“南南型”贸易活跃度会维持或出现小幅上升。同时由于区域贸易协定越来越多,区域内贸易现象将更加明显。
图4-9 1995—2018年区域内商品贸易额占本区域总商品贸易额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二)国际直接投资演变历程及趋势
自2008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乏力。扣除税收改革、巨额交易和不稳定的资金流等不可持续因素影响,2008—201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仅为1%。与此相对比,2000年以前平均增速超过20%,2000—2007年平均增速约为8%。
图4-10 1970—2018年外商直接净投资流入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总额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图4-11 1970—2018年外商直接净投资流入量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总额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从投资目的地偏好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更偏好投向发展中经济体。在过去,发达经济体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出地和流入地。目前,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且该趋势将会保持,两者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从地域来看,亚洲和大洋洲、东亚和东南亚外商直接投资长期稳步上升,特别是2016年后逆势上扬表现良好。进入2000年后,北美和欧洲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16年后降幅明显。2018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商直接净投资增长4%,是世界上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流入地。增长明显的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
图4-12 世界代表性经济体FDI流量情况
资料来源:UNCTAD。
图4-13 世界代表性经济体FDI流量情况
资料来源:UNCTAD。
从世界代表性经济体来看,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随经济周期波动明显,中国虽受经济周期影响,但整体保持逐年上涨趋势。从代表性经济体流入量占全球流入量来看,中国增幅最为明显,1980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年流入量仅占全球的0.11%,2018增至10.72%。美国、英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年流入量占比降幅明显,1980年美国、英国占比分别为31.29%和18.72%,2018年仅为19.41%和4.97%。
从存量上看,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差距先扩大后缩小。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经济体迅速积累外商直接投资。20世纪90年代,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存量差距基本维持不变。进入2000年,发展中经济体存量出现追赶态势,缩小与发达经济体存量的差距。2010年后,存量差距进入基本稳定状态。从代表性经济体来看,美国、英国、中国存量长期呈上涨趋势,但美国2018年存量占全球存量的23.13%,相较于1997年的34.67%下滑明显。
图4-14 1980—2018年不同类型经济体FDI存量占全球FDI存量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图4-15 1980—2018年不同区域FDI存量占全球FDI存量比例
资料来源:UNCTAD。
图4-16 世界代表性经济体FDI存量情况
资料来源:UNCTAD。
从相互投资主体来看,发展中经济体之间投资额上升,但最终投资对象仍主要为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2018年,南南投资在全球外商直接净投资额的47%,但绝大多数流向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根据最终所有权来看,南南外商直接投资额仅占28%。
图4-17 世界代表性经济体FDI情况
资料来源:UNCTAD。
此次疫情冲击会提升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相对实力,原因在于疫情对发达经济体的冲击更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6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预测,由于疫情冲击,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相比2020年1月预测被调低9.6个百分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则被调低7.4个百分点。很显然,发达经济体的相对实力将由于疫情冲击而下降。其中,美国经济增速被调低10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速被调低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实力相对美国实力将上升。
总体而言,未来五年,虽然新兴经济体会持续追赶发达经济体,但是追赶速度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速度明显放缓。中国的相对实力继续上升,但是上升速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