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陈云与邓小平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系[1]

——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

白岩松:接下来我们要讲述的是陈云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跟邓小平及江泽民之间的合作及友情。我们第二位嘉宾是朱佳木,1981年到1985年在陈云身边做秘书,现在是社科院的副院长。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拨乱反正,据说当时提出让小平出来工作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而且很早是陈云提出来的,当时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朱佳木:粉碎“四人帮”以后,应当说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摆着两件大事儿,一件就是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因为涉及的人非常之多;一件就是小平恢复工作。这两件事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开会之前,中央有关的人就打招呼,说这两个是敏感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讲。陈云事先写了一个发言稿,他在小组会上照说不误,尽管有压力,但是他认准了这两件事应当解决,必须解决,也到了解决的时机。他在小组会上念完以后,简报组找他,说你的发言跟中央主要负责同志的讲话口径不一致。

白岩松:到底是不是原文照登?

朱佳木:就是要求做点删节。那个讲话总共三百字,加上标点符号三百字,如果把那两段话去掉,就没有什么内容了。陈云说,你们如果要登,就全文登,如果要删去这两段话,那可不行。如果必须和中央领导的口径要一致,你们索性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稿复印就完了,何必还要我们讲话呢?这个事情就僵在那儿。当天晚上,中央那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登门到陈云家里做工作,谈到了将近12点,劝陈云把这两句话删掉。直到最后,陈云始终没有同意。

白岩松:为什么认定邓小平一定出来工作,是多年情感还是理性判断,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考?

朱佳木:两个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在一起工作,彼此很相近,在一些工作的思路上,以及工作的做法上都有相近的地方。所以,毛主席曾经在八大的时候,提名陈云做党的副主席,提名小平做党的总书记,在那个时候他曾经对他们两个做了介绍,说他们两个是好人,厚道人,公道、能干。我想这是他们两个最主要的地方,就是相近。你说理性,我觉得也是对的,这个理性就是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多年的实践证明,粉碎“四人帮”后,小平应当出来承担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陈云过去位置是排在小平前面的,但他认为小平应当成为全党的领导人物,主要领导人物。在陈云的文选即将公开发行的时候,他听说有关部门在宣传规格上和《邓小平文选》是一样的,他就让我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打招呼,说在宣传规格上,他的规格要比小平同志的低一些。他提出了一个鲜明的口号,就是我们要团结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白岩松:第一次提出这句话。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更加关注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本身,这时陈云在经济方面的能力国家更为需要,他跟邓小平之间是怎样合作、分工?

朱佳木:粉碎“四人帮”以后,陈云首先提出来,不仅我们要搞计划经济,而且在计划经济里面要有市场调节。那个时候我记得他曾经把他写的一些稿纸交给我,让我拿去收起来。他说他原来曾想把这个东西写下去,搞成一篇文章,但现在精力不够了。我回去看了一下,觉得这几张纸太重要了,讲的是陈云多年思考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他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的经验,说苏联也好,中国也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有一个缺点,就是只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缺少市场调节这一条,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计划经济,一部分是市场经济,国有经济里面也可以利用市场的规律。

白岩松:小平跟陈云之间的这种合作、信任是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朱佳木:陈云在经济上的主张,小平是非常支持的。反过来,小平的主张,陈云也是非常支持。在1982年,那个时候由于我们刚刚开放,一些政策法规还不配套,有一些不法分子就钻这个空子,大搞走私,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这里面涉及很多的干部,这个情况送到陈云这儿来。有一天他把我叫去,指着前一天送给他看的简报,脸憋得通红,当时很激动,他说你告诉王鹤寿——王鹤寿是中央纪委当时的常务书记,这样的人要重判,否则党风搞不好。后来他想了想,说索性我来批一下。他就把那个简报批给了当时的中央常委,就是说对于严重经济犯罪的分子,我们要严办几个,并且要登报,否则党风搞不好。几个中央常委看了以后都表示赞成,小平还在陈云批示中间画出来,加了八个字,叫做“抓住不放,雷厉风行”。后来编文选的时候,由于他们两个人的字有点像,编辑分不清,还以为是陈云批的呢。第一次打击经济犯罪的全国性活动,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再一个,我觉得他很重视的一条,就是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要刻不容缓。当时有些同志不太着急,陈云对这个事儿非常着急。他说一定要加快进度,要主动选拔。另外就是要成千上万,不是选几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要成千上万。小平非常支持他。后来在十三大的时候,他们都从中央委员里退出来。

白岩松:他们在工作方法上又有哪些不同?

朱佳木:我觉得小平更突出的特点是举轻若重,大刀阔斧。陈云更突出的特点在于他多谋善断,这个多谋善断也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还有一点,我觉得稳健和细致的作风在他身上更突出。他考虑问题是比较周到的,想的问题想得很深。刚才周老(指周太和,陈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秘书——编者注)说过他要算账,这个特点在陈云身上很明显。所以赵朴初先生看到陈云有一个打算盘的照片,还写了一首诗:“唯实是求,珠落还起。加减乘除,反复对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谋深算,国之所倚。”可见,他的这个特点比较突出。

白岩松:很多人说邓小平是改革的总设计师,陈云怎么看待小平这些年的工作?

朱佳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话,据我了解,首先是陈云提出来的。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才重新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也成为新设立的中央纪委的第一书记,这是小平的建议。陈云对于小平也是非常支持的,有很多小平感觉到比较棘手的一些事情,他也是让陈云帮助考虑。有一次,小平到陈云这儿来开会,我觉得也体现了小平对陈云的一种尊重。会前,陈云自己走到会客室,到那儿去指挥工作人员摆沙发。那天事先说的是小平和先念同志要去,陈云那个会客室比较大,一圈沙发离得都很远,小平耳朵不好,陈云的耳朵也不好,所以要挨得近一点,他就指挥把那几个沙发靠在一起。他知道小平抽烟,抽烟就容易吐痰,所以他就让工作人员要摆烟灰缸,要摆痰盂,非常细。

白岩松:这是情义的东西在里头了。

朱佳木:我觉得主要是小平要照顾陈云,因为陈云身体比他要弱。

白岩松:在迎接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这个重大的使命时,陈云的意见是怎样的?

朱佳木:我认为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的形成过程中,小平和陈云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他们在这里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泽民过去在做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时候,陈云有一次请电子部的同志到家里来谈计算机的发展。当时就是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江泽民,和一些工作人员到陈云的办公室来做这个汇报的。后来,陈云多次夸奖过江泽民工作做得好,制定了很多很好的方针和政策,一直到1994年,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仍然讲了一个很重要的意见,就是要维护和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他说,只有我们维护这样一个中央的权威,我们才能够办大事,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

白岩松:1989年后江泽民成为党的总书记,一直到1992年陈云彻底离开领导岗位,中间有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个阶段里头,陈云是怎样做好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的,是怎样面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

朱佳木:我觉得陈云主要是从旁边出一些主意。比如,我刚才讲的要重视污染的问题,他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以后,就批给当时第三代的中央领导集体,请他们看,就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意见。再比如,那个时候新华社有一篇报道,题目叫“一个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指的是本溪。他就把这个报道批给他们,请他们重视污染问题。还有,就是当时水利专家张光斗他们写信,谈水资源问题。陈云认为这个也非常重要,把这封信批给江泽民还有其他的中央领导同志,请他们注意这样的问题。所以,他是从旁给他们出一些主意。江泽民说陈云的思想著作以及他的品德、他的风格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的财富,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想,这个评价应当说最集中地反映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陈云的尊重。

白岩松:离开了领导岗位之后,陈云怎样评价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工作?

朱佳木:我刚才讲到,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时候有一个讲话,这个讲话被收到《陈云文选》,作为最后一篇,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个遗言了。在这篇讲话里面,他讲现在的党中央是坚强的、有力的,工作是做得好的。我想这就是他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

白岩松:在领导核心层57年,绝对罕见。陈云的哪些秉性决定他可以做到这点?

朱佳木:他从来是从大局出发,从不闹个人意气。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摆正自己和其他领导的关系。他对自己一直采取低调的态度,反对宣传自己,反对突出自己。他进入中央,特别是进入中央高层的时间确实是很长的。在遵义会议时他就是中央常委,在那次会议上补了毛泽东为中央常委。但是,陈云始终认为他不能和毛刘周朱放在一个档次。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第二排的,所谓第二排就是比他们要低一点,靠后一点,毛刘周朱是第一排的。

白岩松:我听说刚开始工资定级的时候,把他定得跟毛泽东差不多,他不同意。

朱佳木:他不同意。他后来跟我说,他给中组部当时的部长安子文打电话,说要把自己的工资定为二级。

白岩松:您跟陈云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您觉得他留下来的财富是什么?

朱佳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用这种方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1] 本文是2005年6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播出实况的文字记录,由新华网于翌日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