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性化管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人性化与人性化管理

人性即人类天生带来的固有思想特性,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从实质上说恰是固有人性的体现。尽管人性是天生带来的,但是不同的社会制度、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本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术界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学者对人性的界定、生成缘由、特征和相应的依据彼此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上相一致的观点是认同人性影响甚至左右着人们后天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尤其是经济行为。[1]

从实质上说人性化理念是以人性为根本构建的。人性化意指综合利用技术与人等相关要素,也就是说以人的根本需求为中心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来实现,这种定义从形式上貌似简单明了,然而其内涵广泛,适用并能够实现人的需求的技术涵盖诸多方面。例如,在农村孩子经济组织管理实践中应该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特征,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满足具有人性特色的需求。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人性的营销理念,农产品应该适应人的消费偏好、生理需要、满意、时代需求等方面,满足人的幸福感。在生产提供服务过程中应体现出人性的特征,整个服务过程应该以客户为根本,充满关爱和浓郁的人情味,以客户的满意度为衡量指标。

(一)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意指把体现人性的内容利用一定的技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以体现人的基本属性作为管理的特征和根本要求。国内外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视角阐释人的基本属性,致使人性化管理的定义有多种,内容也各不相同。

基于管理学层面上,人性化管理突显制度性、灵活性、人本性和需求指向性等特征,其中,首要问题是把实现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人的需求包括生产、经营、心理、生理、康养、生态、合作等多方面。

人性化管理在实施各自措施中运用各种技术、采取各种措施、整合利用各种发展资源来实现被管理者的需求,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中的“激励”“保健”功能,消除被管理者的不满意感,从而对成员起到激励的作用。

综合人性化管理的各种观点,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对人性化管理的定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以组织成员的需求尤其是人性方面的需求为首要问题,帮助组织成员发展自己的生产经营潜能,管理者更多地采取体现人性的管理方法,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的运营模式。

(二)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1.强化情感管理。意指在实际管理措施中尽量多的渗透一些体现人情、适应并能够实现人的需求的元素,熟悉人性化管理内涵的管理者有能力驾驭人的情感要素,充分了解并掌控每个成员的情感和不同的需求。[2]营造充满人情、温馨、和谐的组织环境,让每个成员有着舒心的生产、经营心态,对组织产生自己“家”的情感,使得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协同发展,生成如同“兄弟姐妹”般的关系,对组织提供的生产经营帮助产生“满意感”,消除“不满意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学习领会人性化管理内涵,掌握一套如何对成员给予情感投资、怎样倾听成员的劝谏和合理化建议、想成员之所想、尽量帮助提供成员的需求等具体措施的实施技术,节省各种管理成本,以较少的情感投资收到更多的收益[3]

2.管理方式与教育方式融合。和传统管理相比较,人性化管理过程特别突显人的要素,借助制度和相关规则,强化教育要素,养成终生不断学习的习惯,利用多种教育要是拓展人的发展潜能,通过教育手段提供成员的综合发展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使得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再利用组织文化的教育学习,提供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和协同力,增强组织人性化管理效果。

3.管理的民主性。与传统上行政管理突显职权明显不同,人性化管理突显民主性、包容性、尊重性和平等性,秉持科学的充满人性的管理观,统一调和成员的不同行为,改掉以往独断专行、以我为重心的“家长式”作风,培育成员的“主人翁”的组织发展理念,使得成员以主人身份参与组织的重大发展事务、新的发展项目等事宜的规划,就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问题、先进农业科技引用问题、提供先进的生产性服务等组织和成员的发展事宜积极献智献策;同时,组织管理者尤其是组织创办者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发展理念,积极地向组织成员放权授权,尽量发动更多的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到组织发展之中,强化每个成员的职责感,在决策组织的重大发展事宜时注重成员的相关建设性建议,以真挚的心态倾听成员的各种劝谏。通过采取一系列体现民主性的具体管理措施,旨在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展后劲。

4.强化成员的自主性管理。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背景下,尊重人性及个人权益适应新时代人们自我发展及超越自我的需求。自主性管理意指自己首先根据制度严格管制好自己,以身示范;对组织成员而言就是以实现组织宗旨为追求目的,联系自身情况,让成员为主体设立具体可行的发展制度和相应的监管机制;但是,自主管理不等于自以为是,事事完全以自己为重心,而把组织的发展目标置之不理;笔者认为,自主性管理是以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为己任,每个组织成员具有完全的自由和自我创新发展的时空。

5.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意指在科学管理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与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需求相对接,发挥好、利用好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组织文化充当具体管理措施实施的载体,把“以成员为根本”的发展理念渗透到组织的具体管理措施之中。例如,某一个农村的村庄文化就是该村的文化核心,其中蕴涵的宽容、勤劳、善良精神体现在农村基层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正是这种农村文化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三)人性化管理的内涵

1.以人为本。基于管理者视角,总是以如何提高管理效益为根本,以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益为管理目的。起初,管理者主要把时间、财力和物力用于管理的硬件装备方面。到了知识经济阶段,人力资本在管理中的作用日趋增强,更多管理者认为,竞争最终获胜的具有一定人力资本的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要达成组织发展目标,就需要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掌握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科技的成员,以成员为根本,尊重并理解成员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需求,将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成员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让成员的进步推进组织的持续发展壮大。

2.尊重人。尊重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根本和前提;“尊重人”泛指很多方面内容,这里主要人格和需求两个层面;管理者首先要实施的措施就是尊重成员的人格,尊重成员的最起码的生产经营和自我发展的需求;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倾听成员关于组织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某些关键成员的牢骚抱怨,从中反思组织管理中所发生的问题,重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看问题,注重人性化互动技术[4]

3.重视发展人的潜能。管理者如同“有经验的军官能够对他的士兵了如指掌”一样,真正熟悉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包括这个成员的发展基础、条件、素养、生产经营能力、自有的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意识和能力,然后,结合这个成员和组织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度挖掘这个成员的发展潜力,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现有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扬长避短,充分发展其潜能。

4.加强组织成员素质建设。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知识与不断变化的经济等不确定性因素,组织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最终竞争能够获胜的根本在于组织成员素质水平。培育和提升成员素质的有效措施主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给成员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搭建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的平台,总之,营造有助于提升成员素质的氛围和良好环境,促进成员的发展素质快速提升。

5.追求全方位发展。“人性化管理的实质是对被管理者的权益给予全方位的关注”[5]。作为被管理者都有自尊、自我价值、生产经营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等属于自己的权益,并且都希望自己的权益能够实现。组织管理者基于被管理者的权益实现视角,从平凡的细小的事情着手,事事为被管理者的权益着想,凡事替被管理者考虑,关心被管理者的需求和对自己权益的向往,深入到被管理者之中倾听他们的要求,真正帮助被管理者实现自己的权益,这样,被管理者的内在自我发展动力和参与组织发展的动力就会被很大程度的激发起来,最终就会实现组织与成员之间共赢的格局,提高了管理组织的管理效率。

(四)人性化管理行为的具体表现

在多种多样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性化管理实践中,人性化管理的实践方式和具体实施措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人性化管理行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以人的管理为重要因素。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在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实施中,管理者基本上把对成员的管理放在重要地位,是管理体系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充分激发成员在组织发展中的职责,注重以成员为主体的组织生产性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关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重视对人的管理是人性化管理最突出的特征。

二是以激励手段为主要管理方式。激励的功能是借助外部要素调动成员的内在发展动力,有助于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结合成员现实存在并且必要的需求,选取能够真正满足成员现实需求的东西和恰当的措施,因此,这种情况下,要求管理者精准判明成员的现实需求和喜欢的方式,然后采取恰当的手段,同时,细分组织发展目标并渗透进成员的需求之中,唤起成员的积极性与奋发图强精神。

三是以和谐人际关系为管理保障。成员之间的关系状况能够直接影响情感,进而对组织的发展力、吸引力、运营效益、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经济行为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就是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及冲突,形成和谐的组织环境,有助于人性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四是以开发组织人力资源为管理根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所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旨在帮助产业更好地进行生产和经营,为成员提供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关键在于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提升成员的生产经营素质。

五是以培育组织团队精神为着力点。要有效的使成员共同认可组织发展目标,就需要成员的团队精神,激发成员团结合作,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进取,共享组织的发展信息和生产性资源,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五)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农村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人性化管理的举措是适应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

其一,人性化管理是应对竞争更急激烈而复杂的市场经济的新生动力。传统上的管理模式赖以维持的根本便是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自从农村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全面渗透及社会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要确保农产品有突出的个性化色彩,就必须要突出人的作用,利用人潜在的创新能力。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应该创新管理思维,转变以往只把成员看成生产资源的观点,转向如何能够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让成员在农村电子商务和产业振兴新的发展形式下创新发展。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及新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环境,不管是生产性还是服务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想能够可持续生态发展都需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发展素质好、创新发展意识强、适应环境能力强的成员,使得组织生产的农产品或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6]。要实现这些目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选定并全力实施人性化管理。

其二,人性化管理是管理效率提升的必要措施。面对农村新的发展形式、发展政策、发展标准及经济体制继续深化改革等一系列变化,农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越来越好,新型农民受教育水平、综合发展素质及生活、消费和生产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这种新的发展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仍继续沿袭以往的管理手段和措施,非但不能消除组织已经存在的管理问题和发展僵化问题,反而却会使得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越来越低效。所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农民、新需求和新市场等系列新的问题,实施人性化管理方式和具体措施,首先要充分尊重成员的自我发展、自尊、自我价值和个体发展潜力,创新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和具体措施,让成员充分发展,然后,采取先进的人性化管理技术,利用好、动员好、组织好成员,充分发掘他们的发展潜力,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

其三,人性化管理是成员情感培养的需要。尽管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科学管理的方式取得一定的管理绩效。可是就占比很大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说,基本上采取借助规章制度实施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过于违背组织文化的内涵要求,使得组织管理低效以及凝聚力和成员对组织认同力疏散。而面对新时代新的发展形势,规模较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人性化管理,着重成员的情感培养与和谐关系构建,重视成员的合作团队建设。[7]尤其对小规模、发展后劲不足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突出情感和团队合力建设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在给组织的发展形成厚积薄发的后劲的基础上,强化了成员的情感和对组织的认可程度,为组织的发展筹备了稳定的人力资源。

其四,人性化管理更适应年轻组织成员的发展需求。以“90后”“00后”的年轻成员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构成中占比越来越大,与年长的成员相比,这些年轻人的价值观、思想观、新型农民观、自我发展观、需求观等与时俱进,对人性化的管理更加需求和渴望,对人性化管理诉求具有不同年长者的一些特点,突出体现为:第一,利益更敏感也更复杂,比较注重物质收入、利益分配公正公平、看重与他人的利益权衡、职位容易变迁;第二,组织归属感越来越冷淡,更注重自己的发展、自信心强、个性突出、较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第三,更向往平等和公正公平,更看重组织中的平等和公平关系、更希望被他人和社会尊重、看重包容开放性的工作环境;第四,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追求,普遍喜欢新生事物,喜欢竞争性的发展环境,普遍具有较强的职业倦怠感。所以说,能否选定适应年轻组织成员的发展需求的管理方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小规模的)面临的重要选择。

二 科学管理

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是近年来管理学界热门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及其发展特征上,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更多的不同。

(一)科学管理的含义

科学管理即是经常所说的传统管理理论,属于农业化初期组织管理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用较科学可行的方法来取代传统方法,较客观的衡量评估个体的劳动成果,目的是更公平公正的为成员分配任务和相应的职责,同时,培养一支专门担当监管任务、职责完成情况的管理队伍。科学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利用可靠可行的办法比较分析不同成员完成的任务及其效率,依次落实每天的 具体工作任务;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和操作要求,选出一批成员给予有目的培训;确定较公平的工资制度来激励成员的工作动力;采取专人负责制,进行管理工作的细分化;合理规划管理部门,目的是提高科学管理效率。科学管理为早期的管理领域研究及实践指导贡献很大。

伴随经济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以及消费需求结构和内容和水平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个性化需求领域的明显变化,知识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涌现,科学管理隐含的弊端和缺陷不断浮出,科学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问题、新变化和新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人性化管理理论问世并不断得以发展。

(二)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异同分析

管理注重点不一样。科学管理自始至终较注重规章制度的作用,要求比较严肃规范的组织体系,在组织运营过程中,成员只看成是其中的生产性要素,不能亲身参与组织决策的制定,也不能使得决策内容适应于成员的诉求。由此,科学管理构建的管理体系,其关键地方是事先制定的章程和制度,突出从上到下的管理方式。可是人性化管理却是着重突显成员个人的诉求,非常关注个人利益的维护,为成员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时空环境。所以,人性化管理以成员为中心,关注的重点是否以符合成员的诉求和发展目标为评判标准。

管理的组织结构差别明显。科学管理突显上下之间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的结构,上层主管进行决策并能够及时有效的传达给下层,要求下层成员认真的落实和按要求行动,同时,辅助之规范的规章进行约束,确保提高组织的总体运营效率,使得组织成员的发展合力增强。可是人性化管理的组织结构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宽泛的调整时空,成员有着较大的话语权和自有活动的空间,上层为下层的授权放权程度较大,使得成员有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管理者也没有继续和以往一样全权做主,也没有全程的进行掌控,以想办法激发成员的主动性、参与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发成员主动迎合上层管理者的发展思路,自觉的参与各项任务和项目工作,提高组织的整体运行效率。

管理的指导思想彼此有较大差别。科学管理深受传统管理思想和思维模式影响,在其具体实施中,成员纯作为“经济人”要素,在组织以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下工作,目的在于得到尽量多的经济利益,组织成员只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被管理者,没有体现自己个性特征的诉求。与之不同,人性化管理在成分尊重成员的“经济人”基础上,管理者在实施具体管理措施中尊重成员作为“社会人”的各种诉求和个性需求,充分利用组织文化实施具体管理措施,让成员从内心认知、认可组织管理模式,注重培养成员的组织情怀和严格的职责感,利用非制度化、强制性手段,而是采取以提高精神动力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激励成员积极主动的参与组织的各项发展事宜[8]

人性化与科学两种管理方式除了上述显著的不同点之外,面对新时代新的语境和发展环境下,两种管理方式之间的交叉点和联通之处非常重要,科学管理的内容及其具体实施隐含了一定的人性化管理特征,同时,在人性化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行使路径中也包含了不同程度的科学管理特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日趋完善的科学的更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