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督教与其他
我原本打算坐车到绿意盎然的山谷里参观古修道院的遗迹。如果向南走,一个小时便可以到达格兰达洛,人们都说那里的风光美极了。无奈雨下得很大,我便没了兴致,只好待在都柏林。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爱尔兰羊肉锅(Irish stew)和健力士黑啤(Guinness),我便向市中心走去。那里坐落着历史名校三一学院,我要去它的图书馆里看一看。
图书馆前几个展厅的橱窗里陈列着爱尔兰的一件国宝——《凯尔斯书》。这本福音书里满是镀金装饰,具有典型的凯尔特艺术风格,是在公元800年左右由爱奥那岛(苏格兰海域)上的修道士设计、绘制、抄写的。后来,为了躲避维京人的袭击,这本书被藏到了爱尔兰的凯尔斯修道院,一直存放了几个世纪。来自公元9世纪的彩色手稿并不容易阅读。我试着在每节福音前的人物画里找出谁是圣马可、谁是圣马太、谁是圣路加、谁是圣约翰。可是我认不出来。然而,尽管我什么都没有读懂,或笔直或弯曲的红色与金色线条还是令我如痴如醉。这倒也好,望着这些手稿,我可以想想欧洲如何成了基督教世界。
除了爱尔兰人之外,大多数欧洲人并不知道,爱尔兰在基督教走进欧洲的缓慢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中世纪早期。爱尔兰被罗马人叫作希伯尼,它从未被罗马帝国征服过,公元5世纪初便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给爱尔兰人传教的是著名的圣帕特里克(Saint Patrick)。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都有人在每年3月17日畅饮狂欢,庆祝圣帕特里克节。据其传记记载(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这一时期的所有圣徒传记都应谨慎对待),圣帕特里克的父亲是一位驻扎在不列颠(今天的英国)的罗马军官。一日,圣帕特里克被一群海盗绑架到了爱尔兰,在那里,他遇到了上帝。逃出来后,他不断经历神迹。后来他又回到了爱尔兰,通过三叶草给人们讲述三位一体的奥秘,使爱尔兰成了一个全心全意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一座座修道院很快便破土而生,三叶草也成为爱尔兰的象征。公元6、7世纪,爱尔兰修道士纷纷燃起了传教的热情。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故土,在风雨中开启了向世界传播福音的事业。
据说,圣高隆巴(Saint Columba,521-597)带着十二个门徒在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布道。我在三一学院看到的精美手稿就是在他修建的爱奥那修道院写成的。
最著名的传教士与圣高隆巴名字相近,叫作圣哥伦班(Saint Columban,540-615)。他负责的是欧洲大陆。基督教在罗马时代就已经传到西欧了,但影响力非常小,当时人们信仰的仍是当地那些古老的观念,当然其中也可能融入了日耳曼人带来的一些思想。圣哥伦班从北爱尔兰的班戈出发,由今天的法国布列塔尼(原阿莫利卡)登上欧洲大陆,足迹贯穿了法兰克人的高卢地区。行至奥斯特拉西亚(今法国东部),他与那里的墨洛温国王结成了同盟,随后便在离孚日山脉不远的吕克瑟伊修建了一座修道院。爱尔兰的修道士以戒律森严而闻名。他们经常要斋戒苦修。在一本名为《天主教历史》的书中,作者写道,他们的教规竟然规定了弥撒时“未忍住咳嗽之人”需要挨多少鞭子[1]。圣哥伦班也是这样严苛的人。他在吕克瑟伊住下不久,就干涉起了当地的生活,甚至怒斥了放纵荒淫的布伦伊尔德王后(Brunhilda)。在王后的驱逐下,圣哥伦班再次上路,来到了博登湖畔。随后,他让自己的同伴圣高尔(Saint Gall)去瑞士传教,自己则前往意大利北部。那里的伦巴第国王原本是阿里乌斯教派的信徒,但圣哥伦班的虔诚之心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最终改派归宗。在国王的保护下,圣哥伦班在一座偏僻的小山上又建了一座修道院,并在那里度完余生。修道院周围后来形成了一座小城,就是今天意大利的博比奥。(参见插图Ⅳ)
这一时期的福音传教士还有很多。这些人并不都是爱尔兰人。坎特伯雷的第一位大主教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逝于604年)原是罗马一座修道院的院长,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他是奉教皇之命去英国南部传教的。“日耳曼人的使徒”美因茨大主教圣博尼费斯(Saint Boniface,约680-754)曾在包括图林根州在内的今德国大部分地区传教,他后来被异教徒杀死在今荷兰弗里斯兰省,成了殉道者,他其实来自今天的英国地区。
爱尔兰人圣哥伦班始终是最有名的传教士之一。意大利人将其奉为摩托车手的主保圣人,尽管圣哥伦班一生不是走路便是坐船,从未骑过摩托。20世纪50年代,“欧盟之父”之一的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认为圣哥伦班更应该被视为欧洲一体化的守护神。这个头衔似乎无人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