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第一节 园林植物的土肥水管理
【高手必懂】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园林植物土壤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土壤整理等各种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保证园林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与养分的供给,为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措施,维持地形地貌整齐美观,防止土壤被冲刷,尘土飞扬,增强园林植物的功能,优化园林景观效果。
一、园林植物的土壤状况
1. 土壤与土壤肥力
农业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进行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的重要介质和枢纽,是进行农林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同时,土壤又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水、大气、生物的质量以及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土壤具有能抵抗外界温热状况、湿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变化的缓冲能力,对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能通过土壤生物代谢、降解、转化、消除或降低毒性,起着“过滤器” 和“净化器” 作用。所谓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自然界里的土壤不论农地、林地、草地还是荒地,其基本物质组成都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及其比例,直接影响土壤肥力,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矿物质是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颗粒,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是建造土体的骨架和基本材料,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养分的最初来源。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施用的有机肥料,它们好似土壤的“肌肉”,是土壤生产力的基础,是维持植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常作为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是土壤各种养分 (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对土壤理化性质如结构性、保肥性和缓冲性等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有机质还在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对农药、除草剂等起到溶解、吸收、降解,减轻农药残毒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净化土壤等生态环保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土壤水分和空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二者互为消长的关系,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进而控制养分转化。土壤常常存在妨碍植物生长的各种限制因素,如土壤侵蚀、土壤砂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退化及土壤污染等,这就是所说的土壤的五大公害,存在这些限制因素的土壤就是逆境土壤。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以土壤为基地不断栽培植物,应针对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通过各种农业措施、技术手段等农林生产活动,人为调节和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以实现人类的栽培目标,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园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1%,且土壤的结构性差,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通过泥炭土、腐叶土及经处理的生活垃圾等有机肥的施入、归还园林植物的凋落物以及在公园、街道、广场的乔灌木下种草坪草或观赏价值较高的绿肥植物等途径加以改善。随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逐步深入,农民越来越关心土壤肥力状况的问题。
土壤肥力是土壤区别于其他自然体的本质特征,是指土壤不断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性,自然界任何土壤都具有肥力,土壤与肥力不可分。土壤通过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其中水、肥、气、热称之为四大肥力要素。土壤肥力还具有生态相对性,它是构成肥力的基本内容,是在对土壤和土壤肥力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植物生态特性所要求的土壤条件出发,来研究土壤肥力的基本原理。即是指不同生态条件下,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通常说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 (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依据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上,应当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合理配置相适应的土壤,即把它们种植在适宜生存的土壤上,配合科学的农技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潜力,也为科学种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土壤质量与土壤生产力
土壤是植物扎根立足之地,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性、土壤质量的标志,植物生长得好坏,也就是植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状况,都与土壤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质量高而健康的土壤是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构建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体系;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基本保障。所谓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就是指耕作土壤本身的优劣状况,这不仅包括土壤生产力、土壤环境,还包括食物安全及人类和动物健康,同时土壤质量在管理上要有降低污染物潜力的技术和方法。土壤肥力对土壤丰产至关重要,丰产的土壤一定是肥沃的,但肥沃的土壤不一定是丰产土壤,这就需要弄清什么是土壤的生产力,即在一定的栽培管理制度下,土壤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或某系列产品的能力,即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它是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的外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通常是由植物产量高低来衡量。土壤肥力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其全部,生产力高的土壤,土壤肥力一定是高的,而土壤肥力高的,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因此,要想提高土壤生产力,除了要从根本上提高土壤肥力基础外,还应加强环境条件的改善,改变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控制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 (温度)、光和机械支撑等生态因素,以满足植物高产、持续丰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正确利用土壤,认真保护土壤,努力改造以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逆能力,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3. 我国耕地的肥力状况
2015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量大约为1. 35 × 108 hm2。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共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有针对性地改良中低产土壤、建设高产稳产田,是十分艰巨的任务。顾列铭认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和村镇周边排灌条件好,经过多年培育的优质耕地被大量占用,中低产田比例大幅度上升,耕地总体质量持续下降。我国有大量的低产土壤,大部分是粗骨土、风沙土、盐碱土、石质土等。导致其低产的原因多是由于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不协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
一是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坡地冲蚀、土层浅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少、土壤质地过黏或过砂、不良土体构型、易涝怕旱、土壤盐化以及土壤过酸或过碱等。
二是人类利用不合理,包括盲目开荒、滥砍滥伐、围湖造田、水利设施不完善、落后的灌溉方法及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二、园林植物土壤的常见类型
不同园林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园林植物栽植地的土壤类型及其条件十分复杂,要在园林植物栽植前,做好土壤类型的鉴别,必要时还要进行土壤分析鉴定,做到有的放矢地选择园林植物种类,改良土壤,确保圆满地完成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工作。据调查,园林植物生长地的土壤基本可分为3种,具体如下:
1. 工程后的土壤
在城市中,市政工程施工后的场地如地铁、人防工程等处,由于施工将未熟化的心土翻到表层,使土壤肥力降低。因机械施工,碾压土地以及人流践踏,会造成土壤坚硬、土壤密度增加、空隙度降低、通透性不良等问题,形成紧实土壤园林绿地,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相当不利。施工后对各类建筑垃圾,不清理或清理不彻底,以建筑后留下的灰槽、灰渣、煤屑、沙石、砖瓦块、碎木等建筑垃圾堆积而成的土壤。在生活居住区,由于生活活动而产生的废物,如垃圾、煤灰、瓦砾、动植物残骸等,形成的生活垃圾堆积土。
2. 人工培育的土壤
指以人工修造代替天然地基的构筑物为基础进行的客土栽植,主要是针对城市建筑过密,人工扩大土地利用面积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形式如建筑上的屋顶花园,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地下贮水槽等上面的园林植物栽植,可以把建筑物等人工构筑物视为人工培育的场地载体。人工培育的土壤如果没有雨水或人工浇水,则土壤干燥,导致植物的生长不良。
人工培育的土壤一般多为客土栽植,土层较薄,受外界气温的变化和下部构筑物传来的热量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温度的变化较快、幅度较大,园林植物的根系生长发育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大,甚至为决定性因子。所以,人工培育土壤的栽植环境不是园林植物栽植的理想条件,在栽植时应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种类。
3. 其他类型土壤
园林植物栽植中常见的土壤类型还包括下列几种:
1)城市扩建中占用的耕作用地,即田园土,这类土壤最适合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一般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能良好,在栽培中只需要适当的补充施肥,合理栽植即可。
2)荒山荒地的土壤,尚未深翻熟化,结构差,肥力低,要改良后才能使用。
3)城市中低洼地带的水边低湿地,包括人工湖畔、河流四周的土壤,一般表现为土壤结构紧实,水分多,通气不良。
4)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多是红壤,红壤呈酸性反应,土壤颗粒细,团粒结构差,水分容易蒸发散失,含水量过低时,土壤变得紧实坚硬;土壤含水量过高,易吸水成糊状。土壤常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大多数园林植物不能直接栽植于这种土壤,需要在土壤改良后,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园林植物,进行栽植。在沿海地区的土壤一般是滨海填筑地,受填筑土的来源及海潮影响,土壤沙质,盐分易被雨水溶解能够迅速排出;土壤黏重,则透水性差,会长期残留盐分,在栽植前要设法排洗盐分,增施有机肥等。北方土质多带盐碱,栽植时也要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类型。
5)在矿山和工厂等附近,由于工矿排出的废水、废气里面含有较多的有害成分,对土地造成较严重的污染,形成工矿污染地,在园林植物栽植中,除了选择抗污染的园林植物外,还可以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土壤改良或土壤替换。另外,园林植物的土壤还有可能是盐碱土、重黏土、沙砾土等各种不宜直接进行栽植的土壤类型。
三、土壤的改良及管理措施
园林植物土、肥、水管理的关键是从土壤改良入手,通过实施各种农业措施改土培土,并结合松土除草、地面覆盖、施肥、灌水与排水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等,以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
1. 土壤质地改良
土宜是指适宜作物种植的土壤条件,是土壤的适宜性性状。在生产实践中,土壤的理化性状都能达到最佳或适宜种植、栽植条件的很少,因此,一般利用之前都要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物理措施或化学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以满足园林植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改良土壤质地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而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级土粒的配合状况,或大小土粒的比例组合,是土壤稳定的自然属性,它通常是决定土壤的蓄水性、保肥性、通气性、保温性和耕性等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播种、耕作、施肥及灌水等,影响到土壤水、肥、气、热等各个肥力因素的协调。对于过沙过黏、性状不良土壤,可以通过改良,更好地发挥土壤生产潜力。
(1)增施有机肥料 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过沙和过黏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采用秸秆还田,翻压绿肥,施用各类农家肥及商品有机肥。由于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可以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能降低黏土的黏性,增强沙土的团聚性,克服沙土过于松散和黏土过黏僵硬的缺点,以增加砂土的保水保肥性,改善土壤板结,使黏土发暄变软,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客土法 搬运别处的土壤 (客土)掺在过沙或过黏的土壤中 (本土),使之相互混合,以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称为客土法。掺砂掺黏、客土调剂,逐年改良达到沙黏比一般保持在7∶3或6∶4较适宜的范围内。对于栽种园林树木立地土层浅薄、土质不良的土壤,开挖树穴直径、深度至少要达60cm,将别处好土、细土与等量有机肥料和化肥混匀,配制成肥土,定植时将全量的1/3撤入坑底,栽植时土壤埋到1/3处,再将剩余的肥土旋入根的周围,上面再用客土填压,这样就为树木以后健壮的生长奠定了稳定的肥力基础。
(3)翻沙压淤和翻淤压沙 一般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通过耕作使沙黏掺和,如有的耕层土壤质地过沙或过黏,僵其底层有黏土层或沙土层,可以通过深翻,把下层的黏土或沙土翻上来,与表土掺混均匀,以达到改良偏沙过黏土质的目的。
(4)引洪放淤 引洪放淤指在有条件的河流中下游两岸地区,可利用河流不同季节所携带泥沙的粗细的不同,分别将河水引入过沙或过黏的土壤上,使之沉积下来,对本土进行改良的方法。
2. 盐碱洼地的改良
盐碱洼地,土壤紧实,水分多,通气不良,土质多带盐碱,改良时首先应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防“盐随水来,水去盐留”,防止返盐返碱,危害植物的生长。其次,加强施用有机肥料,提高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水气协调。另外,综合利用其他农业措施如种植耐盐碱植物、增加土壤覆盖、种植绿肥、旱田改水田等都能达到抑盐压碱、改良盐碱土的效果。
3. 酸碱性土壤的改良
土壤的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土壤酸碱度的大小受生物气候条件和施肥性质等因素控制。“南酸北碱”,气候几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施用酸性、生理酸性肥料会使土壤酸化,而碱性、生理碱性肥料的施用以及碱性水 (如石膏分布区的水碱性大)灌溉会使土壤碱化。pH值在6~7之间的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最容易被植物吸收,有效性高。对于酸碱性土壤,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种植耐酸或耐碱植物,如酸性土壤适于种植茶树、板栗、松类、甘薯、马铃薯和毛叶苕子等喜酸的植物,而碱性土壤可以选种甜菜、山楂、枣树、向日葵、蓖麻、苜蓿、田箐等耐碱植物,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过酸过碱的土壤可以利用化学物质调节,酸性土壤应加强碱性物质或碱性肥料的施用,如石灰、草木灰或钙镁磷肥、硝酸钠等以中和酸性而改良酸土,而碱性土壤则多施用石膏粉、硫黄粉或明矾矿粉等进行改良,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酸性肥料也能缓和土壤碱性。另外,综合利用其他农业措施如增加土壤覆盖、种植绿肥、合理灌水等都能达到抑制盐碱、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四、土壤管理
1. 深翻改土,平整地面
园林植物生长地的土壤多为荒山薄地、城市紧实的土壤、工矿污染地及平原肥土等,种植前应当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人为改良和调节土壤肥力因素,最大限度创造适于其生长的土壤条件。通过深翻整地,平整地面,促进土壤熟化,加厚营养层,去除障碍物 (如砾石层、铁盘层、粘盘层等),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促进养分释放等。据研究表明,地下部分只要有1/4的根系处于适宜的土壤条件下,依靠植物根系强大的吸收功能及旺盛的生长力吸收的营养物质就能满足地上3/4部分的营养需要。为此,要严格细致、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土壤深翻改造。一般平缓地区,全面耕翻结合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深度应达30cm,打造优质土壤环境,使保肥性与供肥性协调稳定,以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城市园林绿地、市政工程场地和居民建筑小区、道路两侧绿化地等,要去除杂物,客土调剂,加强松土,促进通气透水;荒山薄地,坡度大,土层薄,应深翻乎整地面,深翻扩穴,下层生土翻上来,上层熟土翻到下层,去除枯树根,清除障碍物。深翻要结合使用有机肥和客土调剂改良,提高肥力,熟化土壤,整地采用沿低山等高线整成水平带状,以利于水土保持。
2. 加强培土改土,增厚营养层
像树木、苗圃等园林植物应于晚秋初冬后注意培土,厚度多在5 ~10cm,不超过15cm,可增厚土层,增加营养,保护根系,防止受冻,使其安全越冬。对于苗圃、棚室板结僵硬的土壤,应结合土壤结构改良剂,增强改土效果。一般应用人工合成的结构改良剂,它是通过模拟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人工合成。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及衍生物等的应用效果好,如聚丙烯酰胺除改良土壤结构外,还可蓄水保墒,用量为200 ~400kg/hm2 ,遇水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且土壤的蓄水力提高100倍,在沙漠绿化中意义重大。
3. 中耕松土,疏松土壤
由于降水、灌溉、施肥等农事活动会使土壤紧实,树盘土壤板结,通气性差,影响养分物质的释放和园林植物生长,因此,应根据实际,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状况,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根系健壮生长,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中耕还切断了土壤的毛管作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更好满足植物对水的要求,正是所谓的“锄头底下三分水” “旱耪地” 等农谚蕴含的科学道理。通常选在盛夏前和秋末冬初进行中耕,要在土壤处于适耕状态下进行,中耕的深度一般在3~10cm,以不伤根为原则,具体因不同植物、根系的深浅及其分布状况有所不同。如高大乔木和木本花卉等中耕适宜深些,灌木、藤木、草本花卉适宜浅些,根系分布较深及远根处适宜深中耕,而根系浅及近根处宜浅中耕,以免伤根而影响植物生长。
4. 穴贮肥水
在土层较薄、无水浇条件的山丘地区应用效果尤为显著,是干旱果园重要的抗旱、保水技术。穴贮肥水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大,具有节肥、节水的特点,一般可节肥30%,节水70% ~90%。具体技术如下:秋季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50 cm处挖深40 cm、直径20~30 cm的定植穴,依据树体、树龄每株可挖4 ~8个穴。随后将玉米、高粱等秸秆捆成直径15 ~25 cm、长30~35 cm的草把,放在5% ~10%的尿素溶液中或人粪尿中浸泡透后,放入穴中央,草把要低于周围的土壤,然后每穴以5 kg有机肥料 (一般混合150 g过磷酸钙、50 ~100 g尿素或专用复合肥)与土壤按2∶1的比例混合均匀回填踩实,最后浇足水分并覆盖地膜,地膜边缘用土压严,中央正对草把上端打一个孔洞,平时用石块或土封住洞穴,防止水分蒸发,以方便将来追肥浇水。这样只要平时降水,树盘内的水分就可从孔洞渗入土壤,遇到干旱可1~2周浇水一次,每次浇水约2~2. 5 kg/穴。另外,一般根据树木生长状况,结合开花后、新梢停止期和采果后等生育时期,每穴可追肥50~100g尿素或复合肥,将肥料置于草把顶端,随即浇水3~4kg,进入雨季,可将地膜撤去,使穴内蓄存雨水,草把应每年换一次,发现地膜损坏应及时更换,营养穴可维持2~3年,下次再挖穴时应改变位置,逐渐实现全园改良。
5. 防除杂草
清除杂草,控制杂草蔓延,提高绿地景观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水分与养分的消耗,防止因与园林植物争水、争肥而妨碍植物的生长。应在每次灌溉或降雨后及时进行除草、松土。杂草防除要遵循和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以及“除早、除小、除了” 的原则,可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等方法,定期对树木周边的杂草进行清除,保证树下无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注意化学除草宜选择晴朗无风、气温较高的天气,可提高药效,增强除草效果,又可防止药剂飘落在树木的枝叶上,造成药害。在大面积化学除草前应进行药剂试验。
6. 地面覆盖与地被植物
园林植物在生长季节、土温较高和干旱时,应加强地面覆盖和种植地被植物,能防止地面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降低土壤温度,从而改善土壤水热状况,调节小气候,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秋冬季节植物尤其是经济林木,树盘覆草、树干绑草、基部培土或全园覆盖,以此防止冻害,覆草厚度保持15~20cm,对保湿、稳温、抑制杂草效果最佳。干旱地区可使用土壤增温保墒剂,能减少地表蒸发,增加地表温度,如国外生产的“TAB” 是一种高效的土壤保湿剂,使用简单,稀释后直接喷洒在土壤表面,遇水时,微粒体积可膨胀30多倍,能吸收超过自身重300~1000倍的水分,其中绝大部分可供植物吸收。
【高手必懂】园林植物的水分管理
一、园林植物水分管理的原则
植物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不能离开水分。首先,水是绿色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含量约占植物鲜重的70% ~90%,水使细胞和组织处于紧张状态,使植株挺立。其次,水是光合作用的物质来源之一。植物含水量的多少与其生命活动强弱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组织的代谢强度与其含水量成正相关。由此可知,水对植物生理活动起了决定性作用。陆生植物必须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保持其正常含水量。但另一方面它的地上部分 (尤其是叶子)又不可避免地要向外散失水分 (蒸腾作用)。吸收到体内的水分除少部分参与代谢外,绝大部分补偿了蒸腾散失。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对于植物生叶长枝、开花结果极为重要。
园林植物缺水时,个体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如水分不足时,萌芽不整齐,新梢生长弱,花芽分化减少,开花不良。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0% ~15%时,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低于7%时,根系停止生长。当土壤中水分过多,则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根系生理活动减弱,影响到园林植物营养的运转与合成,严重缺氧时,可引起根系死亡。因此,园林植物水分管理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 园林植物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园林植物的物候期在各地表现的时间不一致,但同种园林植物在同一物候期内对水分的要求基本是相同的,如图2-1所示。
图2-1 园林植物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2. 园林植物不同种类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一般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需水量多,这是由于草本植物根系分布较浅,吸收水分的土壤范围小,水分变化快,水分管理时要增加浇水次数,如草坪草的浇水次数多于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浇水次数多于灌木类,灌木类多于乔木类。
同一类园林植物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不一致。一般阴性植物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如原产于热带及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多雨多湿的环境,形成了对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要求较高的特性。阳性植物对水分要求相应较少。
3. 园林植物不同栽植年限对水分要求不同
新栽植的园林植物一般要灌3~4次水,以保证成活,即定植水、缓苗水和补充水,并根据天气、土壤及植物生长情况,还要浇第4次水。新植乔木需要连续灌水3~5年,灌木最少5年。土质不好或树木缺水而生长不良,以及干旱年份,则应延长年限。对于新栽常绿树,尤其常绿阔叶树,常常在早晨向树上喷水,有利于树木成活。对于一般定植多年,正常生长开花的树木,除非遇上大旱,树木表现迫切需水时才灌水,一般情况则根据条件而定。
4. 园林植物的不同土壤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根据园林植物栽植地的不同土壤种类、质地、团粒结构等,水分管理要有所区别。例如:沙地容易漏水,保水力差,灌水次数应当增加,亦可小水勤浇,并施有机肥增加保水保肥性;盐碱地要“明水大浇” “灌耪结合”,最好用河水灌溉;低洼地也要“小水勤浇”,并应注意排水防碱;较黏重的土壤保水力强,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应当减少,并施入有机肥和河沙,增加通透性。
5. 园林植物的水分管理应与土壤管理、施肥等相结合
在全年的栽培养护工作中,灌水应与其他技术措施密切结合,以便在互相影响下更好地发挥每个措施的积极作用。如灌溉与施肥,做到“水肥结合” 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施化肥前后,应该浇透水,既可避免肥力过大,影响根系吸收,又可满足园林植物对水分的正常要求。
此外,灌水应与中耕除草、培土、覆盖等土壤管理措施相结合。灌水和保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墒做得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满足树木对水分的要求。在园林植物生长季节要做到“有草必锄,雨后必锄,灌水后必锄”。
二、园林植物水分管理的措施
1. 灌水
(1)水源 常用水源有自来水、井水、河、湖、池塘水以及工业用水和生活废水。河水、井水和池塘水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质,是较好的灌溉用水。为了节约用水可用污水进行灌溉,但用前必须经过化验,确实不含有害有毒物质的水才能用,否则不能作灌溉用水。
(2)灌水的时期 灌水时期主要根据园林植物在一年中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等决定。灌水的具体时期,除了对新栽植的园林植物要浇足定植水,在天气干旱,土壤缺水时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按照不同园林植物的物候期进行浇水,大体上可以分为休眠期灌水和生长期灌水两种。
1)休眠期灌水。一般称为灌“冻水”,在秋冬土壤冻融交替时及时进行。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地降水量较小,冬春严寒干旱,休眠期灌水可补充水分。在北方地区,冬季水结冻放出潜热可保护园林植物安全越冬,尤其对于以幼年植物、新栽植的植物及越冬困难的植物不可缺少。灌水时应尽量让水温与土温相近,以防因灌水引起土温变化剧烈而影响根系的吸收。春秋季在上午或下午浇水,夏季在早晚凉爽时浇水,冬季应在中午进行。
2)生长期灌水。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园林观赏栽培应用也不相同,生长期灌水时间、次数也就不一致。一般生长期灌水可分为:萌芽水、花前水、新梢旺盛生长水、果实膨大水和休眠前期水等。不同园林植物可根据各自的栽培特点,选择不同的灌水时期。例如:灌萌芽水,早春萌芽前进行,有利于园林植物萌芽,新梢和叶片的生长;灌花前水,在萌芽后结合花前追肥进行,有利于开花与坐果,具体时间因地、因植物种类而异;新梢旺盛生长,在花谢后半个月左右,新梢旺盛生长前进行,促进新梢健壮生长,此时是园林植物的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不足,新梢生长会受到抑制。
3)灌水的方法。正确的灌水方法可节约用水,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减少土壤冲刷。灌水的方法主要有3种,具体内容,如图2-2所示。
4)灌水次数。灌水次数与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气候条件、土质、植株大小及生长状况等密切相关。灌水次数在雨量较充沛的地区,每年灌溉2~3次,在植物旺盛生长及秋季干旱时进行。雨量较少的地区,要增加灌水次数,一旦发现土壤缺水要立即灌水。如北京养护管理要求高,一般年份在园林植物生长期内,每月灌水1次,全年需要6~8次。
图2-2 灌水的方法
5)灌水量。灌水量也与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气候条件、土质、植株大小及生长状况有关。耐旱树种要少些,如松类。不耐旱的树种灌水量要多,如水杉、马褂木、柏类等。在盐碱土地区,灌水量每次不宜过多,灌水浸润土壤深度不要与地下水位相接,以防返碱和返盐。土壤质地轻、保水保肥力差的也不宜大水灌溉,否则会造成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随重力水流失,使土壤逐渐贫瘠。园林植物的灌水量,以能使水分浸润根系分布层为宜,水量一般以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 ~80%为标准。坚持小水灌透的原则,谨防只灌湿浅层土壤,引起植物根系分布于土壤浅层,造成浅根。
6)灌水的顺序。灌水的顺序一般要掌握新栽的园林植物、草本园林植物、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园林植物、大树、针叶树可后灌。因为新植园林植物、草本园林植物、小苗、灌木的树根相对较浅,抗旱能力较差,阔叶树蒸发量大,其需水多,所以要优先。水渗透后及时中耕保墒,通过中耕可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否则水分会很快蒸发掉。夏季早晚进行灌溉,冬季可于中午前后进行,防止水温与土壤温度的温差较大而引起植物生长不良。园林植物在整形修剪前后要注意及时灌水,否则容易造成园林植物生长不良。
2. 排水
园林绿地的排水,则主要是在施工时平整园地,栽植不宜过深,雨季注意植穴底是否积水,并及时引排。一般采用明沟排水和地表排水,有条件也可暗沟排水。
(1)地表径流法 开建绿地时将地面修整成一个平缓的坡度 (0. 1% ~0. 3%),使雨水能顺畅地排入河、湖。此法节省费用又不留痕迹,是绿地常用的排水方法。采用地表径流法应注意:坡度要严格掌握,过陡会引起水土流失,过平则易积水。
(2)明沟排水 在地面挖沟将水引导到出水口,也是最常用的方法。采用明沟排水必须全面规划,做好全园的排水系统,尤其要根据总的集水面积和可能的暴雨量,设置足够大的总排水出口和足够的排水坡度,一般明沟的排水坡度以0. 2% ~0. 5%为宜。
(3)暗沟排水 在地下埋设管道或用砖石砌筑暗沟,引导积水排出。此法有保持地面原貌,节约用地,便于交通的优点,但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在近期新建的公园和旅游景点中常采用明沟与地下管道相结合的排水系统。
三、灌溉中应注意的事项
1. 要适时适量灌溉
灌溉一旦开始,要经常注意土壤水分的适宜状态,争取灌饱灌透。如果该灌不灌,则会使树木处于干旱环境中,不利于吸收根的发育,也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旱害;如果小水浅灌,次数频繁,则易诱导根系向浅层发展,降低树木的抗旱性和抗风性。当然,也不能长时间超量灌溉,否则会造成根系的窒息。
2. 干旱时追肥应结合灌水
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追肥以后应立即灌溉,否则会加重旱情。
3. 生长后期适时停止灌水
除特殊情况外,9月中旬以后应停止灌水,以防树木徒长,降低树木的抗寒性,但在干旱寒冷的地区,冬灌有利于越冬。
4. 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因为早晨或傍晚蒸发量小,而且水温与地温差异不大,有利于根系的吸收。不要在气温最高的中午前后进行土壤灌溉,更不能用温度低的水源 (如井水、自来水等)灌溉,否则树木地上部分蒸腾强烈,土壤温度降低,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导致树体水分代谢失常而受害。
5. 重视水质分析
利用污水灌溉需要进行水质分析,如果含有有害盐类和有毒元素及其他化合物,应处理后使用,否则不能用于灌溉。
此外,用于喷灌、滴灌的水源,不应含有泥沙和藻类植物,以免堵塞喷头或滴头。
【高手必懂】园林植物的施肥管理
一、概述
1. 植物所需的元素
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称为“必需元素”。根据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把它们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K、Ca、Mg、S等;微量元素包括Fe、B、Mn、Zn、Cu、Mo、Cl等。这些元素之间既有相助作用,又有拮抗作用。如氮可促进营养生长,使枝繁叶茂,茎健壮,提高光合效能。但氮过多,植物体徒长,花芽分化不良,抗寒性降低;氮过少,导致植物体营养不良,降低植物体抗逆性,叶色淡化、黄化。磷对分蘖、分枝以及根系生长都有良好作用,利于花果硕大而色艳。钾能加强氮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增进叶色美丽,根系健壮,提高抗寒力。
2. 各元素作用、特点及缺素症状
各元素作用、特点及缺素症状,如图2-3所示。
图2-3 各元素作用、特点及缺素症状
图2-3 各元素作用、特点及缺素症状 (续)
3. 施肥的作用及意义
通过人工补充养分,以提高土壤肥力,满足植物生活需要的措施称为“施肥”。施肥除可直接解决对树木的矿质营养的供给外,还可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通气、保水能力,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性质,还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处于可吸收状态,利于树木生长。
二、园林树木施肥原理
1. 根据树种合理施肥
树木的需肥与树种及其生长习性有关。例如泡桐、杨树、重阳木、香樟、桂花、茉莉、月季、茶花等树种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与柏木、马尾松、油松、黄杨等慢生耐瘠树种相比,需肥量大。应根据不同的树种调整施肥计划。
2. 根据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施肥
总体上讲,随着树木生长旺盛期的到来,树木的需肥量会逐渐增加,生长旺盛期以前或以后需肥量相对较少,休眠期甚至不需要施肥。在抽枝展叶的营养生长阶段,树木对氮素的需求量大,生殖生长阶段则以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为主。
根据园林树木物候期差异,施肥方案上有萌芽肥、抽枝肥、花前肥、壮花稳果肥以及花后肥等。如柑橘类几乎全年都能吸收氮素,但吸收高峰在温度较高的仲夏,磷素主要在枝梢和根系生长旺盛的高温季节吸收,冬季显著减少,钾的吸收主要在5~11月间;而栗树从发芽即开始吸收氮素,在新梢停止生长后,果实肥大期吸收最多,磷素在开花后至9月下旬吸收量较稳定,11月以后几乎停止吸收,钾在花前很少吸收,开花后 (6月间)迅速增加,果实肥大期达到吸收高峰,10月以后急剧减少。就生命周期而言,一般处于幼年期的树种,尤其是幼年的针叶树,生长需要大量的化肥,到成年阶段对氮素的需求量减少。对古树、大树供给较多的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其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抵抗力。
3. 根据树木用途合理施肥
树木的观赏特性以及园林用途影响其施肥方案。一般说来,观叶、观形树种需要较多的氮肥,而观花、观果树种对磷、钾肥的需求量大。调查表明,城市里的行道树大多缺少钾、镁、硼、锰等元素,而钙、钠等元素又常过量。也有人认为,对行道树、庭荫树、绿篱树种施肥应以饼肥、化肥为主,郊区绿化树种可更多地施用人粪尿和土杂肥。
4. 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肥
土壤厚度、土壤水分与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土壤结构以及三相比等均对树木的施肥有很大影响。例如,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酸碱度与肥效直接相关,土壤水分缺乏时施肥,树木可能因不能吸收利用而遭毒害;积水或多雨时养分容易被淋洗流失,降低肥料利用率。另外,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营养元素的溶解度,这些都是施肥时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5. 根据气候条件合理施肥
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施肥的主要气候因子。如低温,一方面减慢土壤养分的转化,另一方面削弱树木对养分的吸收功能。试验表明,各种元素中磷是受低温抑制最大的一种元素。干旱常导致缺硼、钾及磷,多雨则容易促发缺镁。
6. 根据养分性质合理施肥
养分性质不同,不但影响施肥的时期、方法、施肥量,而且关系到土壤的理化性状。一些易流失挥发的速效肥料,如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宜在树木需肥期稍前施入;而迟效性的有机肥料,需腐烂分解后才能被树木吸收利用,故应提前施入。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即使浅施也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供树木吸收利用;而磷、钾肥,由于移动性较差,故宜深施,尤其磷肥需施在根系分布层内才有利于根系吸收。化肥类肥料的施用量应本着宜淡不宜浓的原则,否则容易烧伤树木根系。事实上任何一种肥料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实践中应有机与无机、速效性与缓效性、酸性与碱性、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等结合施用,提倡配合施肥。
三、肥料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将肥料分为不同的类型。肥料分类,如图2-4所示。
图2-4 肥料的分类
肥料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如下:
1. 有机肥
包括堆肥、厩肥、饼肥、绿肥等,属缓效肥。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进土壤肥力的作用,是园林植物,尤其是木本园林植物必不可少的肥料来源。
2. 无机肥(化肥)
化肥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不同比例的N、P、K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料,如过磷酸钙等;另一类是仅含有一种营养元素的单元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等,属速效肥。采用肥料包衣等技术生产的长效肥广泛用于盆栽园林植物的生产。但长期单一施用化肥,易引起土壤结构恶化及地力衰退。
3. 有机复合肥
利用有机肥如鸡粪、泥炭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N、P、K等化肥,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加工而成。有机复合肥可满足植物短期、长期的营养需要,是较理想的肥料。
4.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可供较长时期吸收利用的肥料,如粪肥、堆肥、绿肥、饼肥等经过发酵腐熟后,按一定比例与细土均匀混合埋施于树木的根部,有机质逐渐分解后,可供树体吸收。根系具趋肥性,为使根系向深、广处发展,施基肥宜适当深一些。
有机肥除作为基肥在栽植时施用外,对于木本园林植物而言,每年还需在冬季施用,一方面可增强园林植物的越冬性,另一方面,有机肥经过冬天的分解,来年春季可及时供给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根系和枝叶生长。
5. 追肥
在树木生长季节,根据需要施用速效肥料促使树木生长的措施称“追肥”。追肥的施用是为了补充基肥的不足和满足园林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的特殊需要。在生命周期中,追肥一般在苗期、旺盛生长期、开花前后及果实膨大期间进行。
在年周期中,追肥一般在开春天气转暖,园林植物生长高峰到来之前施用和秋季根生长高峰前施用。
以观花为主的园林植物,可在开花前和开花后施肥。春肥以氮肥为主,以促枝叶生长。
接近花芽分化时,以磷、钾肥为主。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调节施肥时期,以避开某些病虫的危害。
6. 种肥
在播种未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7. 根外追肥
把速效肥料融化后直接喷射在植物的地上部分,使植物叶片直接吸收。
8. 微生物肥料
主要是依靠有益微生物活动,提供或改善植物生长和营养条件,主要有根瘤菌和抗生菌肥料等。
9. 间接肥料
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并能直接供给植物钙、硫等养分,从而间接改善植物营养条件,以保证植物生长发育。
10. 速效肥
施用于植物后,在短期内被植物吸收而能见效的肥料,如硫铵、过磷酸钙等。
11. 缓效肥
施用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如人粪尿、饼肥等。
12. 迟效肥
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腐熟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如垃圾、堆肥等。
13. 固态肥料
以固体形态存在的肥料,如硫铵、硫酸钾、磷酸铵等。
14. 液体肥料
液体肥料又称流体肥料。包括呈溶液状态的肥料和含有固体微粒的悬浮液的肥料,如液氨、氨水、碳化氨水以及含有氮肥、磷肥和钾肥 (或盐类)的混合水溶液 (或悬浮液)。
液体肥料比传统化学肥料营养更加全面,作物施用后生长更均衡。它是多功能性肥料,作物施用后抗逆抗病性显著增加。不仅仅提供给植物营养成分外,还可以提供附加的生理功能。如在液体肥料可添加海藻多糖及低聚糖、甘露醇、酚类多聚化合物、甜菜碱、藻朊酸及天然抗生素等物质,可起到抑菌抗病毒、驱虫的效果,大幅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抗盐碱能力,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产生较强的抗性。
液体肥料易被植物吸收。作物施用后长势旺盛,可明显提高产量及作物的品质。液体肥料对农作物提早成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以及在水果保鲜和抵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果蔬保存时间也明显延长。
液体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改善土壤微生态、活土促根及抗重茬。液体肥料可直接使土壤或通过植物使土壤增加有机质,激活土壤中的各种有益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在植物、微生物代谢循环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土壤的生物效力增加。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物可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养分。液体肥料中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生物活力,促进速效养分的释放,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抗重茬能力。
液体肥料具有含量高、安全、无公害的特点。液体肥料属于无公害的水溶肥料,其养分含量高,与作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对人、畜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其他任何化学肥料都无法比拟的优点。
15. 酸性肥料
酸性肥料吸湿性小,肥效快,是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过磷酸钙等。
16. 中性肥料
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养分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肥料称为中性肥料,如硝铵、尿素等。
17. 碱性肥料
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提高的肥料称为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石灰等。
四、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主要有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土壤施肥有穴施、沟施及撒施等,具体采用什么办法,须根据园林植物的种类、肥料种类、土质等而定。施肥方法具体内容如图2-5~图2-10所示。
穴施
在树冠正投影的外缘挖数个分布均匀的洞穴,将肥施入后,将上面覆土踩实,使其与地面平。该法操作方便省工。
环状沟施
沿树冠正投影线外缘,开挖30~40 cm宽的环状沟,将肥料施入沟内,上面覆土踩实,使其与地平。该法可保证树木根系吸肥均匀,适用于青、壮龄树。
图2-5 穴施
图2-6 环状沟施
放射状沟施
以树干为中心,距干不远处开始,由浅而深,挖4~6条分布均匀呈放射状的沟。沟长稍超出树冠正投影的外缘。将肥料施入沟内,上覆土踩实,使与地平。这种方法对壮、老龄树适用。
图2-7 放射状沟施
全圃施肥
先把肥料全园铺撒开,用耧耙将其与土混合或翻入土中。生草条件下,把肥撒在草上即可。全圃施肥后配合灌溉,效率高。这种方法施肥面积大,利于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密植树。
条沟状施肥
以树主干为中心,在树的左右两边各划两条平行线,线到树主干的距离为滴水线到树主干的距离,深宽各30cm,施肥后覆土填平,通常在成年树上使用。
图2-8 全圃施肥
图2-9 条沟状施肥
灌溉施肥
灌溉施肥是将肥料通过灌溉系统 (喷灌、微量灌溉、滴灌)进行树木施肥的一种方法。
根外追肥
包括枝干涂抹或喷施、枝干注射、叶面喷施。生产上以叶面喷施的方法最常用。
1. 枝干涂抹或喷施
适于给树木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可与冬季树干涂白结合一起做,方法是白灰浆中加入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浓度可以比叶面喷施高些。树皮可以吸收营养元素,但效率不高。经雨淋,树干上的肥料渐向树皮内渗入一些,或冲淋到树冠下土壤中,再经根系吸收一些。
图2-10 灌溉施肥
2. 枝干注射
可用高压喷药机加上改装的注射器,先向树干上打钻孔,再由注射器向树干中强力注射。用于注射硫酸亚铁 (1% ~4%)和螯合铁 (0. 05% ~0. 10%)防治缺铁症,同时加入硼酸、硫酸锌,也有效果。凡是缺素均与土壤条件有关,在依靠土壤施肥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用树干注射效果佳。
3. 叶面喷施
即将化肥按一定比例兑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施于叶面,直接被树叶吸收利用。根外追肥简单易行,肥料利用率较高,肥效较快,并可避免某些肥料成分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固定作用,但营养元素从叶面向其他器官转移有一定的局限性,宜作为土壤施肥的一种补充。主要用于盆栽的园林植物和一些木本观花植物 (结合生长调节剂一起施用更好)。
叶面喷施还可结合药物混合施用,节省喷药的工时。叶面喷施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角质层进入叶片,而后转运到树体的各器官,一般喷后15 min到2 h即可被树木吸收利用。通常幼叶由于气孔面积占比例比老叶大,生理机能也较旺盛,对肥分的吸收较老叶快;叶背气孔通常比叶面多,表皮下有松散的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而多,利于渗透和吸收,因此,叶面喷施实质上应喷在叶背上才利于吸收。喷施时间最好在上午10时之前和下午4时之后。
五、树木施肥的时间与次数及施肥量
1. 施肥的时间与次数
树木可以在晚秋和早春施基肥。秋天施肥应避免抽秋梢。但由于气候不同,各地的施肥时间也不尽一致。在暖温带地区,10月上中旬是开始施肥的安全时期。秋天施肥的优点是施肥以后,有些营养可立即进入根系,另一些营养在冬末春初进入根系,剩余部分则可以更晚的时候产生效用。
由于树木根系远在芽膨大之前开始活动,只要施肥位置得当,就能很快见效。据报道,树木在休眠期间,根系尚有继续生长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即使在2℃时还能吸收一些营养,在7 ~13℃时,营养吸收已相当充分,因此秋天施肥可以增加翌春的生长量。春天地面霜冻结束至5月1日前后都可施肥,但施肥越晚,根和梢的生长量越小。
一般不提倡夏季 (特别是仲夏以后)施肥,因为这时施肥容易使树木生长过旺,新梢木质化程度低,容易遭受低温的危害。
如果发现树木缺肥而处于饥饿状态,则可不考虑季节,随时予以补充。
施肥次数取决于树木的种类、生长的反应和其他因素。一般说,如果树木颜色好,生命力强则不要施肥。但在树木某些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矿质营养低于正常标准或遭病虫害袭击时,应每年或每2~4年施肥一次,直至恢复正常。自此以后,施肥次数可逐渐减少。
2. 施肥量
施肥量受树种、土壤的贫瘠、肥料的种类以及各个物候期需肥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确定统一的施肥量。树种不同,对养分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梓树、茉莉、梧桐、梅花、桂花、牡丹等树种喜肥沃土壤;沙棘、刺槐、悬铃木、油松、臭椿等则耐瘠薄土壤。开花结果多的大树应较开花、结果少的小树多施肥,树势衰弱的也应多施肥。不同的树种施用的肥料种类也不同,木本油料树种应增施磷肥;酸性花木杜鹃、山茶、栀子花、八仙花等,应施酸性肥料;幼龄针叶树不宜施用化肥。
可根据对叶片的分析而定施肥量。树叶所含的营养元素量可反映树体的营养状况,所以可用叶片分析法来确定树木的施肥量。此法不仅能查出肉眼见得到的症状,还能分析出多种营养元素的不足或过剩,以及能分辨两种不同元素引起的相似症状,而且能在病症出现前及早测知。
此外,土壤分析对于确定施肥量而言更为科学和可靠。
六、施肥注意事项
1)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并用水稀释后施用,这样才不致伤根,吸收也快。肥料在腐熟过程中可以杀灭害虫、病菌和杂草种子,对植物生长有益。
2)根外施肥以傍晚为宜,对未有根外施肥资料的树种、品种或新的肥料,须先做小规模试验确证有效无害,掌握施用的浓度、用量和方法,然后再大面积实施。
3)城市绿地施肥须顾及市容卫生和人群健康,在选择肥料种类、决定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机时,应慎重考虑,避免引起污染和心理上的厌恶感。
4)使用菌肥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确保菌种的生命活力和菌肥的功效,而强光照射、高温、接触农药等都有可能杀死微生物。固氮菌肥要在土壤通气条件好、水分充足、有机质含量稍高的条件下才能保证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肥料一般不宜单施,而要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微生物生长、繁殖本身也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
5)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须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
6)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如油松、银杏、臭椿、合欢等;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7)施肥后 (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入土内。
8)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而且还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9)沙地、坡地、岩石易造成养分流失,施肥要深些。
10)基肥因发挥肥效较慢,应深施;追肥肥效较快,宜浅施,供树木及时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