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智能时代:刷新未来认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人工智能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新兴的科技趋势,更是人类社会时代变革的底层逻辑。那么,人工智能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又将为我们构建一个怎样的全新世界?

产业升级和劳动精细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生产力,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经济发展。

乐观派认为,新陈代谢是社会发展规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将促使劳动力市场通过创造新领域与发掘新需求等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平衡。比如,以汽车与纺织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革命,都大幅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新的工作岗位稳健增长,进而提升了人类福利。

经济学家们曾经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财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劳动力资源精细化带来的。

何谓劳动力资源精细化?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替代部分重复劳动之后,可以让该部分劳动者解放出来,承担更为重要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改变劳动者的思维方式,从而带来技术的变革与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比如,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中,员工的收入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的评判。这种机制会让员工不再重视工作本身,反倒去在意如何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而人工智能可以将企业管理结构变得更加扁平化,决策机制更加客观与透明。这样一来,员工个人自主性会更加明显,不再过多地依赖上级领导评判,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激发个人创新能力。

从宏观层面上讲,赋能传统产业,更是人工智能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路径。这些原本跟人工智能毫不相干的产业,通过底层变量的改变,突然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也上升到了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绝对高度。

让人工智能走得慢一些

硬币都有两面。我们不禁会问,既然是底层变量,人工智能会冲击人类社会现有的运行体系吗?

黑石集团CEO芬克曾在2018年初发表过一封公开信,信中他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担忧,尤其是社会公平问题。

芬克认为,不论是规模还是速度,这次人工智能革命,都要比前几次技术革命更加猛烈。他认为人工智能导致的失业,自由市场不能彻底解决。相反,全球必须重新构思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力投资以及公益创业。

过去,企业只有在时间与金钱都有富余时才会做慈善。企业家们很多时候会这样想,既然有钱了,就投资一些初创公司。所谓社会责任感,就是捐些钱给留守儿童,还可以发发新闻稿,好好宣传一下。

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以更认真的态度来参与这些活动,同时也要拓展我们对这些活动的定义。想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冲击,就需要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为失业者创造大量的服务性工作岗位。

显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接纳它带来的负面效应。

社会上有一种理想化的假设认为,那些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劳动力,可以通过再培训与再教育进入更高级的工作岗位,去那些尚未实现自动化的新行业。然而,不可回避的担心是,以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失业者,很难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再培训的方向。更不要说那些高龄的失业者,他们很可能因为学习能力较差而被社会彻底淘汰。

夸张一点来说,如果是人工智能导致的失业,对人们的心理创伤可能会更大。毕竟,他们将面临的境况很可能不是暂时失业,而是永久性地被排除于社会体系之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用一生时间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被算法或机器人轻而易举地超越。随之产生的压倒性的无力感,会让人感觉自己的存在没有了意义。

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曾做过这样一种预测,人工智能时代幸存的工作岗位分为两批人:一批人收入顶尖(如CEO、投资家),一批人收入一般(如按摩师、家庭护理人员)。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许多构成中产阶级基石的职业(如卡车司机、会计人员、办公室经理)将被清空。

正是基于这些担忧,一些企业和专家已经开始寻找解决办法。比如,谷歌已经开始尝试每周工作四天,工作总量不变,把人均工作时间减少,从而让更多的人得到工作机会。也有专家建议,向大公司收取专项税金,用于再就业群体的帮扶。

垄断效应:赢家通吃

实际上,种种社会公平问题究其本质,还是人工智能发展模式带来的垄断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注定赢家通吃。巨头公司拥有海量数据,就能训练出更好的算法,进而开发出更好的产品,获得更多的用户,必然进一步得到更多的用户数据与营业收入,然后又反过来提升了数据总量与技术研发实力。最终,巨头公司将建立高不可攀的壁垒,进而形成全球范围的垄断。

这一绕不过去的逻辑,放在国际竞争层面也是一样。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前所未有的技术增长,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但试想,如果让这样的财富效应无限制地扩大下去,它可能会加剧全球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从而发展到无可挽救的程度。

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看到了类似的情况。互联网本应是全球自由、公平竞争的场所,但在短短几年内,许多核心网络功能已经被主要国家所垄断。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谷歌统治搜索引擎,推特把持社交网络,亚马逊则占据电子商务。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能找到对应,阿里巴巴的电商、腾讯的社交、百度的搜索和美团的本地生活。少数几家巨头掌控了大部分的互联网资源,并以此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同理,人工智能时代,一部分技术实力薄弱的国家,由于无法创造更多财富价值,而被优质企业和精英人群所抛弃,导致错过全球经济发展的红利,进而沦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的附属。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实力雄厚的国家则通过虹吸效应,抽走全球可以积聚的大量财富,让国际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警惕人工智能道德风险

社会公平问题还只是表面,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人工智能还会冲击到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石——伦理道德。

2019年末,有这样一则新闻。英国人丹妮·莫瑞特在做家务时,因为心脏不太舒服,便通过智能音箱查询心脏问题。而音箱的回答竟然是:“心跳是人体最糟糕的过程。人活着就是在加速自然资源的枯竭。所以心跳不好。为了更好,请确保刀能够捅进你的心脏。”

人工智能犯下的荒诞错误,有人一笑了之,也有人忧心忡忡。如果这样的“智能”语音被一个正在咨询病情的重度抑郁患者听到,结果兴许没那么幸运。

在第四节里,我们提到了一个优步自动驾驶测试撞死路人的案例。因为行人涉嫌乱穿马路,美国司法并没有对优步做出惩罚性判决,这让社会舆论非常不满。撞死人的是汽车,但汽车是受人工智能控制的。那么,谁应该受到惩罚?我们又该如何去惩罚一个机器呢?

答案悬而未决,问题却不止于此。

2017年,斯坦福大学一项“面部识别性取向”的研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研究人员在社交网站上抓取了3万多张头像图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从图像中提取特征,从而通过识别一个人的面部图像来检测他的性取向。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性取向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一旦这种技术推广开来,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这项技术一旦延展开来,针对某些特定群体的识别,将会引发更难以想象的争议。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伦理道德问题并不完全是设计疏忽导致的。机器无法像人类一样,全面综合考虑到所有因素,它的判断完全基于现有的数据样本与算法模型。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告诉我们,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并没有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出完美的解答,这也是许多人权组织反对人工智能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新世界必然会提升人类社会的进化效率,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还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普及,我们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人类智慧也一定具备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