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
一、领导讲话与批示
程凯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的讲话
2015年1月30日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他们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国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指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使他们安居乐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政府要补上残疾人事业发展这块短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残疾人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康复服务不断拓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残疾人生活发展状况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人生和事业梦想,成为活跃且卓有贡献的社会成员。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与执行。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于2003年获联合国人权奖,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于2014年当选为有近百年历史并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会员的国际组织——康复国际候任主席,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保障和残疾人事业成就的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相当数量的残疾人仍然生活在困境中。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聚焦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就业增收,重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残疾人基本生活托底保障机制。特别是明确要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特惠保障制度。
二是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加快农村残疾人脱贫步伐,落实各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让更多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能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三是加强和改善对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扩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为残疾人融合社会、参与社会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残疾人服务产业,加大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力度,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注入持久动力。
我们相信,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能让更多的残疾人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残疾人组织,我们要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走千家、进万户,把工作做到残疾人身边,把温暖送到残疾人身边,带领残疾人兄弟姐妹,奋力创造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新闻媒体是推动残疾人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代表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感谢大家!
张海迪关于“两微一端”的批示
2015年9月1日
开通中国残联的两微一端很重要,这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平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好这个阵地,为残疾人奔向小康生活、为维护保障他们的权益鼓与呼。
鲁勇关于“两微一端”的批示
2015年9月1日
感谢同志们的努力,占网用网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孙先德关于“两微一端”的批示
2015年9月1日
两微一端是搭建的一个新平台,应做好相关技术防范与监管,边探索边完善。
二、工作综述
2015年,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紧密围绕残疾人事业中心工作和国家文化建设大局,以残疾人事业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为宣传契机,眼睛向下、活跃基层,主动进取、开拓创新,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促进和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重点突出,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1.主动发声,抢占版面,突出重点报道。在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小康的意见和两项补贴等重大政策后,加强谋划、主动发声,积极纳入国务院政策吹风会和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围绕残疾人高考、扶贫论坛、辅具大会、残疾人题材小版张发行等活动,抓住有利时间节点,抢占高端媒体版面,撰写《残疾人高考彰显公平价值》等8篇综述文章在《人民日报》推出,数量和版面为历年之最。据统计,截至12月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报道25条,《人民日报》刊登报道107篇。
2.紧抓重大活动契机,全面报道事业进展。围绕“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的活动主题,组织开展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组织记者集体采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及英语、俄语等外语栏目制作播出专题节目。紧抓技能竞赛、全国残运会、亚欧残疾人主题活动等重大残疾人活动的宣传契机,全方位策划,媒体动员到位,报道形式多样,有效加大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支持力度。全年共组织记者组37次,采访人数近500人次。
3.注重舆论引导,加强宣传机制建设。与人民网合作建立中国残联网络舆情监测平台。与网信办建立沟通机制,及时应对有关地方负面舆情。举办首期全国残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进一步巩固思想阵线,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召开直属新闻文化出版单位联席会议,全面部署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外宣,构建中国残疾人事业基本形象
与大公报和国家唯一的英文外宣期刊——北京周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外深度报道和推广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提升中国残联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话语权。
紧抓海迪主席赴港参加康复国际大会的宣传契机,大公报推出残疾人事业专版;国际残疾人日,北京周报出版专刊;世界特奥会期间,与中国新闻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合作,播发大量稿件;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主题活动期间,协调中新社率先对克强总理的讲话进行报道,组织接待30余名境外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海峡论坛期间,组织两岸三地记者参观残疾人就业成果展;中国—东盟残疾人论坛新闻发布会当天,组织凤凰卫视、澳门卫视、文汇报等港澳媒体到会进行报道。有效拓展残疾人事业宣传报道的阵地,树立中国残疾人事业良好形象。
(三)开设两微一端,构建残疾人事业媒体宣传新矩阵
中国残联官方微博、中国残联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国残联政务客户端(以下简称“两微一端”)于2015年9月1日正式开通上线,成功打造中国残联公共关系平台,有力策应了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两微一端”充分发挥“精、快、活”的特点,深度策划、主动发声,截至2015年年底,共发稿1842条。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举办“仁美书画展”,开设2期“仁美讲堂”,启动“芬芳誓言”微信转发及现场签字活动,各界知名人士积极参与,打造“两微一端”宣传品牌。设立日志,加强服务,发挥“两微一端”直接联系、服务残疾人群体的平台和渠道作用。“两微一端”关注、订阅人数已经超过35万人,总阅览量近200万人次。
(四)齐心协力,初步构建残疾人事业的发声体系
整合新闻发布、事业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合力,发挥领导、专家、知名人士的舆论引领作用,初步形成残疾人事业的发声体系。
海迪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并接受专访和集体采访,鲁勇书记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先德副书记出席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做重要讲话,世明副主席出席无障碍新闻发布会、程凯、贾勇、梅梅副理事长多次进行新闻发布并接受媒体采访,充分发挥权威发布、舆论引领的作用。各业务部门积极提供采访素材、撰写发布口径,共同谋划重点工作的宣传方案,部门主任敢当话语先锋。网络大V、专家学者、知名文艺界人士在技能竞赛、专项调查、芬芳誓言等活动中积极发声,互相呼应、纵深布局,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动员作用。
(五)抢抓机遇,紧跟国家公共文化建设大局
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制定。配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建设,将残疾人文化服务的内容和项目列入国家示范市建设标准。积极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将残疾人从业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优势人群,纳入文化部的培训、扶持行列,2015年全国210多名残疾人接受了国家非遗项目培训。《加快现代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正在抓紧修改。
(六)整合力量,筹划成立中国残疾人文联
以“抓准撬点、发挥特点、吃准政策、用足资源”为总体思路,着眼未来残疾人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筹划成立中国残疾人文联,进一步撬动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在新的起点加快发展。以筹备成立文联为契机,对全国残疾人艺术人才开展摸底统计,建立优秀残疾人艺术人才数据库。已加入文联系统地市级以上专业协会的会员有2000多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56名,为文化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贮备。同时,敦促各地成立省级残疾人文联,初步搭建覆盖全国的残疾人文化组织架构。
(七)眼睛向下,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残疾人文化活动
1.积极推动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开展。与文化部共同开展201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海峡论坛”期间,以海峡两岸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为基础,纳入江西、湖北、山东等省,拓展文化周活动外延,开展区域合作,组织残疾人才艺秀、歌手大赛等文化系列活动,为以后残疾人文化周向“一地一品”、“区域交流”发展探索新路子。
2.扎实抓好对基层残疾人文化项目的扶持。先后对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项目进行专项扶持。联合文化部非遗司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项目的挖掘与保护,共对全国26个残疾人特殊艺术项目进行扶持,促进残疾人就业及残疾人文化产业的发展。
3.广泛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联合教育部、文化部共同组织举办第七届全国残疾人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组织各领域专家对全国各地残联报送的节目进行指导。与贵州省残联共同主办“中国梦·我的梦”全国残疾人网络摄影大赛,启动“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主题歌曲”征集和“讲好残疾人就业创业故事”微电影大赛等活动。
三、重要条目
【首期全国残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为加强残联系统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提高各级残联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中国残联联合人民网于2015年11月在北京举办首期全国残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清华大学等媒体和学校的资深编辑、教授进行授课,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先德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两微一端】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以及手机客户端。“两微一端”融合了新闻发布、网上服务、互动交流、听取意见等内容,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及时、更充分的信息服务,成为各界朋友了解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有效平台和透明窗口。“两微一端”不仅搭建了残疾人事业的新媒体宣传阵地,有力策应了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还成为中国残联打造基本形象、塑造公共关系的重要平台,在全社会及广大网友中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2015年9月1日,“两微一端”正式上线。
【芬芳誓言】由中国残联于2015年“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发布,用柔性劝导的方式,引导健全人更好地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唤起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的仁心美意,让爱的芬芳传播四方。
【仁美书画展】为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繁荣残疾人文化事业,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残疾人“仁·美”书画展活动于2015年12月3—10日在北京展出。书画展融合了全国120位残疾人书画家和30位享誉国内外的健全人书画家的作品,形成特殊的融合之美,受到各界的热烈欢迎。“仁美”来源于《论语·里仁》篇。“里仁为美”是对文明、仁德的社会环境的期盼。“仁·美”书画展旨在以艺术形式传播人道、仁爱、人文理念,让残疾人融合社会、融合生活、融合时尚,为残疾人书画家搭建展示平台,打造文化艺术品牌。
【仁美讲堂】由中国残联宣文部、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开设,以传播人道主义理念、推进残疾人文化事业为目的,广泛邀请各界学者名流围绕当下主流话题,与残疾人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互动,共谋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让人道、仁爱、人文精神广为流传,为残疾人事业营造最美的社会氛围。“仁美讲堂”第一讲邀请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纪录片导演冯雪松先生就其历经15年追踪采写“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事迹的经验,与残疾人事业工作者一起探讨当代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第二讲邀请开心麻花总裁、《夏洛特烦恼》制片人刘洪涛先生与残疾人工作者分享开心麻花的成长过程及电影《夏洛特烦恼》的幕后故事,并就残疾人宣传工作给出自己的解读;刘洪涛还在“芬芳誓言”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以表达他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
附录 携手同行,不再孤独——写在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刘奕湛 新华网 2015年5月17日
“我们要活得比他们长久,这样才能一直照顾他们到老。”双胞胎兄弟宝宝和贝贝的父亲无奈地说。
宝宝和贝贝出生后,活泼可爱,他们家成为众人羡慕的家庭。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人却发现他们迟迟不肯开口,特别喜欢攀高,喜欢旋转,丝毫不懂什么是危险。
“两兄弟之间没有交流,甚至从来没有拉过手,送到医院后诊断出两个孩子都患有孤独症。”孩子父亲说。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孤独症致病原因不明,但人数却一直呈增长趋势。
全国第二十五次助残日首次聚集孤独症儿童,其主题为“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以期盼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孤独症儿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与关爱。
近年来,针对日益增长的孤独症儿童康复需求,中国残联逐步将孤独症儿童康复纳入重点业务工作安排,着力开展了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扶持、康复人员培训等工作。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2009—2015年,中国残联投入经费4.68亿元,组织实施“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为近4万名3—6岁的贫困家庭中的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助。
同时,各地还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加大补贴和帮扶力度,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2010年出生的沐沐,在3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当时我们全家的收入,基本上都给他交了学费。”沐沐母亲说,“后来了解到国家有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不仅可以到指定机构训练,我们还享受了每年12000元的补助,这才让我们又看到了希望。”
2013—2015年,中国残联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制定了孤独症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准入办法、康复服务规范、机构建设标准等文件,组织开展“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连续3年扶持50个康复机构,以此带动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规范建设和发展。
此外,还组织编写《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教材》,定期举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及“孤独症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除了康复训练,学龄孤独症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也得到逐步推进。目前,学龄孤独症儿童少年主要通过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在培智学校就读接受义务教育。截至2014年年底,国家共资助4.26万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接受惠普性学前教育,其中孤独症儿童3600多人次。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孤独症问题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早期干预、多措并举的康复手段给孩子们的未来带来了希望。
2014年出版的《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显示,对于孩子得到职业培训和支持性就业的需求强度为80.2%,有93%的家长认为目前孩子无法得到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成年自闭症人士因缺乏职业培训,没有单位愿意接收,自闭症患者社会劳动就业也基本空白——大多数患者只能被“圈养”在家中。
为了解决成年之后孤独症患者的生活问题,各级康复机构在开展康复训练的同时,正逐步开展孤独症患者的生活、就业技能培训。
武汉禧乐儿童康复中心开设了园艺培训和西点烘焙课程;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开展了纸雕、陶艺、美工等适合大龄孤独症孩子的课程;湖北宜昌的“雨人筷乐”餐厅中,4名孤独症患者正在从事帮厨、清洁、送餐等辅助性工作。
扶残助残,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
——河北、重庆开展助残公益项目。整合社会力量,以点对点的帮扶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愿望和梦想。
——上海、吉林组织举办孤独症儿童主题绘画活动。在展示孤独症孩子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走进残疾儿童内心世界的机会。
——湖北省举行孤独症学术论坛活动,邀请孤独症康复专家就孤独症儿童康复手段开展学术交流。
……
梦想定会实现,希望就在眼前。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事业站在新起点上,为包括孤独症在内的广大残疾人规划出幸福美好生活的新蓝图。
为了充分了解各类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向广大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2015年,中国残联启动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对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及暂未持证的0—15岁疑似残疾儿童逐一调查,重点了解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内容。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指出,争取到2020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帮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多项政策办法陆续出台,残疾人享有的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完备。
——新修订的《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残疾人航空运输的管理和服务,保护了残疾人在航空运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规定,盲、聋、肢残学生可以申请以合理便利的方式参加全国高考。
——视障旅客可以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地铁。
——全国残疾人服务热线和全国残疾人信访信息系统正式开通。
“要使贫困和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尽快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在制定各项福利保障政策时,要特别关心和兼顾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把好政策、好福利落实到残疾人身上。要努力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他们生活每年都有新变化。”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
(张皛帆、冯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