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易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题解〕五色、五音、五味、畋猎、难得之货会对王侯和民众的行为产生危害,需要舍弃奢靡,崇尚俭朴,端正王侯和民众的行为。大臣帮助王侯治国也需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做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才可以“寄于天下”、“托于天下”。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信任、亲近会得到宠爱,失去宠爱会受到侮辱,所以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会感到很惊恐。可贵的是重视大的祸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什么叫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感到很惊恐?因为被宠爱的人是处于低下的位置,得到宠爱会很惊恐,失去宠爱受到侮辱也会感到很惊恐,这就叫作得宠和失宠都感到惊恐。什么叫作可贵的是重视大祸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对我来说大祸患就是身体有了大疾病,因为我有这个身体,我才会存在;等到我没有了这个身体,我哪里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像宝贵自己的身体那样宝贵天下,这样才能将天下寄托给他;像爱护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护天下,才能将天下托付给他。

解析〕这一章老子在教导大臣要端正自己的行为,知道如何为臣,才能担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认为,为臣的行为端正,要做到两点:一是对得宠和失宠都要感到惊恐。如果受宠而骄,失宠而怒,就会有凶险。二是治国如治病,重视邦国的大祸患要像重视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病需要调养医治,对于邦国的大祸患,如果能像重视自己的身体那样善于医治,祸患就会解除。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得到王侯的宠爱会感到惊恐,因为大臣居于王侯之下,伴君如伴虎,老虎随时可能伤人,所以得到王侯的宠爱会很惊恐。失去王侯的宠爱也会感到惊恐。惊恐则会小心谨慎地对待,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发生。老子看到,《周易》剥卦君王在剥除自己不喜欢的大臣,同时在宠爱所喜欢的大臣。剥卦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是说君王宠爱近臣和被剥的大臣就像宠爱宫内的人,没什么不利。老子认为,对待得宠和失宠,大臣都应当感到很惊恐,因为“宠为下”,生杀予夺之权掌握在王侯手里,只有感到惊恐,做事才会小心谨慎,才不会在得宠或失宠后因举止失措引来祸端。《周易》履卦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是说臣下要纠正君王的错误,有如去踩老虎尾巴,稍有不慎,就会被老虎咬伤。如果怀着惊恐不安的心情去进谏,最终会吉祥。“履虎尾愬愬”有“宠辱若惊”的意思,如果不能做到“宠辱若惊”,就会发生履卦六三“武人为于大君”的事件。武人为申侯,大君为幽王。申侯为了让幽王改变废除申后和太子宜臼的决定,勾结犬戎将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老子认为,幽王没有让申侯做到“宠辱若惊”,才导致被杀。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在讲臣下如何才能做到让王侯放心地将天下交给自己治理。大臣像宝贵身体那样宝贵天下,像爱护身体那样爱护天下,才能将天下托付给大臣。老子的另一个意思是,治国如治病,只有像医治疾病那样来治理邦国,才能将邦国治理好。

《周易》萃卦厉王离开国都前,将天下托付给大人。萃卦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是说厉王离开国都,朝廷出现权力真空。民众推举大人执政,大人接受民众的推举,以共和来替代君主专制,没有过错。这不是大人对厉王不讲诚信,以共和替代君主专制,而是为了江山社稷长久稳固,必须由大人出面稳定局势。大人让厉王离开国都的悔恨消亡。老子认为,大人能像宝贵身体那样宝贵天下,像爱护身体那样来爱护天下,厉王才能将天下托付给大人。大人如果有野心,就会造成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