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市场机制
一、市 场
市场是一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买者和卖者进行交换活动的场所,也包括其他形式交易活动的场所。比如菜市场,比如股票、期货网络交易等。市场上商品的卖者是供给者,市场上商品的买者是需求者,研究供给、需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市场运作的基本的核心内容。在经济领域,我们常常会说,如果你会说供给和需求,你就是半个经济学家了。
二、需求与需求法则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例如每年的新鲜蔬菜上市,在上市的早期,价格一般比较高,愿意并且购买高价新鲜蔬菜的需求数量比较少;随后,蔬菜价格不断下降,需求的数量就不断增加。需求是需求量和不同价格水平之间的全部关系,因此它是指整个需求表和整个需求曲线,而需求量则是指某个价格水平的需求量。需求是用整个需求曲线来表示的,而需求量则是用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表示的。需求法则是指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下倾斜的曲线反映了一条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客观规律: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量的变动是不一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当商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动,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动。需求的变动是假定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时,引起所有既定价格水平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移动,而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发生移动。除了价格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需求量。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收入增长会增加购买家用电器、房产等,但是可能会减少低端产品购买),相关商品的价格(牛肉价格下降,会引起猪肉销量下降等),预期的价格(如预期房产价格会上涨,会引起抢购等),环境、地点、时间的变化(如旅游区消费价格高和温度变化引发饮料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等),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如对服装的款式和颜色的要求等)。需求变动受到价格因素、消费者收入因素、消费偏好因素、消费预期因素、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因素、环境因素和时间变化因素等的综合影响。
三、供给与供给法则
需求是市场的一个侧面,供给是市场的另一个侧面。供给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如果价格太低,即使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企业也不愿意将它出售,这样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如果价格很高,企业愿意大量生产,但要经过一个生产时间以后才能提供产品,这同样不能成为有效供给。只有企业愿意而且能够及时供给才能形成有效供给。供给是指供给曲线或供给曲线表示的供给量和可能的商品价格之间的全部关系,而供给量是指某一个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或者说只是指供给曲线上某一点所表示的供给量。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同向的。供给曲线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即供给法则: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一般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因为价格上升,企业增加产量更加有利可图。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同样,把单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横向相加,也可以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除了价格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称为供给移动。其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税收和补贴的变动等都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进而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生产成本提高,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生产成本降低,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的变动受到要素价格因素、技术水平、税收和相关补贴的影响。
四、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时的价格,也就是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的供求量称为均衡数量,从供求曲线图上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点。
五、市场经济规律
企业面对的市场经济,存在着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会刺激市场价格的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能够促使市场价格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上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会调整自己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到供求相等为止,形成均衡价格。这就是支配市场经济活动的供求规律。亚当·斯密将它比作一只“看不见的手”,认为是它把社会的经济秩序安排得井井有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干预。这也是人们推崇的经济社会大市场和小政府理念的理论依据,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依据。市场机制模型见图4-1。
图4-1 市场机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