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8章 “户籍土地制度”

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圣旨到....户部接旨。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作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作军。钦此”。

这是洪武三年的圣旨,那个时候太祖还是意气风发,说起话来就和普通老农民没什么区别。现代人谈及户籍都是一项基本的制度,但是在古代不一样,古代人的人口数量,是很难把控的。户籍又叫赋役皇册,在明初,在太祖的手段下,明初的人口被调查的相当准确,户籍制度调查的好不好,直接关乎国家的命运,人口的支配,人口的赋税,人口的流动,人口的隐藏,都关乎之国家的稳定,户籍制度自古就有,明代以前搞的都不好,唯独太祖在洪武年间,抓的特别严。户籍制度的具体内容如下;

户籍制度户籍下的百姓都细分,各自的户籍贴,民户、军户、匠户、站户、医户、盐户、窑户、驱户、佃户、儒户等等。。。在清代以前,如果想要了解户籍制度,那你直接了解明代的就可以了。户籍分三类,民户、军户、匠户。民户下分儒、医、阴阳。军户下分校尉、力士、弓、兵。匠户下分厨、裁缝、马船。另外像是,和尚、道士、一些可列为职业户籍。

赋役黄册,主要记录原来的人口,和现在添加的人口,和迁出死亡人口,就像我们现在的户口本一样,具有人活在世的证明,你人可以没有,但是户口必须要,如果你户口没有,那你人就是不存在的,你死了都没人关注你,最后这些积累全国的皇册,都集中在一个地方,都在南京的玄武湖,那个时代,如果不是皇帝批准,谁敢靠近玄武湖,或是朝湖面看一眼,都有可能被护卫直接逮起来。户籍制度实在是太重要了,就算是后来朱棣造反成功后,把南京所有能搬的全都搬到北京,唯独把黄册库留下来,因为朱棣害怕把黄册库资料给搞坏了。

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孙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这一职业户制度,继承自元朝的“诸色户计”。明代法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都必须持“路引”,这个路引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

为防止假冒、伪造,政府将户贴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贴给于民。上报方式是地方基层组织将当地户口取勘明白,汇集后到县,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于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总类呈报本部立案,以凭稽考。

土地制度

土地丈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丈量结果,土地的管控就可以进行下去。洪武二十年,浙江、苏州,呈上了一份鱼鳞图册,随后全国各地陆续上交,这份鱼鳞图册又土地侧册,太祖先回多次派官员官兵下乡丈量土地,图册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块土地的情况,土地的编号,土地的主人,土地的亩数,土地的性质,然后全部汇编成册,每册都加上土地的图案,就像鱼鳞一样,因为被称做鱼鳞册。制造鱼鳞册的原因是,税收经常核对出错,为了修补漏洞,鱼鳞册应运而生。

土地和户籍一样重要,都是国家的命脉,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国家有了土地才会生产粮食,有了粮食,才可以收税。明代继承元代的土地制度,土地分两等。一种是官田一种是民田。

1、“官田”包括皇族,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检田吏》诗:我家无本为经商,只种官田三十亩。

2、“民田”,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家私有的田地。例如;《史记·滑稽列传》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

3、还有一种田是个例外,它叫“文武私田”,这是明朝后期出现的一种制度,主要是有权势文武大臣的私有田。例如;《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土地占有关系,出现了官田、屯田、文武私田三种形式。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看到,皇帝封哪个大臣多少两黄金,又赐官田多少亩等等,这叫赐田与官,公侯岁俸。还有哪个大臣犯法了,被抄没官田,这叫近额官田。还有一种双方发生争执,官府无法判断是谁的,那就直接没收入官。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一家老子都赖其生养。如果出现土地多寡,产量多寡,怎么办,太祖也说了,在洪武十四年,一份诏书里提到,建造黄册库,又命户部勘合天下官田,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他也存着很多问题,例如丁粮之数,就有很多错误,尤其是偏重户口,那些产粮多的,就钻了空子,搞小九九,减少自己的赋役,所以要按照户籍监督,人和田都得计算,产业多寡,大家赋役平均,这样百姓就不会有怨言。这就是丈量土地和户籍制度的重要性。

太祖根据全国的地区,设置不同的办法,比如土地分配的不同,和政策的不同。像是中原地区,人烟荒芜,分配的方法就是计民授田,临濠地区,很多地都闲置了,政策就计亩给田,再或者像北方很多地区,人少地广,太祖就号召大家每人给你们十五亩田,菜地二亩,在赠送三年免税。另外有些地区用的农具,太祖均给发放,为鼓励大家开垦土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太祖不惜一切代价,打压不利于农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