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买谁的账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起义之火迅速在四处燃起。然而义军们却自立山头,谁也不买谁的账……
陈胜称王,此举距离他们在大泽乡起义,也许连一个月时间都不到。可以说,他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演绎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陈胜由戍卒而为王的事迹很快便在民间传扬开来,极大地鼓舞了天下饱受秦政之苦的民众。他们纷纷聚集起来,在全国各地逮捕、杀伐当地官吏,以响应陈胜。起义之火在神州大地熊熊燃烧起来。
然而,陈胜过早称王的弊端也很快显露出来。
虽然此时全国各地都有起义发生,但盘踞在陈县的张楚政权正因陈胜的称王而成为大秦帝国的重点打击对象。一时间,小小的陈县也就成了放在整个大秦帝国屁股底下的火药桶,而已经自立为王的陈胜则一屁股坐在了火药桶上面。
可惜,此时端坐于火药桶上的陈胜毫无危机意识,非但没有意识到秦军主力正在火速集结,并向他扑来,反而还端出了一套有模有样的“大政方针”。
陈胜一方面委派吴广统兵继续向西面攻击前进,目标直指大秦帝国的京城咸阳;另一方面则派出使臣积极联络被秦国所灭的六个诸侯国(楚、魏、赵、燕、齐、韩)的贵族后裔,邀请他们加盟于自己的张楚集团,一起推翻大秦帝国。
此时,令陈胜没想到的局面出现了。
首先,原来那些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的贵族后裔也纷纷起义,但他们从没想过要成为陈胜义军的“加盟店”,他们甘愿独自与秦对抗。
其次,陈胜所派出的使臣一出门就背叛了陈胜,压根儿就不搭理陈胜那一套,而是另起炉灶,自行起义。
陈胜很愤怒,但一时也想不出对付的办法。
此时的张耳和陈馀,因劝说陈胜缓称王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知道陈胜离失败已经不远,便决定另立山头。二人的策略是怂恿陈胜分兵去攻打赵地,再相机行事。
这一次陈胜听从了张耳和陈馀的建议,选派与自己关系要好的陈县人武臣领兵三千北上,张耳、陈馀任左右校尉。
武臣的军队从陈县出发后,由白马(今河南滑县)渡过黄河,依靠各处豪绅贤达的策应,攻城略地,一口气插到了范阳(今河北定兴)。
沿途抵抗义军的十几个县令,当然统统都被杀了。然而范阳县令徐公是武将出身,据城坚守,拒不肯投降。
武臣很生气,但也只能生闷气而已。
徐公却很得意,认为武臣不过尔尔,义军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这时,有一个叫蒯(kuǎi)通的人出场了。
蒯通,范阳人。性机敏,善通变,是当时出名的纵横家。纵横家的本事,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他见范阳县城被围得很紧,便去拜见徐公。
徐公很客气,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蒯通说:“一来吊唁,二来贺喜。”
徐公不明所以:“先生说话实在玄乎,那请问为什么要吊唁?”
蒯通说:“因为大人快要死了。”
徐公有些恼怒,但既然做了一县之长,好歹也得让人感觉有点涵养的样子,于是仍然语气平静地问道:“先生此言何意?”
蒯通说:“秦法严酷,而您担任范阳县令已经十余年,杀人的至亲,砍人的手足,黥人的脸面,不计其数。那些受害者早就对您恨之入骨了,他们先前之所以不敢加害于您,不过是畏惧秦朝的严刑峻法罢了。但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武臣的军队围城如织,大人您如果一味坚守而不归附的话,您想想城中那些与您有过节的人,他们会放过您吗?”
徐公一听,心里不禁打了个寒战,是啊,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于是问道:“先生有何办法救我?”
蒯通笑道:“这就是我又来贺喜的原因,因为大人遇到了蒯通。”说完凑近徐公的耳朵,如此这般说了一通,说得徐公不住点头。
说完,蒯通拜别徐公,马上出城,来到武臣军营,对守门卫士说道:“快去通报,就说范阳人蒯通前来拜见。”
听到守门卫士来报,武臣第一句话就是:“蒯通是谁?”原来他并不认识此人。
还是张耳见多识广,说道:“他是河北名士!”
武臣一听大喜,马上传他进来。
蒯通一见武臣,稍微客套下,便说道:“将军一定要攻下范阳吗?”
“那是当然!”武臣也很干脆。
“依在下之见,此非上策,如果将军愿意听从在下的计策,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传檄下去,千里之地都可轻松搞定。”蒯通自信满满地说。
“愿听足下高见。”
“范阳县令拼死守卫县城,无非是贪图富贵胆怯畏死罢了。将军为何不委以官职,封赏有加?他一归附,将军便可命令其乘车四处招降,则燕、赵不降之城可尽归将军矣。”
武臣一听,这主意好,省事省钱还不用流血牺牲,于是采纳了蒯通的建议,封徐公为侯,并赏以巨额资产。
徐公能有如此待遇,自然是因为他第一个投降,算是带了一个“好头”。
此头一开,义军“缴枪不杀”的政策,很快为天下知晓,于是三十多座县城不战而降。
人的本钱多了,就总会想着干点大事。
之后不久,武臣特别愉快地接受了张耳、陈馀发自肺腑的建议,自立为王,并封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大家皆大欢喜。
唯有陈胜不喜。
当他听说武臣自立为王后,气得七窍生烟。可生气要是管用的话,那只能是气炸了肺。陈胜还不想自毁身体,所以他只能面对现实,派人向武臣道喜,同时命令他进攻秦。
翅膀已长硬的武臣哪里还肯听陈胜的指挥?不但不攻秦,反倒在张耳和陈馀的谋划下,派部将韩广去攻打燕国(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李良去攻打常山郡(今河北石家庄附近),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
被武臣派去攻打燕国的韩广,原是六国中赵国的一员小吏,他对武臣自立为王的做法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攻占燕国后,如法炮制,在燕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燕王。
虽然自周朝始,“礼”便已通行天下。但自战国以来,道德早已滑坡,人人唯利是图,此种环境下,韩广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受到时人多大的谴责,但武臣却不能不问责。
大怒之后,他与张耳、陈馀率兵直扑燕国边界,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
但武臣在两军即将交战之时,一人跑出去闲逛,结果被燕军的边防部队给抓住了。
这下麻烦大了,燕军有了这样一张王牌,便要挟赵国割地换人。
张耳、陈馀苦无对策。
赵军中一位伙夫自告奋勇要去营救赵王,所有人都嘲笑他。死马全当活马医,张耳、陈馀认为这样试试也好。
伙夫雄赳赳气昂昂来到燕国,劈头盖脸地问燕军主将:“知道我来干什么吗?”
燕将可能也被唬住了,有些嗫嚅地说道:“来救你们赵王的吧?”
伙夫道:“你知道张耳、陈馀是什么人吗?”
燕将道:“贤能之人。”
伙夫道:“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肯退兵?”
燕将道:“想营救赵王。”
伙夫道:“错!大错特错!武臣、张耳、陈馀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数十座城池后,其实他们三人都想称王,但考虑到局势不稳,才装出团结的样子立年长的武臣为王。现在赵国安定,张陈二人便想裂土封王。所以他们表面上是救赵王,实际上巴不得你们把他杀了。然后呢,以赵国的实力灭掉你们燕国不就是分分钟的事吗?”
燕将被这位伙夫说得一愣一愣的,觉得他说的话实在太有道理,当即放还了赵王。
再来看看喊出“王侯将相另有种乎”这句响亮口号的陈胜,他很快就会遇到大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