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何基金赚钱,基民却赔钱
本部分主要介绍基金赚钱、基民却赔钱的原因,知道了这些原因,投资者就可以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自己陷入这样的投资误区。据统计,过去20年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了10%,然而身边大部分基民的感受却是截然相反,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亏损出局。基金赚钱、基民却亏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总结下来,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
高位入场
关于追涨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举一个例子,假设一只基金一开始规模为1亿元,此时基金净值为1元,几个月之后,该基金净值上涨了100%,净值为2元,变成了一只大牛基,在各种媒体的宣传之下,该基金成了明星基金,很多投资者开始申购,规模一下子上涨到了70亿元,其中有2亿元是最开始的1亿元净值增长而来,那么剩下的68亿元是哪来的?答案是基民追涨买入的。
假设到了年底,这只基金的净值从高处下跌了20%,即由2元跌到了1.6元,此时,该只基金全年业绩是从1元到1.6元,上涨了60%。然而,大多数投资该基金的基民却是亏损的,因为上涨是从1亿元规模开始涨,而下跌却是从70亿元规模向下跌。
为什么基民爱追高?这是人之天性。短期高收益吸引关注的目光,当身边的人买基金赚了大钱,自己便开始蠢蠢欲动。关于这一点,从基金新发行的规模也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往往在牛市中密集发行,而行情低迷时却相反。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2010至2019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与份额如图1-2所示。
图1-22010 年至2019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与份额
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
可见,在市场火热时,不仅新基金的数量会增加,发行的规模也会跟着大幅增加。基金的发行数量和份额基本与股市行情呈正相关关系,而基民对基金的投资明显呈现出“熊市无人问津,牛市跑步入场”的特征。回想起笔者2007年第一次在银行买基金也是如此,那时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银行每天会把热门基金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几乎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人在门口排队买基金。
在基金界有一句话:“好卖不好做,好做不好卖。”因为基金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管理费,而基金的管理费与规模挂钩,而非与业绩挂钩。因此,基金公司想赚管理费就必须要做大规模。
在大牛市中基金“好卖不好做”。在大牛市中,基民购买基金的热情高涨,规模很容易做大。然而发行容易,在牛市中进行投资,却非易事。此时建仓,相当于追高,前期的火爆已经部分透支了未来上涨的空间,如果不建仓就可能跑输大盘,导致基民的赎回。
熊市中基金则是“好做却不好卖”。在熊市中,很多股票由于连续下跌,已经具备了非常不错的性价比,是基金建仓的好时机,然而此时的市场交投清淡,基民情绪低,对后市持悲观态度,更多的反而是赎回操作,基金经理为了应对赎回,只能被动减仓。
此外,大部分基民买基金时,主要参照基金排行榜,买入的基金多半是近段时间的热点或短期排名靠前的基金。一些基金销售平台,也倾向于向投资者推荐近期的热点基金。这和炒股的道理其实是类似的。这些进入公众视野的热点基金往往估值较高,后期追入的基民如果没有及时撤出,就可能沦为最后的接盘者。
实际上,投资者要想在投资中赚钱,应该遵循“人多的地方不去”,能够真正让人赚到钱的投资品种,从来都不是靠抢的。
频繁换基
由于大部分基民买基金都是在赚钱效应带动下进场,买的基金大都是近期的热点品种,消费走强买消费,5G热门买5G。
不少基民的投资路径是这样的:买入风头正劲的A基金,持有了一段时间收益不理想,为什么我不买时涨了这么多,我一买就跌了?于是卖出,换入有着热门概念的B基金,拿了几周,小赚或小亏,热点又轮换到了别的板块,于是再换入C基金……这样来回切换,到头来没赚什么钱,手续费却交出去不少。
更有甚者持有还不足7天,这里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如果采用场外申赎的方式购买基金,持有时间不超过7个自然日的,就要缴纳1.5%的惩罚性税率。一年如果这么短赎几次,那么对投资收益将是极大的损耗。
根据《2018年度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接近50%的基民,持有基金的时间不会超过1年。持有1~3年的基民占比为32.5%,持有3年以上的基民占比不到20%。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间如图1-3所示。
图1-3 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间
这种频繁交易和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是分不开的,根据《分析报告》,有89.1%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者处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只有10.9%的人认为自己低于或远低于同龄人。基金个人投资者金融知识水平自评如图1-4所示。
图1-4 基金个人投资者金融知识水平自评
高位追涨、短线交易、频繁换基等导致基民亏损的主要操作,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部分人在买入之前,并没有下功夫去研究基金,并未提前制定一个完整的交易规则,买卖较为随意。对主动型基金而言,投资者至少要知道其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历史收益、基金的历史业绩、人员变动情况、基金的投研团队、有无道德风险等,并且判断其当下的高收益是由于踩中了热点,还是源于其一贯的优秀管理能力。
对于指数基金,要研究其编制方式、历史业绩表现、跟踪误差、估值情况等。尽量在估值低的时候买入,高估时少投或者止盈,避免出现追高、频繁交易等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本书的主题是指数基金。针对这些问题,后续会陆续介绍:该如何分析及选择指数基金?如何对指数基金进行估值,让投资免于高位接盘?如何让自己拿得住,而不做短期的频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