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喂养从零到达人
一说起辅食,很多朋友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各种稀稀的泥糊,似乎把食材搅拌成泥就是辅食了。但辅食真的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重要得多。辅食加得好不好,合适与否,是不是和宝宝成长阶段相符,直接决定了宝宝身体的发育状况和日后的饮食习惯。
如何添加辅食,是每一位新手妈妈都会面临的问题。辅食喂养作为一门“学科”,理论性的知识一直在迭代更新,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信条,很可能过段时间就会被摒弃。
刚给女儿喵姐添加辅食时,我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张非常精细的Excel表,上面列明了每个月要开始添加的食材。比如哪些蔬菜7月龄的宝宝可以吃,哪些肉类8月龄的宝宝可以吃,还有各种为防止宝宝对食材过敏所应遵循的事项,比如蛋黄要等宝宝7个月大时才能添加,蛋白要等宝宝1岁才能添加,诸如此类。那时我还为能找到这么全面而细致感到很兴奋,这两年学习了不少新的科学喂养观后,才发现满6月龄可以添加辅食之后,并不需要刻意规避或推迟某种食材的添加。
有了给喵姐添加辅食的经验,以及吸收了新的喂养理论,在儿子喵小弟的辅食喂养路上就轻松多了,并且在喵小弟1岁以前,基本上所有种类的食材我都加过一遍。喵小弟的适应性很好,几乎没有发生过食物过敏。某些新食材刚开始加时即使会出现长少许湿疹的情况,停止添加致敏食材一段时间再次添加时就不再发生了。喵小弟也比姐姐更热爱食物,几乎不挑食。
对于1岁以内的辅食该怎么添加,今天我想结合我给我自己的2个宝宝制定的辅食食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同辅食添加阶段的喂养要领。在分享之前,有一个小前提还是要说一下,科学喂养不是教条式的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不断地实践和调整喂养方式。要记住,最适合自家宝宝的喂养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辅食喂养第一阶段
何时添加
当宝宝出现需要添加辅食的几个信号,就可以考虑给宝宝添加辅食了,最早不要早于4月龄,最晚不要晚于6月龄。
食物的性状
在6~8月龄这一阶段,添加辅食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宝宝除喝母乳(配方奶)之外,逐步适应吃辅食。这一时期的宝宝可以接受的食物形态以顺滑、细腻的泥糊为主,有点类似略黏稠的酸奶。
第一阶段
前期
辅食质地示例:
米糊(稀粥)
胡萝卜泥
青菜糊
香蕉泥
当你喂宝宝泥糊时,刚开始宝宝仅能通过闭嘴和舌头前后运动的过程来吞咽食物。当宝宝熟悉了食物之后,可以通过舌头的上下运动,将食物抵到上颚,然后咽下。这是一个不断练习和熟练的过程,到了8月龄左右,基本上宝宝已经可以通过口腔运动,吃像嫩豆腐以及蒸得软烂的南瓜这类柔软的食物小块了。
后期
辅食质地示例:
米糊(稀粥)
胡萝卜泥
青菜糊
香蕉泥
一次吃多少?
第一阶段,每天辅食喂养的次数为1~2顿。最开始添加的辅食以高铁纯米糊为主,刚开始时每天先喂一顿,每顿喂1勺,进入第3~4天增加到一顿2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每顿喂养的量。刚开始添加的米粉要冲调得稀一些,等宝宝完全适应吞咽动作后,就可以逐渐减少米粉的加水量,将米糊冲调成果酱一样的黏稠状。
第一阶段除了让宝宝适应吞咽食物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宝宝体验不同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在适应了米糊后,就可以在辅食餐单里加入果泥、菜泥、肉泥,同样的,刚开始添加时一天加1勺,稠度和分量也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而增加。
你可能会问,最开始可以加什么种类的蔬菜、水果和肉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最新喂养理论,都不再把过敏作为阻止宝宝品尝新食材的理由,只要是符合宝宝当前咀嚼能力的合理的食物质地和性状,就可以放心、大胆添加。当然,每种蔬菜、水果和肉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添加时也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蔬菜中,南瓜、土豆、山药、胡萝卜等根茎类食物更容易做成泥糊状,并且淀粉含量较多(小宝宝对甜味更容易接受),这类蔬菜就可以先添加。
每添加一种新的食材,观察2~3天,如果宝宝适应良好就可以再引入新的食材。
当然,还有极其少数的食物,因为宝宝胃肠柔软尚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以及处理其中的致病菌,比如蜂蜜、牛奶等,要至少宝宝1岁以后才能添加。除此以外,大部分的食材,甚至是被称为易致敏的蛋白、鱼虾、贝类、坚果等,都无需刻意规避。刻意规避不仅不能预防食物过敏的发生,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增加食物过敏的概率。
辅食喂养第二阶段
食物的性状
9~10月龄的宝宝,口腔运动能力进一步加强,舌头除了能上、下、前、后运动外,还能左、右移动,将舌头不能捣碎的食物推到口腔两侧,依靠牙龈的咬合来嚼碎食物。门牙长出后还可以借助门牙的力量咬断较大的固体食物,例如香蕉段和蒸熟的胡萝卜条。
这一时期食物的性状黏稠度会更高,硬度和香蕉段接近(例如软面、较稠的粥)、含水量很少颗粒感较强的固态食物,不但可以刺激口腔运动的发育,并且也有利于乳牙的萌出。
第二阶段
辅食质地示例:
粥(较稠)
鸡肉泥
青菜糊
鱼肉泥
一次吃多少?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基本适应了辅食,可以尝试每天添加3~4顿辅食。这一时期添加辅食的目的,除了继续巩固和加强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外,还有从辅食当中补充足够的营养。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降低,铁、锌、维生素等必须通过辅食当中得到补充,才能确保宝宝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辅食喂养第三阶段
从被动喂养到主动进食
11~12月龄的宝宝会经常试着用手去抓食物,甚至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手欲期”。这一时期宝宝通过手的触感来“认识”各种食物,这种行为不应该被制止,因为这是宝宝从被动喂养到主动进食的角色转换,适当的鼓励和放手可以让宝宝对食物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帮助小家伙向自主进食迈出重要的一步。
食物的性状
如果宝宝在这之前就已经表现出很强烈的要自己手抓食物的欲望,那么恭喜你,可以提前来做这一阶段的准备了。我们可以给宝宝准备各种手指食物,来供宝宝探索。这里的手指食物并不是非要做成长条的形状,只要是方便宝宝抓握的,例如水果块、软饭团、小肉饼、意大利面条等都可以。不过要注意的是,只有宝宝到了这一阶段,才能较好地处理这些固体食物。
第三阶段
辅食质地示例:
软米饭
胡萝卜片
青菜碎
鱼肉丁
欧美现在比较流行的自主进食法(BLW),推荐从一开始就给宝宝添加手指食物,对于这点我持较保守的态度,除了营养摄入上的考虑外,还有安全方面的担心。毕竟咀嚼吞咽能力尚不发达的小宝宝,如果一开始添加辅食就尝试手指食物,很容易发生被食物噎到的危险。
第四阶段辅食喂养
食物的性状
添加辅食的最终目的,是让宝宝逐步转变为成人的饮食模式。在辅食喂养的后期,宝宝自主进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眼、手、口的精细运动更加完善,除了手抓食物外,宝宝可以慢慢地自己拿勺子或叉子进食了。另外,随着口腔的咬合力也不断提升,可以用门牙咬断肉丸、白面包等较硬的食物。1岁以上的宝宝,也可以开始在饮食当中适当添加盐、糖等调味料。到了2岁左右,所添加的辅食的形态和质地已和成人的食物非常接近了。
第四阶段
辅食质地示例:
鸡肉条
胡萝卜块
青菜段
鱼肉块
1岁后才加盐
为什么不能在1岁以内宝宝的辅食中添加调味料,特别是盐?1岁以内的宝宝身体所需要的盐分完全可以从天然食物和母乳中获得,如果在1岁以内宝宝的辅食中加盐,婴儿肾脏没有能力将体内多余的盐分排出,就会造成肾脏的负担,还可能增加将来得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
刚接触食物的宝宝的味觉如同一张白纸,并不懂得各种调味料的滋味,千万不要将“不加盐没有味道”,“不吃盐没有力气”这些自以为是的观念强加在宝宝身上。培养孩子从小清淡饮食的习惯,品尝和熟悉不同食物天然的味道,有利于防止日后挑食偏食,有助于健康成长,一生受益。
所以,即使宝宝在1岁以后可以添加盐了,也要控制好量,千万不要养成宝宝重口味的习惯,盐的用量最好都要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