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鉴于我国仍面临着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6月30日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1.主要目标
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更加丰富,居民营养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实现以下目标:
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孕妇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10%;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20%;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2.完害实施策略
(1)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研究建立各级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加强营养健康法规、政策、标准等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制修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调查方法、人群营养不良风险筛查、糖尿病人膳食指导、人群营养调查工作规范等行业标准。研究制定老年人群营养食品通则、餐饮食品营养标识等标准,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婴儿配方食品等重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加强营养能力建设 加快研究制定基于我国人群资料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改变依赖国外人群研究结果的现状,优先研究铁、碘等重要营养素需要量。强化营养人才的专业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对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生、集中供餐单位配餐人员等的营养培训。开展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场所配备或聘请营养师。
(3)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 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加强食物成分监测工作,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评价、食物营养价值评价,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
(4)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 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优质动物、植物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
(5)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传统食养知识传播,推动传统食养与现代营养学、体育健身等有效融合。开展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进一步完善适合国民健康需求的食养制度体系。
另外还要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动将国民营养、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纳入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考核指标。
3.开展重大行动
为配合实现以上目标和策略,《计划》中提出开展以下重大行动:
(1)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 开展孕前和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实施妇幼人群营养干预计划,提高母乳喂养率,培养科学喂养行为,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2)学生营养改善行动 指导学生营养就餐,开展学生超重、肥胖干预,推动中小学加强营养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营养健康教育活动。
(3)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 开展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价,建立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营养改善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建立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管理与照护制度,实现营养工作与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的有效衔接。
(4)临床营养行动 建立、完善临床营养工作制度,开展住院患者营养筛查、评价、诊断和治疗,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制定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癌症等慢性病的临床营养干预指南,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
(5)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等 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加强贫困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防控,减少因食源性疾病导致的营养缺乏。
(6)吃动平衡行动 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提高运动人群营养支持能力和效果;推进体医融合发展,调查糖尿病、肥胖、骨骼疾病等营养相关慢性病人群的营养状况和运动行为,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营养运动健康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