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趣:心灵与大千世界的对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巴山夜雨

——示弱斋读李商隐《夜雨寄北》

淅淅沥沥

嘈嘈切切

二十八字

古今律绝

李君安在

诗像这雨

雨像这诗

回环往复

悱恻绵密

隽永含蓄

深婉真挚

渝水潇潇

诗像这雨

雨像这诗

剪烛夜话

心曲何寄

人生羁旅

敢问归期

今夕何夕

诗像这雨

雨像这诗

想告别

佛图关不忍离去

想靠近

夹马水深邃迷离

何取何舍

诗像这雨

雨像这诗

细雨霏霏

悄无声息

最深情的狂欢

孤独是开始和结局

千年一叹

诗像这雨

雨像这诗

(2018年5月11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没有考证过,但直觉告诉我,“巴山夜雨”这个地理物象知识词组,应该是一千年前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发明;留点余地讲,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这首诗优美意境的独特美,有力地强化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巴山夜雨”的人文记忆。

诗像这雨,雨像这诗。今夜,我书房窗外的雨,可曾是李商隐当年郁郁不得志羁旅渝州写诗的那个晚上的雨?我想应该是的,他不曾看见今日的巴山夜雨,但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的巴山夜雨在那个潮湿的夜晚一定牵动过诗人无尽的愁绪,进而触发了他写下这千古名篇的灵感。

古往今来,关于这首登峰造极的七言绝句的赏析文章多如牛毛,于我而言,它最感动人心的是两点。

一是深情。巴山夜雨的意象中,羁旅之愁、思归之苦、期盼之美、憧憬之乐,真挚绵密、细腻深切、回旋往复,诗像这雨,雨像这诗,诗和雨融会贯通,那是诗人对家人、对挚友的深永之情。

二是亲切。这首传世之作据说诞生于今天的渝中半岛佛图关公园,那里是巴渝大地古往今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制高点。遥想当年,还原场景,神奇的夜雨寺下,灵性的夜雨石旁,当李商隐于暮色苍茫中俯瞰依稀可见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两条大江泾渭分明又相互缠绕形成的夹马水奇观时,大诗人卓越的才情和天才的敏感一定强烈感受到了大山、大水、大自然的指引和开悟,于是,他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与其晦涩诗风完全相悖的经典之作,质朴真切,深婉隽永,流芳百世。

命运多舛的李商隐是不幸的,一生钟情于仕途,却一生阴差阳错郁郁不得志,写下这首诗后不几年便撒手人寰。

李商隐又是何其有幸,他人生的厚度和生命的质地,顺着这首小诗的韵律得以百年、千年地不断绵延。

这诗像雨,这雨像诗。李商隐正从一千年前的那个雨夜走向下一个一千年的每一天,陪伴他的,是永远属于他、属于重庆大地、属于炎黄子孙的巴山夜雨那独特而美丽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