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
长在田间的农学家
科学家简介
贾思勰(出生、死亡年月不详),青州益都(今山东寿光)人,北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察写下著名的《齐民要术》,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当时农民耕作、粮食分布以及果蔬、酿造和国外的物产等,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齐民要术》不但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农业的书籍之一。
科学家故事
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育种技术,也没有化肥等肥料,所以农作物的产量极为低下,一遇到洪灾、大旱之年,人们就会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历代政权都知道农业发展对国富民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力推广农业生产。
北魏年间,青州的贾思勰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他家里世代务农,有很多田地,也养了很多鸡鸭鹅等家禽和牛羊等牲畜。富足的农户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贾思勰家里有很多书,这当中以实用性的农书居多,所以贾思勰平时空闲时间都会看农书,他对农田的管理也有自己亲身的体验。成年后,好学上进的他走上了仕途,曾任高阳郡太守等官职。为官期间他去过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每到一处他都下乡去考察,看看当地人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的情况。当时的农业生产极少有专门的人来指导,只能根据经验来种植生产,农作物的种植也受到局限,不能扩大生产形成产业链。年轻时读过很多书的贾思勰决定写一本关于农作物的书,想让广大的农民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中年后的贾思勰辞官回到家乡,他亲自种植农作物,还养了一群羊。他整天研究农业让他媳妇犯了愁,放着好好的官不做,非要整天泡在地里干农活。贾思勰想要仔细研究农业,可不是简单地听取老农的经验,他从实际出发,自己动手种了试验田。他把试验田分成三份。他媳妇不懂为什么要分开来种,他说种地不是简单地不耽误农时就行的,还要学会选种、播种、施肥、间苗、除杂草等,这些都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为了摸清怎样种植才能提高产量,他做了详细的记录,单单为了观察黄豆,他在试验田里种植了四五年。有一次,傍晚天降大雨,在田间观察豆苗长势的贾思勰赶紧往家里跑,结果不小心掉到地头的沟里,就这样瘸着腿一拐一拐浑身湿淋淋地走到了家。
除了种试验田,为了弄清养殖业他还特意买了二百只羊,每天割草来喂羊。他辛辛苦苦割草放羊,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他发现羊竟然死了不少。第二年,他又买了二百只羊。这一年他种了很多大豆,心想到了冬天羊群就不会像去年似的因为饲料不够吃而有的饿死有的瘦弱病死。他发现畜牧也是技术活,羊群有吃有喝却还是死亡率很高,这让他犯了愁。这时他听邻居说在二十里外有个老农经验丰富,养了多年的牛羊。他赶紧跑去请教,后来老农告诉他:“羊儿、牛儿不会说话,但是它们走路的姿势和叫声都能看出健康状况。吃东西也讲究时间和搭配……”
经过长期的亲身试验,贾思勰终于写出了《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全书一共11万多字,内容不但涉及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还涉及诸如粮食酿酒、咸菜制作、农副产品的制作和加工出售等,以及很多农作物的储存和价值转换。这本农业的百科全书,贾思勰参考了100多种古代的农书和民间的资料及代代相传的经验,历经29年才著述整理完毕。《齐民要术》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巨典。时至今日,这本书对农业生产仍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后人也称贾思勰为“农圣”。
成长箴言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之所以能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这么大的促进作用,跟他注重实践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平时读书和学习,也要做到学以致用,把书本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把书读活,才能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