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文物保护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背景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三个调水区,形成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利用江苏省已建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经扩挖现有河道进入南运河,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调水规模148亿m3,主要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达18万km2。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津浦铁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市缺水以及苏北地区的农业缺水,补充鲁西南、鲁北和河北东南部部分农业用水以及天津市的部分城市用水。东线工程除调水北送外,还兼有防洪、除涝、航运等综合效益,亦有利于中国重要历史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保护。规划分三期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调水规模130亿m3,受水区范围15万km2。供水范围主要包括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m2,因为汉江引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的需水量要求,只能以提供京、津、冀、豫、鄂5省(直辖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的农业及其他用水。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总体规划阶段,集中研究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的引水方案,据初步研究结果,从这三条河最大的引水量约170亿m3,其中包括通天河80亿m3,雅砻江、大渡河干流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支流40亿m3,供水范围为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6省(自治区)。规划分三期实施。

根据工程建设目标,决定先期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中线一期工程。东线一期工程:主要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现有工程,扩大至抽江规模600m3/s,过黄河100m3/s,向山东半岛供水50m3/s。向京沪铁路沿线和胶东片城市补充水量,改善苏北、鲁西南农业用水条件。工程包括江苏段和山东段,全长1467km。山东段工程由南四湖至东平湖工程、穿黄河工程、鲁北段工程和胶东调水连接段组成。

中线一期工程:由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即中线总干渠)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组成。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14.6m,坝顶高程176.6m,正常蓄水位从157m提高至170m,相应库容达到290.5亿m3,相应淹没影响面积1052km2,新增淹没影响面积307km2。中线总干渠为新开渠道,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穿过黄河,沿太行山脉东麓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总干渠全线1432m,流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直辖市)。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由引江济汉工程、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河道整治以及闸站改造工程组成。其中引江济汉工程为新开渠道,工程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到汉江兴隆河段,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贯穿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渠线总长67.23km。

东线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2013年实现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14年实现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