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旱灾害应对常识900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在所有大江大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中,我国地貌之复杂,气候之多变,自然灾害之频繁,世所少见。其中水旱灾害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牵动全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水旱灾害的记载史不绝书,防灾减灾始终处在国家战略高度。广大人民群众正是在与水旱灾害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中,增强了群体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提升了民族自信。中华文明也正是在人与自然的冲突、平衡的循环过程中,实现成长与跨越。对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认识层次,直接影响国运民生。

1949年以来,我国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依靠兴建的防汛抗旱体系,战胜了历次大洪水和严重干旱,确保了大江大河、大中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最大限度保证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实现由“富”到“强”,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水旱灾害造成的综合损失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要求和期望与日俱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旱灾害防御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领域,也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

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作出系列重大部署,提出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古语云“事不豫辨,不可以应卒”,是指事先不做好准备,就不能应付突然事变。多年来的防灾减灾救灾实践和教训不断昭示监测、预报、预断和预警的重要性,不断昭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工作、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专家汇编知识问答,既是强化国情水情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夯实防灾减灾社会基础、提升公众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既利当下,又谋长远。

我们坚信: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个充满了治水智慧的民族,终将绘就一幅民富国强、河清海晏、卓然壮美的美丽中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