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国植物造景的历史和现状
0.3.1 我国植物造景的历史
从有关文字记载与汉字形状可知,我国园林的出现与狩猎、观天象及种植有关。
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出现囿、圃、园等字。《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记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撰之以日,作于楚事。树之榛栗,桐椅梓漆,爱伐琴瑟。”这是描述魏文公于楚秋之地营造宫室的诗歌,营造宫室后种植榛树、栗树、梧桐、梓漆等树,待树木成材后,伐倒制作乐器。《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记载:“东门之枌,宛秋之栩,子仲之下,婆娑其下。”早在2500~3000年前,帝王园苑及村旁就有选择性植树,这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植物景观上的艺术,但已初具雏形。
战国时期,吴王夫差营造“梧桐园”“会景园”。《苏州志》记载:“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此时在宫苑中已开始栽植观赏植物。
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便于控制各地局势,大修道路,道旁每隔8m“树以青松”。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行道树栽植。
汉代在秦旧址上翻建的“上林苑”规模宏大,《西京杂记》列举了大量植物名称,但对种植方面的记载甚少。“长杨宫,群植垂杨数亩”“池中有一洲,上椹树一株,六十余围,忘之重重如车盖。”这是建筑旁林植及池中小岛上孤植树的宏伟景观。
魏晋南北朝是私家园林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园主身份不同、素养不同,园林的内容、格调也有所不同,进而对植物景观产生影响。官僚、贵戚的宅院华丽考究,植物多选珍贵稀有或色艳芬芳的种类,如官员张伦的宅院“其中烟花雾草,或倾或倒;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叶金茎,散满阶墀。燃目之琦,裂鼻之馨”。这一时期的植物配置开始有意识地与山水地形结合联系,注重植物的成景作用。
自隋代起,皇家园林内栽植物转向以观赏为主的植物。《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兴建西苑,“草木鸟兽繁息茂盛,桃蹊李径,翠荫交合”“过桥百步,即种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美草,隐映轩陛。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鲜花之丽,冠绝今古”。植物栽植作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唐代皇家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植物的种植分布以便于赏玩为目的,配置日趋合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御苑兴庆宫内林木蓊郁,景色奇丽,“沉香亭前遍植牡丹,龙池南岸植有叶紫而心殷的醉醒草,池中栽千叶白莲,池岸有竹数十丛”。骊山行宫,在天然植被基础上,进行大量有目的的栽植,出现不同植物且突出各个景区特色的配置手法,重视植物的配置与选择,使诗画情趣开始向植物景观中渗透。白居易诗中有大量描写“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竹径绕荷花,萦回百余步”“一片瑟瑟石,竹竿青青竹”。诗人、画家王维于辋川建造别业,园内利用多种花木群植成景,划分景点,如斤竹岭、木兰柴、宫槐陌、柳浪、椒园及辛夷坞等,每个景点都配诗一首,以“竹里馆”为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宋徽宗参与设计的“艮岳”中,植物配置注重山与水、地形、建筑结合,配置方式包括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多种,艮岳内的花木满上遍冈,沿蹊傍陇,连绵不断,四季景色迷人。《御制艮岳记》记载:园内许多景区以植物材料为主体,如植梅万本的“梅岭”,上岗上种丹杏的“杏岫”,叠山石隙遍植黄杨的“黄杨巘”,山冈险奇处植丁香的“丁嶂”,水畔种龙柏万株的“龙柏坡”,以及“椒崖”“斑竹麓”“海棠川”“万松岭”“芦渚”等,到处郁郁葱葱,花繁林茂。《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琼林苑便是一座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大门牙道皆古松怪柳,两旁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苑内“柳锁虹桥,花萦凤舸。其花皆素馨、茉莉、山丹、瑞香、含香、射香”。植物配置从种类选择到配置手法都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注重花木形体的对比、姿态的协调、季相的变化;利用乔木、灌木及花草巧妙搭配,结合诗情画意,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洛阳名园记》是记载北宋洛阳园林的重要文献,其中较为详尽地描述了当时私家园林丰富的植物景观,富郑公园内大面积的竹林与小面积的梅台形成疏密与明暗的对比。由此可见,北宋洛阳私家园里的显著特点是运用树木成片栽植而构成不同的景观,大量使用植物营造天然之趣。临安为南宋南渡之后的都城所在地,闻名古今的西湖十景已经形成,其中许多景点以植物景观著称。此外“花园酒店”开始兴办,《都城纪胜》提到“花园酒店”城外多有之,城内亦有仿效者,“诸店肆俱有厅院廊庑,排列小小稳便阁儿,吊窗之外,花竹掩映”,这种花木繁茂的花园酒店很受顾客欢迎。
明朝迁都北京,平地造园,天然植被不甚丰富,但经精心营道,也行成了宛若山林的自然生境。万寿山树木蓊郁,三海水面辽阔。夹岸榆、柳、槐多为古树,海中萍荇蒲藻,交青布绿,北海遍植荷花,南海芦苇丛生,颇具水乡风韵。《日下旧闻考》记载“绕禁城门,夹道街槐树”“河之西岸,榆柳成行,花畦分列,如田家也”。私家园林与两宋一脉相承,造园更为频繁,遍及全国,植物景观各具地方风格。江南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树,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基调,注意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讲究欣赏花木的个体姿态。韵味之美,配合青瓦粉墙,呈现一种恬静雅致若水墨渲染的艺术格调。北京私家园林多为贵戚官僚所有。园内多植松、柏、牡丹、海棠等名贵花木,配合琉璃覆顶,绿窗红柱,色彩浓重,对比强烈,风格大气。岭南私家园林地处南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翠。再者,植物配置思想和手法进一步成熟,以江南私园为例,园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及造园布局均反映园主的思想情操和精神生活。拙政园以朴树、女贞、枫杨、榔榆及垂柳等乡土树种为基调,配以寓意深远的荷花、梅、竹、橘、枇杷、梧桐、芭蕉等,不难看出园主隐退田园,对清闲自操的生活的向往。留园、网师园、怡园则选用银杏、榉树、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等植物,呈现花团锦簇、繁荣富贵的景象。
清王朝在园林建设中注重大片绿化和植物配置成景,以自然风景融汇于园林景观。当时的“三山五园”,建筑少而疏朗,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蓬山密记》中描写畅春园:“……又至斋后,上指示所种玉兰、腊梅,岁岁盛开。时荨竹两丛,猗猗青翠,牡丹异种开满阑槛间,国色天香人世罕睹。左有长轩一带,碧棂玉砌,掩映名花……自左岸历绛桃堤、丁香堤,绛桃时已花谢,白丁香初开,琼林瑶蕊,一望参差。黄刺梅含笑耀日,繁艳无比……楼下,牡丹宜佳,玉兰高茂……登舟沿西岸行,葡萄架连数亩,有黑、白、紫、绿诸种,皆自哈密来……入山岭,皆种塞外所移山枫娑罗树。隔岸即万树红霞处,桃花万树皆已成林。上坐待于天馥斋,斋前皆植腊梅。梅花冬不畏寒,开花如南土。”足可见园内花团锦簇,林茂草丰,植物景观引人入胜。香山静宜园规划设计时着重保留原有自然植被,因势利导加以利用,形成富有山地情趣的山地园。《绚秋林诗》记载:“山中之树,嘉者有松、有桧、有柏、有槐、有榆,最大者为银杏。有枫,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彩。朝旭初射、夕阳返照,绮缬不足以拟其丽,巧匠设色不能穷其工。”至今植物景观依旧鲜明,千姿百态的古松古柏,无论单株、成林都颇具诗画意境。尤其秋季,层林尽染,绮丽绚烂。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与后山的配置手法极具特色。前山宫殿佛寺集结,因此,植以纯粹的松柏为绿化基调,其暗绿色调沉稳凝重,与建筑的亮黄琉璃瓦、深红墙垣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渲染了皇家园林的恢弘华丽。后山则以松柏与枫、栾、椿、桃、柳间植,姿态多样,树形参差,配合丘壑起伏,山道盘曲,创造出与前山截然不同的幽雅、深邃的林木氛围。
通过对我国传统种植理论的借鉴和吸收学习,才能逐渐形成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及结合现代生活的种植设计之路。如何从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种植设计中汲取精华为现代所用,是每一个当代植物种植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0.3.2 我国植物造景的现状
1978年以来,各地园林绿化事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认识到用植物营造景观的必要性,因此“植物造景”“植物配置”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园林重要标志之一。通过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特点。
(1)注重生态效益,创造生态景观。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城市面积扩大,城市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因此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城市绿色空间的扩展。在绿地中乡土植物、野生植被的应用,借鉴自然植被模拟植物自然群落的种类、结构,注重植物种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城市绿地适宜地区营造混交林景观、疏林草地景观、灌丛景观、草原景观、湿地植物景观等各类植物生态景观。
(2)挖掘种植潜力,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学原理。单一植物种群的结构脆弱,景观也显得单调。在城市绿地中要优化种植结构,实行多层次的种植形式,这需要有丰富的植物种类。
(3)继承传统理论,扩充种植形式。现代园林植物种植类型除了传统的自然式树木的孤植、对植、列植、丛植、林植及棚架外,形式更趋多样。有规则式的种植类型,如修剪整齐的绿篱、绿墙,各种盛花花坛、模纹花坛;有继承发展传统花卉应用的花境、花丛、花带等;出现了既美化又有防护降温功能的墙面绿化、软化建筑立面的基础栽植;建筑立面更加生动自然且外部空间的绿色渗入室内。
(4)紧跟时代步伐,丰富种植手法。利用不同植物围合植物空间,运用各类植物空间组织园林景观,这是现代园林有别于古代园林的重要手法。植物种植离不开色块的运用,近年来南北各地常用紫叶小檗或红花檵木、金叶女贞、黄杨三色灌木按动势流线分层次栽植,形成红、黄、绿色彩对比强烈、线条流畅欢快的动势景观,以丰富园林色彩构图。
但目前我国的植物造景还存在一些问题:
(1)物种单调。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但目前造景中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却较少,多数城市广为应用的园林植物仅为200~400种,且不少园林植物从国外引种,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应用不多。贫乏的植物材料,造成了单调乏味的植物景观。
(2)缺乏科学性。许多植物造景作品在树种选择和搭配方面违背自然科学规律尤其是生态学规律,不讲科学的逆境栽植,带来了难以为继的高昂代价。
(3)艺术性欠缺。在植物造景上,除少数大城市(如杭州)的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及艺术水平较突出外,大部分城市的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形成了如出一辙、千城一面的植物景观,缺乏地域特色和自然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