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
1.3.1 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源
到2016年,全国累计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约700条,有效地维护了水源地水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完成后,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入水库的面源污染物明显减少,据陕西省水文局7个水质监测断面分析,汉江、丹江年度水质基本稳定在Ⅱ类或优于Ⅱ类。截至2016年年底,北京市在1085条小流域中共实施了35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密云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下游三家店引水口长期保持在Ⅲ类水质标准。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美化等综合措施,有效保护了水源。
1.3.2 构建起面源污染空间防护体系
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为此,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作,但面源污染控制一直是工作的难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从源头着手,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进行全程控制和治理,是解决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以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为例,长期以来,由于水库周边陡坡开荒、坡耕地种植、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普遍,加上村庄缺乏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面源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为此,昆明市委、市政府在库区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从山顶到河谷构筑“远山生态修复、农地综合治理、库周生态缓冲”三道防线,按照面源污染的形成输送路径,对远山实施退耕还林、封禁治理,养山保水,控制林地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在山腰台地开展坡耕地改造,兴建坡面水系配套工程,控制农田径流,提高耕地质量,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在山脚村庄实施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沼气池、道路硬化措施,进行村落面源污染控制;在入库河道两侧200m内实施“农改林”“止耕禁养”,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河道水质。通过构建环环相扣的立体式多级防治体系,实现了面源污染的有效防控。以铁冲小流域为例,治理后流域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分别降低95.35%、88.39%、77.25%、78.77%、98.31%,实现了无污水直排河道的目标。
目前,国务院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中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防控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北京、山东等地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也在重点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控方面取得成功。
1.3.3 明显改善了人居环境
天下要事,民生为先。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区。山区农村更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贫困的突出地区。如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好农村发展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水土保持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沟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桥梁与媒介及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把处理好农民致富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把解决群众生计和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基本切入点,把改善人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措施安排上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让农村和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昆明市盘龙区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为巩固和提升松华坝水源区水质保护成果,保障水源保护区农民生计,小流域建设在大幅削减花卉种植等农药化肥施用量大的产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结合坡耕地改造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蓝莓、油桃等绿色产业,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开拓了新的农业增收渠道。据统计,项目区农民每户每年因土地流转年租金、果园劳工工资和果业分红新增收入近3000元,果园每年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约7300人次。同时,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村庄实施道路硬化、村间绿化、农居改造美化、路灯铺设、村民文化中心、清洁能源、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建设,使得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治理后村庄景观优美,河道水质清洁,人居条件舒适,村民的文明意识也大幅增强。
实践证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可有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解决农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带动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1.3.4 全面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要求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做出重要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方位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应用系统工程思路统筹建设绿水青山的理念,成效显著。
例如南京市高淳区国际慢城(桠溪)小流域于2016年被命名为被“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建设前,村庄道路只有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次要道路以泥泞道路为主。老百姓出行不便,经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降雨量虽丰富但降雨时间比较集中,基本农田灌溉得不到保证,年际间旱涝经常发生,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人均收入较低。同时由于未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库塘,严重影响村民饮用水安全。通过水土流失治理、生活垃圾处置、农村污水处理及村庄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国际慢城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围绕小流域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高效有机农业建设等六大工程建设,形成了防控体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运行管理规范、防治效益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新局面。
2010年7月,与高淳县结为友好城市的意大利波利卡市市长、世界慢城(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联盟副主席安杰罗·瓦萨罗到访,看了依山傍水、鸟语花香、树木葱茏的桠溪镇生态之旅风光带,感到十分惊讶,认为这里的一切,完全符合“国际慢城”的标准。2010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举行的国际慢城会议上,高淳“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联盟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国际慢城(桠溪)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进一步放大了“慢城”生态优势,凸显慢城特色,最终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美丽乡村与富民增收的双赢。如今的“慢城”,已呈现出了春天看油菜花、秋天采摘果实的喜人景象,慢生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在这里返璞归真,散发出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融的韵味。生态清洁小流域与慢城相融相生,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继续为慢生活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1.3.5 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各地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为当地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生产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创作了重要机遇和条件,许多地方走上了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基础,在一些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当地政府和水利水保部门围绕“水”做文章,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开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以南京市为例,2005年,南京市江宁区水利部门对石塘小流域开展治理,疏浚了5.7km河道,开挖清淤32座塘坝,打造出石塘小流域生态、清洁的水环境。有了良好的水环境后,2007年,江宁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投,群众参与”的模式,由区政府牵头多部门对石塘进行集中治理开发,同时引进社会企业投资进驻开发旅游资源。2011年,水利部门继续深入推进石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编制了《石塘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石塘竹海旅游区水系景观设计》,投入1800万元对石塘村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发掘“水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水景观质量。经过一系列打造,石塘小流域的人居环境、交通设施、生产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成功打造出“石塘竹海”等旅游景区,休闲观光产业因此迅速发展起来,节假日石塘小流域内游人如织。南京市溧水县在实施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通过水系沟通工程,对境内的12个小流域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开发,发展出规模可观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和影视基地。
再以四川省为例,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于2016年被命名为被“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按照“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多方结合的工作思路,对该区域开展山水田林路水土保持综合生态治理,通过在小流域实施“最美生态环境、最美生态旅游、最美生态农业”等项目建设,将清溪河打造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亮点。同时,抢抓泸州列入“第一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机遇,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响亮提出建成“中国最美小流域”的终极目标,将纳溪建成“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通过实施护岸措施、整地措施、污染源治理、生态水系、林草植被修复等,彻底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特色生态农家乐、特色农业花卉园、葡萄生态采摘园、“九色甜元”农业观光体验园、特色生态有机茶园、优质草坪等连片农业生态园,已成为当地乡村特色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基地;中国首个以白酒精神文化为领地的绿色“酒镇·酒庄”,花期覆盖春、夏、秋、冬的“花田酒地”以及“欢天酒地漂流”等项目的相继建成,让清溪河流域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放松的理想之地;农民增收增强了老百姓对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满意度和支持度,企业增效提高了社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最美生态环境小流域、最美生态旅游小流域、最美生态农业小流域”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