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长距离输配水综合节水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研究任务及内容

作为自然环境的承载基础,水资源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在人类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属于战略性经济资源。在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已成共识。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日益严重,加之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凸显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了制约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需要,许多国家和地区兴建了或正在筹建一些输调水系统,来解决地区供水不足的问题。国外最早的调水工程是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埃及尼罗河调水工程。而正式开始大量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始于19世纪中叶,比较著名的调水工程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澳大利亚雪山工程以及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这些工程均使受水区缺水情况得到极大的缓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力。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输调水工程,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与之配套的调水线路选择、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研究也迅速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并正视水资源短缺这一事实,开始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划和部署,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目前粗放式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决心。目前,采用工程措施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是研究中最常用的做法,例如采取喷灌、滴灌等科学灌溉方式提升用水效率。同时,利用非工程措施加强管理,达到节水效果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制定阶梯水价等措施,实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已在多个地区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贵州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之不断增长的生产用水需求,水资源紧缺问题日渐突出。本书通过对贵州省用水现状进行合理评估及分析,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出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任务

(1)针对实地勘探资料,设计优化工程渠道断面,选择适当的渠道防渗技术,改进大跨度高荷载渡槽建筑结构,减少输水损失,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分析产区主要农作物生长条件与需水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智能灌溉系统,使作物节水、增产。

(3)分析贵州水资源现状,建立黔中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使全局水资源配置效益达到最优。

(4)分析灌区供需水影响关系,构建输配水经济核算模型,考虑各类政策对供需水关系的影响,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2.2 研究内容

(1)对现有渠道断面从工程量、工程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设计出适合贵州山区地形的渠道断面。对渠道建筑材料与防渗材料进行比选,减少渠道开裂发生,降低渠道渗漏量。分析大跨度渡槽荷载分布情况,优化渡槽设计断面,改进承台支撑结构,保证工程运行安全稳定。

(2)设计不同灌溉方式及水分胁迫条件下产区主要农作物生长试验,得出各类农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含量间相关关系,并分析各种灌溉方式优劣。根据田区自然条件,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智能灌溉方式,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3)分析并提出各类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约束条件,完善黔中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各项细节,并采用动态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计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建立多目标条件下供水价格与受水区供需水量间相关关系,考虑政府因素在输配水经济核算模型中的作用,为输配水定价、输配水资源调度等决策提供初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