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益不高是我国目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国的灌溉方式多以粗放式灌溉为主,用水效率普遍低于50%,农田灌溉水量超过作物需水量的1/3甚至一倍以上。我国滴灌和喷灌面积较低,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2%左右。
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工业结构中新兴技术产业比重较低,管理滞后,单位产品耗水量居高不下,高于先进国家的几倍、十几倍不等。工厂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也仅为60%,甚至更低,远未达到90%以上的水平。企业用水浪费、效率低下以及缺水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因各种条件的制约,城市生活用水水平较低。受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占有量限制,人均用水水平地域性差异又十分显著。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人均用水量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尽管如此,由于节水观念淡薄,用水计量不完善,水价偏低,给水管线年久失修,节水设备与技术推广幅度与程度不够,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相当突出。
解决水资源短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唯一出路是在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方面全方位节约利用水资源,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和潜力。
1.加强政策、法规导向,促进管理进步
建立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完善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水价政策和分级考评、分级成本核算体系与政策;要遵循“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安全供给”的水资源管理方针。
2.增强全民爱水、节水、保护水环境的观念
构建一个节约型的社会,除了要有一个节约型的社会机制外,还要构建起一个节约型的社会观念,要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要把节能、节水的宣传教育当作提高全民素质和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抓科技节能、节水、用水、管水与保护生存环境的宣传教育;要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和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3.应用新技术改善旧设备,提高节水效果与效益
农业用水方面,大力发展各种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农村落后的漫灌、浇灌为喷灌、滴灌;研究节水灌溉制度,重视农田灌溉水的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用水量。工业用水方面,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推广节水工艺,降低水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产品单位水量。日常和生活用水方面,以新技术对生活配套设施进行改造,降低居民生活用水损耗,提高和满足使用效果。
4.加强水资源保护,努力改善水资源质量
保护水资源重在保护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环境主要从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着手,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环保型社会、和谐文明社会,防止水资源人为遭到污染、浪费和破坏,努力降低、减轻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破坏,恢复、提高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水功能环境,以达到水资源的自然环境和循环条件与人类活动协调平衡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