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情景1 认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1.1 认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1.1.1 项目、基本建设、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的概念

1.项目

项目是为创建某一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而临时进行的一次性努力。是为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按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和限定质量标准等约束条件完成的,由一系列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

项目一般来说,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有明确的目标、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具有生命周期、系统性和整体性、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等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项目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标,其结果只可能是一种期望的产品,也可能是一种所希望得到的服务。

(2)独特的性质,每一个项目都是唯一的。

(3)资源成本的约束性,每一项目都需要运用各种资源来实施,而资源是有限的。

(4)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5)实施的一次性,项目不能重复。

(6)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外部和内部因素总是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项目也会出现不确定性。

(7)特定的委托人,它既是项目结果的需求者,也是项目实施的资金提供者。

(8)结果的不可逆转性,不论结果如何,项目结束了,结果也就确定了。

2.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capital construction)是指国家经济中通过投资进行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经济活动。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为了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增加固定资产的建设工作。即把一定的建筑材料、设备等,通过购置、建造和安装等活动,转化为固定资产的过程,诸如工厂、矿山、公路、铁路、港口、学校、医院等工程的建设,以及机具、车辆、各种设备等的添置和安装。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就是通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等,将一定建筑材料按设计要求与技术标准使用机械设备建造成公路构造物的过程。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的作用:

(1)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提供生产能力,是扩大再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是提高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实现“四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基本建设,增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提高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3)是有计划地调整旧的部门结构,建立新的部门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正确分配,可以改变不符合发展需要的生产比例,建立新的合理的生产部门,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的协调发展。

(4)是合理分布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基本建设,使各生产部门和产品数量在地区分布上保持协调比例。

(5)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

3.建设工程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是指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各类工程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考核评价等。

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建设单位在一个或几个建设区域内,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总体设计和总概算书,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行政上具有独立的组织形式,严格按基建程序实施的基本建设工程。一般指符合国家总体建设规划,能独立发挥生产功能或满足生活需要,其项目建议书经准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的建设任务。如修建一座工厂、一个矿山、一个居民区、一幢住宅、一所学校、一座水电站、一栋大楼、一条公路等具有质量、工期和投资目标要求的一次性工程建设活动等均为一个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是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类。

为了计划和管理的需要,建设项目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项目的建设阶段,分为前期工作项目、筹建项目、施工(在施)项目、竣工项目和建成投产项目;

按建设的性质,分为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改建项目、迁建项目和重建、技术改造工程项目;

按建设规模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分为大型、中型、小型项目;

按隶属关系,分为主管部直属项目和地方项目;

按其投资效益,可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公益性项目;

此外,建设工程项目还可按管理系统或国民经济部门划分,前者不论其建设内容是属于哪一国民经济部门,只按项目的所在单位在行政上(或业务上)属于哪个主管部归口管理而定;后者是按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主要产品种类或工程的主要用途划分,而不论其隶属于哪个管理系统。例如,冶金工业部建设的冶金机械厂和学校,按管理系统划分,属于冶金工业部系统;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则分别属于机械工业项目和教育事业项目。

凡属于一个总体设计中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附属配套工程、综合利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供水供电工程以及水库的干渠配套工程等,都统作为一个建设项目;凡是不属于一个总体设计,经济上分别核算,工艺流程上没有直接联系的几个独立工程,应分别列为几个建设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根据分期管理的需要可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各检验批。

4.施工项目

施工项目是指建筑企业自施工承包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的全过程完成的项目。

施工项目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施工项目是建设项目或其中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施工活动过程。

(2)建筑企业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主体。

(3)施工项目的任务范围是由施工合同界定的。

(4)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固定性、体积庞大的特点。

只有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施工活动过程才称得上施工项目,因为它们才是建筑企业的最终产品。由于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不是建筑企业的最终产品,故其活动过程不能称为施工项目,而是施工项目的组成部分。

1.1.2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分类及组成和内容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是以公路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是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任务。它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

2.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分类

(1)按基本建设项目的性质划分: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改建项目、重建项目。

(2)按建设规模的大小划分:依据《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1978年4月23日国家计委 国家建委 财政部 计〔1978〕234号文件公布) 《国家计委关于补充、修订部分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型划分标准的通知》(1979年12月16日 国家计委)的规定,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分为大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两类。

交通运输方面的大中型项目划分标准如下:

1)铁路。新建的干线、支线、地下铁道及原有干线、枢纽重大技术改造投资在1500万元以上的,地方铁路100km以上,货运量50万t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

2)公路。新建、改建长度在200km以上的国防公路和跨省区的重要干线投资在800万元以上的公路大桥、长度1000m以上的独立公路大桥。

3)港口。年吞吐量100万t以上新建、扩建的沿海港口。

4)民航。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新建、改建机场。

城建部门,凡按总投资划分大中型项目的部分,1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项目。城市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道路、立交、桥梁、防洪、环保等工程,应当结合市容整顿、城市维护与改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分期、分段建设,不作为大中型项目。

(3)按投资主体划分。

1)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指全部或主要由国家财政性资金、国家直接安排的银行贷款资金和国家统借统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及其他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2)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主要是以各级地方政府(含省、地、市、县、乡)财政性资金及其他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3)企业投资的建设项目指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企业集团、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等)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4)“三资”企业的建设项目主要形式有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投资的建设项目。

(4)按基本建设投资构成划分。

1)建筑工程。路基、路面、桥涵、隧道、防护工程及沿线设施等。

2)安装工程。高速公路、特大桥梁所需各种机械、设备、仪器的安装测试等。

3)设备工器具购置。为公路营运、服务管理、养护等需要所购买的设备、工具、器具,以及为保证新建、改建公路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所需办公和生活家具的采购或自制。

4)其他基本建设工作。其他基本建设工作是指不属上述各项的基本建设工作,它包括公路筹建阶段和建设阶段的管理工作、勘察设计、科研试验、征用土地、青苗补偿、拆迁补偿等

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及内容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80/1—2004),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根据分期管理的需要可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分部工程(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应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各检验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见表1.1和表1.2。

表1.1 一般建设项目的工程划分

续表

续表

注 表内标注*号者为主要工程,不带*号者为一般工程。

表1.2 特大斜拉桥和悬索桥为主体建设项目的工程划分

续表

注 表内标注*号者为主要工程,不带*号者为一般工程。

4.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1)建筑产品的特点。

1)产品造价高、投资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一般是非常巨大的,其建设工程合同的价额基本上是几千万、上亿甚至几百亿,这是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所不可比拟的。

2)产品固定性。公路工程的构造物固定于一定的地点不能移动,只能在建造的地方供长期使用。

3)产品多样性。由于公路的具体使用目的、技术等级、技术标准、自然条件以及功能不同,而使公路的组成、结构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4)产品形体的庞大性。公路工程是线性构造物,其组成部分的形体庞大,占用土地及空间多。

5)产品单独性。公路线形及构造物型式受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及项目产品所在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的影响,又因公路等级和使用要求而异。因此,公路工程类型多种多样,标准化难度大,必须个别设计。

6)产品部分结构的易损性。公路工程构造物受行车作用及自然因素影响,其暴露于大自然的部分以及直接受行车作用的部分,极易损坏。

(2)施工的特点。

1)施工点多、线长、面广。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从建设里程上来讲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的都有,涉及的施工区域可能不止一个省、市,尤其是国道干线的建设,一般都要跨越几个省市以上,施工范围是相当广的。因此,工程的建设是不可能只由一家施工企业单独来完成的,需要多家合作,分点、分段建设完成。

2)工程施工流动性大。公路是沿地面延伸的线性人工构筑物国,公路建设线长、点多、面广,工程数量分布不均匀,其构造物在建造过程中和建成后都无法移动。由于产品的固定性和严格的施工顺序,在组织各类工作人员和各种机械施工时,围绕这一产品,在同一工作面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不同工作面上进行施工活动,这就需要科学地解决这种空间与时间之间的矛盾。

3)工程施工协作性高。公路工程类型多,施工环节多,工序复杂,每项工程又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施工条件,不仅要进行个别设计,而且要个别组织施工。每项工程都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密切配合,需要材料、动力、运输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综合平衡和调度、严密的计划和科学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4)工程施工周期性长。公路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交通工程设施等工程。产品形体特别庞大,产品固定并具有不可分割性,在较长时间内大量占用和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直到整个工程施工周期完结。

在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必须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在时间上不间断,空间上不脱节。如果施工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或中断,必然会拖延工期,大量占用资金,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所以,要求我们统筹安排,遵守施工程序,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施工。

5)施工质量要求高,形成时间长。每条公路都是特有的、唯一的,一经建成,在短时间内将不会进行重复性的投资建设;同时,建设一条公路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此,在公路工程的建设时间,就要对建设产品提出较强的质量要求,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密切配合,材料、动力、运输等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施工沿线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创造高质量的公路建筑产品。

6)需要个别设计,个别组织施工。由于产品的多样性,每项工程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施工条件,个体性非常突出,从而使每项工程不仅需要个别地设计,而且需要采用 不同的施工方法,分别组织施工,增加了公路施工生产管理的难度。

7)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公路工程施工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因此,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如气候冷暖、地势高低、洪水、雨雪等。设计变更、地质情况、物资供应条件、环境因素等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成本等其中的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另外,对不同的施工项目,环境等影响因素又有所不同,不可控因素的增多也使得项目管理在施工中变得尤为重要。都有很大影响。

8)需要不断地养护和修理。由于公路的部分结构易损性,以及公路产品消费、使用的独特性,公路既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也不同于一般的建筑产品,需要在公路部门的 管理下,不断进行维修、养护,才能维持正常的使用性能,并确保运输生产正常进行及车 辆行驶的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1.1.3 公路基本建设的内容和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称为基本建设程序。这个程序是由基本建设进程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和政府管理体制决定的。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如图1.1所示。所有新建及改建的大中型项目,都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于小型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合并或删去某些程序。

图1.1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1.项目建议书阶段

根据发展国民经济的长远规划和公路网建设规划,由地方政府和公路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依据。对建设项目提出包括目标、要求、原料、资金来源等的文字设想说明,为下一步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2.可行性研究阶段

公路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五年计划为依据,重点阐明建设项目的必要性。通过踏勘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项目的规模、技术标准,进行简要的经济效益分析,经审批后作为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为依据,通过必要的测量(高等级公路必须做)、地质勘探(大桥、隧道及不良地质地段等),对不同建设方案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推荐建设方案,经审批后作为测量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应控制在10%以内。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依据、历史背景;建设地区综合运输网的交通运输现状和建设项目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作用;原有公路的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研究建设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预测交通量、运输量的发展水平;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论证不同建设方案的路线起讫点和主要控制点、建设规模、标准,提出推荐意见;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测算主要工程数量、征地拆迁数量,估算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提出勘测、设计、施工计划安排;确定运输成本及有关经济参数,进行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收费公路、桥梁、隧道尚需作财务分析,评价推荐方案,提出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

3.设计阶段

设计文件是安排建设项目、控制投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可采用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的要求和初测资料,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的意见,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初步设计文件经审查批准后,是国家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或技术设计文件(采用三阶段设计时)的依据,并且为订购和调拨主要材料、机具、设备、安排重大科研试验项目,征用土地等的筹划提供资料。

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补充初测(或定测)资料,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编制修正设计概算。经批准后作为编制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定测资料,拟定修建原则,确定设计方案和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图预算,满足审批的要求,适应施工的需要。

两阶段(或三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和定测(或补充定测)资料,进一步对所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设计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图预算。

设计文件必须由具有相应等级的公路勘察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其编制与审批应按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办理。

4.纳入政府基本建设计划

当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及其概算经上级批准后,才能列入国家基本建设年度计划。建设单位根据国家计委颁发的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按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件,编制本单位的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报经批准后,再编制物资、劳力、财务计划,并落实施工单位。

5.施工准备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计划要求的建设进度,指定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组织基建管理机构,办理登记及拆迁,做好施工沿线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调工作,抓紧配套工程项目的落实,组织分工范围内的技术资料、材料、设备的供应。勘测设计单位应按照技术资料供应协议,按时提供各种图纸资料,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及移交工作。施工单位应组织机具、人员进场,进行施工测量,修筑便道及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组织材料、物资采购、加工、运输、供应、储备,做好施工图纸的接收工作,熟悉图纸的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提出开工报告,按投资隶属关系报请交通部或省(市)、自治区基建主管部门核准。建设银行应会同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做好图纸的会审,严格按计划要求进行财政拨款或贷款。

6.组织施工

施工单位要遵照施工程序合理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努力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同时应注意做好施工记录,建立技术档案。

7.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基本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竣工验收包括对工程质量、数量、期限、生产能力、建设规模、使用条件的审查,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编报的固定资产移交清单、隐蔽工程说明和竣工决算等进行细致检查。特别是竣工决算,它是反映整个基本建设工作所消耗的全部国家建设资金的综合性文件,也是通过货币指标对全部基本建设工作的全面总结。

当全部基本建设工程经过验收合格,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应立即移交给生产部门正式使用,迅速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转账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竣工决算上报财政部门批准核销。在验收时,对遗留问题,由验收委员会(或小组)确定具体处理办法,报主管部门批准,交有关单位执行。

1.1.4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的投资来源

1.国家投资

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并列人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投资为财政预算投资,也称为国家投资。

2.地方投资

在国家预算之外,由各地区、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自筹资金安排的投资。

3.银行贷款投资

银行贷款投资是以银行为主体、根据信贷自愿的原则,依据经济合同所实行的有偿有息投资,投资期限一般小于10年。

4.国外资金

利用多种形式的外资,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我国建设项目投资不可缺少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主要形式有: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在国外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吸收外国银行、企业和私人存款;利用出口信贷;吸收国外资本直接投资包括与外商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以及外商独资等形式;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国际租赁;利用外资的BOT方式等。

5.其他资金来源

如联营投资、股票投资、发行债券等。

1.1.5 认识公路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是指施工单位从接受施工任务到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必须遵守的工作顺序。施工程序包括接受施工任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工作、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

1.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企业接受施工任务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上级主管单位统一布置任务,安排计划下达;二是经主管部门同意,自行对外接受的任务;三是参加投标,中标而获得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施工任务将主要通过参加投标,通过建筑市场中的平等竞争而取得。

接受施工任务,是以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加以肯定的。建筑安装企业,凡接受工程项目,都必须同建设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明确各自的经济技术责任。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要严格履行合同。

施工承包合同内容一般包括:承包的依据、承包方式、工程范围、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开工竣工日期(包括中间交工日期)、工程造价、技术物资供应、拨款结算方式、奖惩条款和各自应做的准备工作及配合关系等。承包合同应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反映工程的特点,合同内容要具体,责任要明确,条款要简明,文字解释要清楚,便于检查。

2.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图纸及有关资料。组织有关人员熟悉、了解设计文件、图纸和有关资料,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和结构物的细部构造,掌握各种原始资料。对设计文件和图纸必须进行现场核对,其主要内容:

a.各项计划的安排、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

b.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弄清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形式。

c.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地质、气象、岩土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

d.核对路线中线、主要控制点、转角点、三角点、基线等是否准确无误;重要构造物的位置、尺寸大小、孔径等是否恰当,能否采用先进的技术或使用新型材料。

e.路线或构造物与农田、水利、铁路、电讯、管道、公路、航道及其他建筑物的互相干扰情况和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扰可否避免。

f.对地质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g.施工方法、料场分布、运输方式、道路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h.临时房屋、便道、便桥、电力、电讯设备、临时供水、供电等场地布置是否恰当。

i.各项协议书等文件是否完善、齐备。

j.明确建设期限,包括分期、分批工程期限的要求。

现场核对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应提出修改意见报上级机关审批,然后根据批复的修改设计意见进行施工测量、补充图纸等工作。

2)补充调查资料。进行现场补充调查,是为修改设计和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包括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是施工准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应做好下面几点:

a.自然条件的调查分析。

b.给水供电资料的调查。

c.交通运输条件调查。

d.机械设备与建筑材料的调查。

e.劳动力与生活条件的调查。

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施工预算是根据施工图预算、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定额等文件编制的。它直接受施工图预算的控制,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各项成本支出、考核用工、“两算”对比,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基层队伍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2)物资准备。材料、构(配)件、制品、机具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这些的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材料的准备。

2)构配件、制品的加工准备。

3)建筑安装施工机具的准备。

4)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

(3)劳动组织准备。

1)建立拟建工程项目的领导机构。

2)组织先遣人员进场,做好后勤准备工作。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之前,施工先遣人员的任务是根据总任务的具体安排,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具体落实施工人员进场后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施工中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做好联系,签订协议书或合同;及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3)建立精干的施工队组。施工队组的建立要考虑专业、工种的合理配合,技工、普工的比例要满足合理的劳动组织,要符合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要求,确定建立施工队组(专业队组或混合队组),要坚持合理、精干的原则;同时制定出该工程的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4)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工地的领导机构确定之后,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

5)向施工队组、工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的目的是把拟建工程的设计内容、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等内容,详尽地向施工队组和工人讲解交待。它是落实计划和技术责任的有效方法。

6)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直接其各项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内容有: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件、配件、制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技术责任制度;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职工考勤、考核制度;工地及班组经济核算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具使用保养制度。

(4)施工现场准备。依据设计文件及已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1)测出占地和征用土地范围,拆迁房屋、电讯设备等各种障碍物。

2)平整场地、做好施工放样。

3)修建便桥、便道,搭盖工棚和大型临时设施(预制场、机修厂、沥青加工厂、混凝土搅拌站等)的修建。

4)料场布置,安装供水、供电设备等。

5)各种施工物资资源的调查与准备,包括建筑材料、构件、施工机械及机具设备、工具等的货源安排,进场的堆放、入库、保管及安全工作。

6)建立工地实验室,进行各种建筑材料和土质的试验,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7)施工机构设置、施工队伍集结、进场及开工上岗前的政治思想工作及安全技术教育。

上述各项具体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后,即可向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开工报告。必须坚持没有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不准开工的原则。

3.组织施工

做好施工准备并报请批准后,才能进行正式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以及进度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而且对施工过程要注意全面质量管理及成本控制。对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监理制度。

对各分项工程,特别是地下工程和隐蔽工程,施工时要做好原始记录,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保证质量,不留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组织施工时应具有以下基本文件:

(1)设计文件。

(2)施工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

(3)各种定额。

(4)施工图预算。

(5)施工组织设计。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

4.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和单位工程都要按照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全部建完,完工后以批准的设计文件为依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评定质量等级,进行竣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1.2 认识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

1.2.1 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建筑工程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或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或称运营阶段或称运行阶段)。从项目建设意图的酝酿开始,调查研究、编写和报批项目建议书、编制和报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的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论证都属于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项目立项(立项批准)是项目决策的标志。决策阶段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的定义,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项目实施的组织。

(2)确定和落实建设地点。

(3)确定建设任务和建设原则。

(4)确定和落实项目建设的资金。

(5)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其内涵涉及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项目全寿命)的管理(图1.2),它包括:①决策阶段的管理(DM:项目的前期开发管理);②实施阶段的管理(PM:项目管理);③使用阶段的管理(FM:设施管理)。

图1.2 DM、PM和FM

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所确定的设施管理的含义,如图1.3所示,它包括物业资产管理和物业运行管理,这与我国物业管理的概念尚有差异。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参与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对工程的管理,即包括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和项目使用期的管理方的管理,如图1.4所示。

图1.3 设施管理

图1.4 工程管理的内涵

2.建设工程管理的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仅限于在项目实施期的工作,而建设工程管理则涉及项目的全寿命期。

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为工程建设增值,工程管理工作是一种增值服务工作。其增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图1.5):

(1)为工程建设增值。

(2)为工程使用(运行)增值。

图1.5 工程管理的增值

1.2.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招标投标工作分散在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中进行。因此一般不单独列为招标投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如图1.6所示。

图1.6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的组成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为达到项目的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专业化活动过程的总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项目管理者是项目中各项活动主体本身。项目管理的职能同所有管理的职能均是相同的。由于项目的特殊性,要求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管理,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范畴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参考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此定义也是大部分国家建造师学会或协会一致认可的)。该定义的有关字段的含义如下:

(1)“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指的是项目的实施阶段。

(2)“项目策划”指的是目标控制前的一系列筹划和准备工作。

(3)“费用目标”对业主而言是投资目标,对施工方而言是成本目标。

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就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往往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如勘察、土建设计、工艺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监理、建设物资供应、业主方管理、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等),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尽相同,因此就形成了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由于业主方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知识的集成,业主方也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因此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而言,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往往是该项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

按建设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划分,项目管理有如下几种类型:

(1)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如投资方和开发方的项目管理,或由工程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代表业主方利益的项目管理服务)。

(2) 设计方的项目管理。

(3)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4) 建设物资供货方的项目管理(材料和设备供应方的项目管理)。

(5) 建设项目总承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如设计和施工任务综合的承包,或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综合的承包(简称EPC承包)的项目管理]等。

1.业主方、设计方和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其中投资目标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进度目标指的是项目动用的时间目标,也即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如工厂建成可以投入生产、道路建成可以通车、办公楼可以启用、旅馆可以开业的时间目标等。项目的质量目标不仅涉及施工的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材料质量、设备质量和影响项目运行或运营的环境质量等。质量目标包括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以及满足业主方相应的质量要求。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在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分别进行如下工作:

1)安全管理。

2)投资控制。

3)进度控制。

4)质量控制。

5)合同管理。

6)信息管理。

7)组织和协调。

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安全管理关系到人身的健康与安全,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等则主要涉及物质的利益。

(2)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本身的利益。由于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否得以实现与设计工作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

设计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但也涉及设计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设计方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

1)与设计工作有关的安全管理。

2)设计成本控制和与设计工作有关的工程造价控制。

3)设计进度控制。

4)设计质量控制。

5)设计合同管理。

6)设计信息管理。

7)与设计工作有关的组织和协调。

(3)供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供货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供货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供货方的成本目标、供货的进度目标和供货的质量目标。

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它也涉及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供货方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1)供货的安全管理。

2)供货方的成本控制。

3)供货的进度控制。

4)供货的质量控制。

5)供货合同管理。

6)供货信息管理。

7)与供货有关的组织与协调。

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方是受业主方的委托而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必须树立服务观念,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业主提供建设服务。另外,合同也规定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任务和义务,因此,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包括:

1)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目标。

2)项目的总投资目标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成本目标。

3)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进度目标。

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质量目标。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任务。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1)安全管理。

2)项目的总投资控制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成本控制。

3)进度控制。

4)质量控制。

5)合同管理。

6)息管理。

7)与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有关的组织和协调等。

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中对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内容作了如下的规定:

1)“工程总承包管理应包括项目部的项目管理活动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职能部门参与的项目管理活动。”

2)“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范围应由合同约定。根据合同变更程序提出并经批准的变更范围,也应列入项目管理范围。”

3)“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进行项目策划并编制项目计划。

b.实施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运行管理。

c.进行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项目收尾等。”

项目范围管理指的是“保证项目包含且仅包含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的过程。它主要涉及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范围验证和范围变更控制的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3.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由于施工方是受业主方的委托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施工方必须树立服务观念,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业主提供建设服务;另外,合同也规定了施工方的任务和义务,因此施工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不仅应服务于施工方本身的利益,也必须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是对立的统一关系,两者有其统一的一面,也有其矛盾的一面。

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它包括:

1)施工的安全管理目标。

2)施工的成本目标。

3)施工的进度目标。

4)施工的质量目标。

按国际工程的惯例,当采用指定分包商时,不论指定分包商与施工总承包方,或与施工总承包管理方,或与业主方签订合同,由于指定分包商合同在签约前必须得到施工总承包方或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认可,因此,施工总承包方或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应对合同规定的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负责。

(2)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任务。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

1)施工安全管理。

2)施工成本控制。

3)施工进度控制。

4)施工质量控制。

5)施工合同管理。

6)施工信息管理。

7)与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等。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由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时间上往往是交叉的,因此,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也会涉及设计阶段。在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施工合同尚未终止,在这期间,还有可能出现涉及工程安全、费用、质量、合同和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也涉及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引进了为业主服务(或代表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咨询服务,这属于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在国际上,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不仅为业主服务,也向施工方、设计方和建设特效供应方提供服务。因此,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不能认为它只是施工企业对项目的管理。施工企业委托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对项目管理的某个方面提供的咨询服务也属于施工方项目管理的范畴。

1.2.3 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的模式

1.项目管理委托的模式

在国际上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咨询事务所,或称顾问公司)可以接受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委托,提供代表委托方利益的项目管理服务。项目管理咨询公司所提供的这类服务的工作性质属于工程咨询(工程顾问)服务。

在国际上业主方项目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可能:

(1)业主方自行项目管理。

(2)业主方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承担全部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任务。

(3)业主方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与业主方人员共同进行项目管理,业主方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在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委派的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工作。

2.设计任务委托的模式

设计任务的委托主要有两种模式,即业主方委托一个设计单位或由多个设计单位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或设计合作体作为设计总负责单位,设计总负责单位视需要再委托其他设计单位配合设计。

业主方不委托设计总负责单位,而平行委托多个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3.项目总承包的模式

(1)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内涵。“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是,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24条)。

“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

“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

2)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已在我国石油和石化等工业建设项目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基本出发点是借鉴工业生产组织的经验,实现建设生产过程的组织集成化,以克服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致使投资增加,以及克服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等弊病。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总价包干和“交钥匙”,其核心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应该指出,即使采用总价包干的方式,稍大一些的项目也难以用固定总价包干,而多数采用变动总价合同。

(2)国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组织。国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组织有如下几种可能的模式:

1)一个组织(企业)既具有设计力量,又具有施工力量,由它独立地承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任务(在美国这种模式较为常用)。

2)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为一个特定的项目组成联合体或合作体,以承担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任务(在德国和一些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模式较为常用,特别是民用建筑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往往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的项目联合体或合作体承担。待项目结束后项目联合体或合作体就解散)。

3)由施工单位承接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任务,而设计单位受施工单位的委托承担其中的设计任务。

4)由设计单位承接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任务,而施工单位作为其分包承担其中的施工任务。

(3)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从招标开始至确定合同价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业建设项目、民用建筑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各有其特点,但其从招标开始至确定合同价的基本工作程序是类似的,以下工作步骤仅供参考。

1)业主方自行编制,或委托顾问工程师编制项目建设纲要或设计纲要,它是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编制项目设计建议书的依据。项目建设纲要或设计纲要可包括如下内容:

a.项目定义。

b.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c.项目实施的技术大纲和技术要求。

d.材料和设施的技术要求等。

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编制项目设计建议书和报价文件。

3)设计评审。

4)合同洽谈,包括确定合同价。

在国际上,民用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的招标多数采用项目功能描述的方式,而不采用项目构造描述的方式,因为项目构造描述的招标依据是设计文件,而工程总承包招标时业主方还不可能提供具体的设计文件。

(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工作程序。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工作程序如下[《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

1)项目启动。在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下,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

2)项目初始阶段。进行项目策划,编制项目计划,召开开工会议;发表项目协调程序,发表设计基础数据;编制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试运行计划、财务计划和安全管理计划,确定项目控制基准等。

3)设计阶段。编制初步设计或基础工程设计文件,进行设计审查,编制施工图设计或详细工程设计文件。

4)采购阶段。采买、催交、检验、运输、与施工办理交接手续。

5)施工阶段。施工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现场施工,竣工试验,移交工程资料,办理管理权移交,进行竣工决算。

6)试运行阶段。对试运行进行指导和服务。

7)合同收尾。取得合同目标考核证书,办理决算手续,清理各种债权债务;缺陷通知期限满后取得履约证书。

8)项目管理收尾。办理项目资料归档,进行项目″崽结,对项目部人员进行考核评价,解散项目部。

(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资质要求。

4.施工任务委托的模式

施工任务的委托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单位施工,总包单位视需要再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配合施工。

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管理单位,业主方另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进行施工。

业主方不委托施工总包单位,也不委托施工总包管理单位,而平行委托多个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1)施工总承包。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单位,经业主同意,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将施工任务的一部分分包给其他符合资质的分包人。

施工总承包模式有如下特点:

1)投资控制方面。

a.一般以施工图设计为投标报价的基础,投标人进行投标报价较有依据。

b.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利于业主的总投资控制。

c.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可能会引发索赔。

2)进度控制方面。由于一般要等施工图设计全部结束后,业主才进行施工总承包的招标,因此,开工日期不可能太早,建设周期会较长。这是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最大缺点,限制了其在建设周期紧迫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应用。

3)质量控制方面。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4)合同管理方面。

a.业主只需要进行一次招标,与施工总承包商签约,因此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将会减小。

b.在很多工程实践中,采用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工总承包,而采用所谓的“费率招标”。

5)组织与协调方面。

(2)施工总承包管理。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业主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或由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作为施工总包管理单位,业主方另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但如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也想承担部分工程的施工,它也可以参加该部分工程的投标,通过竞争取得施工任务。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如下:

1)投资控制方面。

a.一部分施工图完成后,业主就可单独或与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共同进行该部分工程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投标报价和合同价以施工图为依据。

b.在进行对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时,只确定施工总承包管理费,而不确定工程总造价,这可能成为业主控制总投资的风险。

c.多数情况下,由业主方与分包人直接签约,这样有可能增加业主方的风险。

2)进度控制方面。不需要等待于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招标也可以提前,这样就有利于提前开工,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方面。

a.对分包人的质量控制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进行。

b.分包工程任务符合质量控制的“他人控制”原则,对质量控制有利。c.各分包之间的关系可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这样就可减轻业主方管理的工作量。

4)合同管理方面。

a.一般情况下,所有分包含同的招投标、合同谈判以及签约工作均由业主负责,业主方的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较大。

b.对分包人的工程款支付可由施工总包管理单位支付或由业主直接支付,前者有利于施工总包管理单位对分包人的管理。

5)组织与协调方面。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对所有分包人的管理及组织协调,这样就大大减轻业主方的工作。这是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3)施工总承包管理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比较。

1)工作开展程序不同。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工作程序是:先进行建设项目的设计,待施工图设计结束后再进行施工总承包招投标,然后再进行施工。而如果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可以不依赖完整的施工图,当完成一部分施工图就可对其进行招标。

2)合同关系。正如前述,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合同关系有两种可能,即业主与分包单位直接签订合同或者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与分包签订合同。

3)分包单位的选择和认可。一般情况下,当采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时,分包合同由业主与分包单位直接签订,但每一个分包人的选择和每一个分包含同的签订都要经过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认可,因为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要承担施工总体管理和目标控制的任务和责任。如果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认为业主选定的某个分包人确实没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而业主执意不肯更换分包人,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也可以拒绝认可该分包合同,并且不承担该分包人所负责工程的管理责任。而当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时,分包单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选择,由业主方认可。

4)对分包单位的付款。对各个分包单位的工程款项可以通过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支付,也可由业主直接支付,需要经过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认可。而当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时,对各个分包单位的工程款项,一般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支付。

5)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一样,既要负责对现场施工的总体管理和协调,也要负责向分包人提供相应的配合施工的服务。对于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供的某些设施和条件,如搭设的脚手架、临时用房等,如果分包人需要使用,则应由双方协商所支付的费用。

6)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合同价格。施工总承包管理合同中一般只确定施工总承包管理费(通常是按工程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一定百分比计取),而不需要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这也是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招标可以不依赖于施工图纸出齐的原因之一。分包合同一般采用单价合同或总价合同。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相比在合同价方面有以下优点:

a.合同总价不是一次确定,某一部分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再进行该部分施工招标,确定该部分合同价,因此整个建设项目的合同总额的确定较有依据。

b.所有分包都通过招标获得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对业主方节约投资有利。

c.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分包合同价对业主是透明的。

5.物资采购的模式

工程建设物资指的是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在国际上业主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有多种模式,例如,

(1)业主方自行采购。

(2)与承包商约定某些物资为指定供货商。

(3)承包商采购等。

1.2.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背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要求接受贷款的业主方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建设工程项目。

我国于1983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推行项目前期项目经理负责制。

我国于1988年开始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

1995年建设部颁发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与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人事部、建设部决定对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及施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2002年人事部和建设部颁布了人发〔2002〕111号《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

2003年建设部发出《关于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03〕86号)

“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企业,通过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充实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按照有关资质管理规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

“据对全国22个行业236家工程设计企业的不完全统计,自1993—2001年,完成工程项目管理853项,合同金额近500亿元”(引自王庆、逄宗展,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系列报道)。

为了适应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经人事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决定,对投资建设项目高层专业管理人员实行职业水平认证制度。2004年人事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国人部发〔2004〕110号关于印发《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认证制度暂行规定》和《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2006年6月发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外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建设工程领域,并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在大学开设了与工程管理相关的专业。

项目管理的应用首先在业主方的工程管理中,而后逐步在承包商、设计方和供货方中得到推广。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兴起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业主,但它也服务于承包商、设计方和供货方。

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FIDIC)于1980年颁布了《业主方与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管理合同条件》(FIDIC IGRA 80PM)。该文本明确了代表业主方利益的项目管理方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责任。

在许多国家项目管理由专业人士——建造师担任。建造师可以在业主方、承包商、设计方和供货方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教育、科研和政府等部门从事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工作。建造师的业务范围并不限于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包括项目决策的管理和项目使用阶段的物业管理(设施管理)工作。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30多年来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该学科的第一代,其第二代是program management(尚没有统一的中文术语,指的是多个相互有关联的项目的项目管理),第三代是portfolio management[尚没有统一的中文术语,指的是多项目(不一定有关联)的组合管理],第四代是change management(尚没有统一的中文术语,指的是变更管理)。

将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development management,DM)、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PM)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FM)集成为项目全寿命管理(lifecycle management)。其含义如图1.7所示。

图1.7 项目全寿命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MIS)和项目信息门户(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PIP),即业主和项目各参与方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工程管理等。

1.3 认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1.3.1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指公路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的全面管理。这些管理工作还可以分为各种职能管理工作,如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施工和养护方面的组织与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业企业对某项具体建设项目的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1)施工项目管理范围。投标承包决策、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竣工。

(2)施工项目管理目的。实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施工合同目标,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

(3)施工项目管理技术。合同管理方面、质量管理方面、进度管理方面、成本管理方面、安全管理方面、信息管理方面等。

1.3.2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以下主要特点:

(1)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施工企业(或是受施工企业委托对项目管理的某个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的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不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它们对项目的管理分别称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

(2)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管理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准备、施工以及交工验收、保修等。由于施工项目多样性、固定性及体形庞大等特点,施工项目管理具有先有交易活动,后有“生产成品”,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很难分开等特殊性。

(3)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中按阶段变化的。由于施工项目各阶段管理内容差异大,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要使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效益。

(4)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由于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单件性)、流动性、露天工作、工期长、需要资源多,且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工作才能保证施工活动顺利进行。主要强化办法是优选项目经理,建立调度机构,配备称职的调度人员,努力使调度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建立起动态的控制体系。

1.3.3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1.建立道路施工项目管理机构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由企业法定代表人采用适当的方式选聘称职的施工项目经理。

(2)根据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原则,结合工程规模、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权限和利益。

(3)在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制定施工项目经理部管理制度。

2.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1)在工程投标前,由企业管理层编制施工项目管理大纲(或以“施工组织总体设计”代替),对施工项目管理自投标到保修期满进行全面的纲领性规划。

(2)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以“施工组织设计”代替),对施工项目管理从开工到交工验收进行全面的指导性规划。

3.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

在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进行控制,以实现项目的各项约束性目标。控制的基本过程是:

(1)确定各项目标控制标准。

(2)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检查、对比,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3)将衡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有偏差,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4.对项目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技术和资金(即5M),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有:

(1) 分析各生产要素的特点。工程施工生产要素,即人;材料、半成品;机具设备;技术工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过程所不可或缺的资金、信息及环境要素的投入等。

1)施工劳动力。建筑业劳动用工的特点:需求大、波动性、流动性。

企业内部劳动作业层或劳务分包商通过劳务合同,建立与项目经理部的劳务发包与承包关系,实行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核算,协调和监督下展开作业技术活动。

2)施工机械设备。通常应结合具体工程的情况,根据施工经验和有关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做出优化配置的选择方案,通过施工过程各类机械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的分析,合理安排和调度,调整和改善机械设备利用率。

3)建筑材料、构配件。从管理角度,对材料构配件的采购、加工、供应、运输、验收、保管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的考虑,有序适量地分批进场,控制堆场或仓库面积,均衡消耗。

4)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和组织方法的共性,因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的不同,施工方案总体上说是各不相同的。

5)施工环境。施工环境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劳动作业环境及管理环境。

(2)按一定的原则、方法,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评价。

(3)对施工项目各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生 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是如何科学安排现场的生产要素,随时根据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适时、适量、适比例、适位置地配置或投入生产要素,满足工程施工进度、质量的要求,并与各种施工环境保持协调关系,最终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5.施工项目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的水平直接涉及项目管理及工程施工的技术组织效果和目标实现。因此,要从工程投标开始,加强工程承包合同的策划、签订、履行和管理。同时,还必须注意搞好索赔,讲究方法和技巧,提供充分的证据。

6.施工项目信息管理

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和施工项目目标控制、动态管理、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对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和使用,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施工现场管理

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管理,以达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之目的。

8.组织协调

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进行组织协调,沟通和处理好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关系,排除种种干扰和障碍。协调为有效控制服务,协调和控制都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1.3.4 施工项目管理程序

施工项目管理程序见表1.3。

表1.3 施工项目管理程序表

续表

1.3.5 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区别

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区别见表1.4。

表1.4 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区别

1.4 认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

1.4.1 公路施工组织研究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施工过程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生产活动。对于任何一个工程施工现场,都要组织各类专业施工操作工人和相当数量的建筑材料、设备等有条不紊地投入到各个施工过程中,组织各类专业工人投入施工,组织各种材料、制品、构配件的采购、运输、存放、供应,组织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出现场、安装调试、维修保养和使用,布置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临时房屋、仓库、堆料场以及现场的临时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等设施。

工程施工组织就是针对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工程施工过程的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研究如何组织、计划一项拟建工程的全部施工,制定出多种可行的施工方案,再依据从中选定的最优施工方案编制而成的规划和指导拟建工程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以期使拟建工程施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2 公路施工组织的研究的对象

公路施工组织是研究公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诸要素之合理组织的学科。具体说就是一个具体的建筑产品(建设项目、单位工程等)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的诸要素,即直接使用的建筑工人、施工机械、建筑材料、构件等的组织问题。

施工组织研究的就是如何根据公路建设的特点。从人力、资金、材料、机械、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均衡地施工,使整个工程达到时间上耗费少、工期短;质量上精度高、功能好;经济上资金省、成本低的目的。

1.4.3 公路施工组织的主要任务

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是由许许多多的施工过程或工序组成;每一个施工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因此,任何一个施工项目,通常都有许多可行的施工方案供施工人员选择,但不同的施工方案其经济效果各不相同。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特点和工期长短,工人的素质、数量,机械化、预制化程度,材料供应及运输状况等各项条件,从经济与技术统一的全局出发,从多种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各项建设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从施工的全局出发,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科学地协调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时间等五大施工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施工单位、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在规定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合理地设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达到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生产,使工程施工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安全、低成本、高速度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公路施工的具体任务是:

(1)确定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

(2)计算工程数量、合理部署施工力量,确定劳动力、机械台班、各种材料、构件等的需要量和供应方案。

(3)确定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机具。

(4)安排施工顺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5)确定工地上的设备停放场、料场、仓库、办公室、预制场地等的平面布置。

(6)制定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的有效技术措施。

1.4.4 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关系

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经过投资决策、计划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工作,才能最终形成满足特定使用功能和价值要求的建筑或土木工程产品,投入生产或使用。

要点提示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组织是管理的职能之一。

(1)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是贯穿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计划、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各项职能。

施工组织就是在充分理解建设意图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的深入调查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和项目管理。

(2)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核心内容,指导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目标控制。

(3)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要求:

1)要熟悉工程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工作程序。

2)要掌握施工生产要素及其优化配置与动态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3)要能正确而灵活地应用组织理论选择组织管理模式,应用组织机制有效实施目标控制。

1.5 认识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结构

【任务】 认知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结构、内容要求及依据

1.5.1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任务及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

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能保证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全局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程、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自 然、环境、地质等),统筹考虑施工活动巾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等五个主要因素后,对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等作出的科学合理的安排。

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使工程建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施工,以达到工期短、质量好、资金省、施工安全的效果。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施工企业创造尽可能大的利润。

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长期沿用下来的名称,西方国家一般称为施工计划工程项目管理计划。

关键:依客观条件选择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方法。

2.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项要求,选择经济、合理、有效地施工方案;确定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拟定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采用最佳的劳动组织,合理确定施工中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等的需要量;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空间及拟定各种临时设施,以确保全面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项目。

3.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是沟通工程设计和施工之间的桥梁,它既要体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可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又要符合施工活动的客观规律,对建设项目的施工全过程起到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

(2)施工组织是投标书和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指导工程投标与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作用。

(3)施工组织设计也是指导拟建工程从施工准备到施工完成的组织、技术、经济的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文件,对施工全过程起指导作用,是工程建设人员进行施工生产活动的行动纲领。

(4)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期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取得好的施工经济效益,施工组织设计统一规划和协调复杂的施工活动,对现场组织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是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指导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

2)施工组织设计为拟建工程项目所确定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施工顺序等,是指导开展紧凑、有序施工活动的技术依据。

3)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计划起决定和控制作用。施工计划是根据施工企业对建筑市场所进行科学预测和中标为结果,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不同时期应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计划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而施工组织设计是按具体的拟建工程项目开竣工时间编制的指导施工的文件。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计划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编制施工计划的基础,反过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又应服从施工计划,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据。

4)施工组织设计所提出的拟建工程项目的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直接为物资组织供应工作提供数据。

5)施工组织设计对现场所作的规划和布置,为现场的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并为现场平面管理提供了依据。

6)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合理地确定各种临时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

7)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主动调整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事先予以解决或排除,从而提高了施工的预见性,减少了盲目性,使管理者和生产者做到心中有数,为实现建设目标提供技术保证。

因此,编好施工组织设计,就可以按科学的程序组织施工,建立正常的施工秩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和各种技术物资的供应,协调各施工单位之间、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以及平面、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上的安排之间的合理关系。使施工人员心中有数,工作处于主动地位。

(5)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领导、职能部门全面布置施工活动、指挥生产开展工作、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调配、进行项目管理、控制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等目标的依据。

(6)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依据,是施工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施工生产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

(7)施工组织设计为工程施工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现场管理明确了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对于能否优质、高效、按时、低耗地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务起着保障性的作用。

1.5.2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类型

1.按编制时间分类

按编制时间可分为标前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和标后施工组织设计。

标前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阶段以招标文件为依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为了满足标制投标书和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需要而编制的,建筑施工单位为了使投标书具有竞争力以实现中标,必须编制标前施工组织设计,对投标书的内容进行规划和决策,作为投标的文件的内容之一。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水平即是能否中标的关键因素,又是总包单位招标和分包单位招标书的重要依据。它还是承包单位进行合同谈判`提出要约和进行成若的根据和理由,是以订合同文件中相关条款的基础资料。

标后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满足施工准备和施工的需要而编制的,强调的是可操作性,同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1)投标和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同点。

1)针对的项目相同。若中标,则存在的两份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同一项目的。若没中标,则不存在标后施工组织设计了。

2)最终目的统一,都是为了既好又快地建成该工程项目。

3)编制基本原则、方法、内容相同。

(2)投标和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同点。

1)编制依据不同。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是业主的招标文件(含设计图纸)、国家和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规范、现场踏勘调查得到的相关资料以及标前的业主补遗等资料。

工程中标后,承包商必须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施工合同要求,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和项目管理的需要,编制标后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具有法律的约束作用;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深化和完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能够作为承发包双方对工程施工监督和管理的依据。

2)应用目的不同。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书的组成部分,是编制投标报价的依据,目的是使招标单位了解投标单位的整体实力以及在本工程中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得以中标。而标后施工组织设计是围绕一个工程项目或一个单项工程,规划整个施工进程、各施工环节相互关系的战略性或战术性布置。

3)编制条件和时间不同。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书编制前着手编写,由于受报送投标书的时间限制,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时间很短。而中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签约后开工前着手编写,编制时间相对较长。因此针对这种特点,平时要注重两类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同素材的搜集与积累。例如,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防止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工程质量检测的设备;国家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广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文明施工现场措施;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及保证体系等。

4)编制者、阅读对象不同。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一般主要由企业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编写,文字叙述上规划性、客观性强。标后施工组织设计,一般主要由工程项目部的技术管现人员编写,文字叙述上具体直观、作业指导性强。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供招标单位及相关人员评标、定标的投标文件,阅读者基本上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或领导,要求施工组织设计要有较高的水准。

标后施工组织设计主要面向项目执行群体,考虑的重点是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施工安全可靠性,同样还要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毕后的经济效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就是指导实施项目的施工队伍怎么组织施工、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如何实施等方面。关键突出在工序和方法工艺上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限定,是一种指导性的、但也是纲领性的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针对的是具体实施项目的施工人员,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力求简单易懂,对方案方法的描述上语气必须明确、肯定。

5)内容结构、侧重点不同。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好坏的最终衡量标准就是看在评标时能否取得最高评分,因此其内容结构与顺序的编排也应吻合招标中文件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对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要求的内容,每一条都不得遗漏,因给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总分就是所要求的各条之分配分数之和,丢一条,本条得分就等于零。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要求但应该包括的内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增补进去。这样做既能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具完整性,又可以避免因招标文件不严谨完善造成投标人丢分的现象发生。同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顺序、编制序号也最好与招标文件表示的序号一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评标者在评分时能对照招标文件要求对号入座,不致发生疏忽错误,也能避免投标人在紧张做标时间可能出现的丢缺项错误而失分;对于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则无上述限制,也不会引起上述后果。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书的组成部分,因此须根据评标办法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来确定内容的幅度和深度。对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插图、表格、版面设计、装订等更应该优于中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水平。出于保密的目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涉及的一些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只需点到为止,达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即可。而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则相反,因属于对内使用,是直接用于指导施工,又属新知识,需让操作者明了,这就必须对之详述。

2.按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划分

(1)规划性施工组织设计。这是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也称初步施工组织设计。规划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结合结构设计计算和编制概、预算的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法其结构内力不同,施工方法不同,选择的施工机械不同,施工荷载也就不同。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构成了结构设计各内力计算的基本条件,也是编制概、预算的重要依据。

初步的施工组织设计只能制定工程施工的轮廓计划、初步拟定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的时间安排。

(2)指导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明确指出:“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涵盖整个项目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调查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开始,建设单位应就保证质量、安全、工期、投资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方案进行研究和论证,提高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应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控制性工程要加强动态管理,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根据建设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建设项目管理目标。

工程招标时,建设单位应将批准后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纳入招标文件,将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纳入工程合同。

施工单位应依据施工合同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对工地布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机具材料配备、劳动组织、质量、安全、工期等进行的详细安排,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内部编制施工现场计划的基础。

(3)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技术、经济和组织等活动的综合性文件,同时是使施工能按连续性、均衡性、节奏性、协调性和经济性进行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对施工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规定,承包人在中标后开工前,应根据图纸资料和有关合同条款,编制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规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的要求、业主对工程的各项要求、设计图纸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研究工程合同文件、现场环境的客观情况和施工特点的基础上,从协调施工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空间等三个要素着手而制定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规划和部署了工程全部的施工生产活动,是对施工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承包人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循环作业,并做好机具选型配套工作和材料的供应保障工作,使施工按预定的计划进行;就可以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组织生产活动,建立正常、有效的施工秩序;可使项目领导和作业班组对施工活动做到心中有数,预测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事先做好准备;主动调整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为工程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提供最优方案,从而使施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果。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对工程进行全面、合理、有计划地组织施工,使设计意图变为现实,按质、按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3.按编制对象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种。

(1)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一个建筑群或一个建设项目为编制对象,用以指导整个建筑群或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明确: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施工组织总设计一般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被批准之后,由总承包企业的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编制。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一个交工系统)为编制对象,用以指导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对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对于已经编制了施工组织总设计的项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进一步具体化,直接指导单位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经济活动。

(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分部工程为编制对象,用以具体实施其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同时进行,并由单位工程的技术人员负责编制。

(4)施工方案。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施工方案在某些时候也被称为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但考虑到通常情况下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施工组织设计的某些内容在施工方案中不需赘述。

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之间有以下关系,施工组织总设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全局性战略部署,其内容和范围比较概括;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控制下,以施工组织总设计和企业施工计划为依据编制的,针对具体的单位工程,把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具体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企业施工计划为依据编制的,针对具体的分部分项工程,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具体化,它是专业工程具体的组织施工的设计。

1.5.3 认识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组成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

常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内容的对比如下: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如一个工厂、一个机场、一个道路工程(包括桥梁)、一个居住小区等]而编制的。它是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战略部署,是指导全局性施工的技术和经济纲要。

(1)编制说明.对所编制的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简略、概要的说明,其作用是使审批者和使用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该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概貌。

(2)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应以下列内容作为编制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3)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4)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

5)工程设计文件。

6)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7)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3)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应包括项目主要情况和项目主要施工条件等。

1)项目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a.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

b.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和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c.项目设计概况。

d.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

e.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对项目施工的重点要求。

f.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2)项目主要施工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简要介绍项目建设地点的气温、雨、雪、风和雷电等气象变化情况以及冬、雨期的期限和冬季土的冻结深度等情况。

b.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简要介绍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变化和绝对标高,地质构造、土的性质和类别、地基土的承载力,河流流量和水质、最高洪水和枯水期 期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含水层的厚度、流向、流量和水质等情况。

c.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 物情况。

d.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

e.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简要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材料、特殊材料和生产工艺设备供应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

f.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根据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情况,按照施工需求描述相关资源提供能力及解决方案。

g.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4)总体施工部署。

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总体施工做出下列宏观部署:

a.确定项目施工总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目标。

b.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确定项目分阶段(期)交付的计划。

c.确定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合理顺序及空间组织。

根据上款确定的项目分阶段(期)交付计划,合理地确定每个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划分各参与施工单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各单位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确定综合的和专业化的施工组织,保证先后投产或交付使用的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

2)对于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简要分析。

3)总承包单位应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并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表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应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素质和地域范围确定。

4)对于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根据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规划并采取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来满足工期和质量等要求。

5)对主要分包项目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应提出明确要求。

(5)施工总进度计划。

1)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按照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依据施工合同、施工进度目标、有关技术经济资料,并按照总体施工部署确定的施工顺序和空间组织等进行编制。

2)施工总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编制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图),分期(分批)实施工程的开、竣工日期、工期一览表等。施工总进度计划宜优先采用网络计划,网络计划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网络计划技术》GB/T 13400.1~3及行业标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 121的要求编制。

(6)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1)总体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应根据施工开展顺序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编制总体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2)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应满足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需要。技术准备包括施工过程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等;现场准备包括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如临时生产、生活用房,临时道路、材料堆放场,临时用水、用电和供热、供气等的计划;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3)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a.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总用工量、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劳动力配置计划。

劳动力配置计划应按照各工程项目工程量,并根据总进度计划,参照概(预)算定额或者有关资料确定。目前施工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已普遍实行管理层和劳务作业层的两层分离,合理的劳动力配置计划可减少劳务作业人员不必要的进、退场或避免窝工状态,进而节约施工成本。

b.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

(b)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施工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

物资配置计划应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物资的计划总量及进、退场时间。物资配置计划是组织建筑工程施工所需各种物资进、退场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物资配置计划既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可降低工程成本。

(7)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组织总设计要制定一些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这些工程通常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整个项目的完成起关键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影响全局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

制定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技术和资源的准备工作,同时也为了施工进程的顺利开展和现场的合理布置,对施工方法的确定要兼顾技术工艺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

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涉及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2)对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应进行简要说明。

(8)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a.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b.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c.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d.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筑物和既有设旌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

e.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分离设置。

f.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g.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会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a.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期)的总平面布置图。

b.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附必要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按照项目分期(分批)施工计划进行布置,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一些特殊的内容,如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布置等,当总平面布置图不能清晰表示时,也可单独绘制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绘制应有比例关系,各种临时设施应标注外围尺寸,应有文字说明。

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a.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b.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c.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储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

d.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e.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现场所有设施、用房等应用总平面布置图表述,避免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位工程(如一栋楼房、一个烟囱、一段道路、一座桥、一座隧道等)为对象编制的,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根据施工图设计进行编制,用以直接指导单位工程的施工活动,是施工单位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季、月、旬施工计划的依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不同,其编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不同。对于简单的工程,一般只编制施工方案,并附以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

(1)编制说明。对所编制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简略、概要的说明,其作用是使审批者和使用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概貌。

(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的内容应尽量采用图表进行说明。

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2)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

b.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总承包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c.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

d.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

e.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3)根据建筑设计文件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防护工程、机电工程等工程的进行简介描述。

4)项目主要施工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b.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c.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d.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

e.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

f.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

g.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3) 施工部署。

1)工程施工目标应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对工程管理目标的要求确定,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定的总体目标。

当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补充时,其各项目标的确立应同时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立的施工目标。

2)施工部署中的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其进度安排应明确说明,施工顺序应符合工序逻辑关系。

b.施工流水段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划分;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80/1—2004)的划分进行。

c.施工部署应对本单位工程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做出统筹安排,对施工过程的里程碑节点进行说明。

d.施工流水段划分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进行合理划分,并应说明划分依据及流水方向,确保均衡流水施工。

3)对于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分析,包括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

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不同工程和不同企业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某些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可能已通过有关专家论证成为企业工法或企业施工工艺标准,此时企业可直接引用。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选择应着重考虑影响整个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复杂或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部(分项)工程。

4)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与施工组织总设计相同,并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划分。

5)对于工程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对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应提出技术及管理要求。

6)对重要分包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要求及管理方式应进行简要说明。

(4) 施工进度计划。

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部署在时间上的体现,反映了施工顺序和各个阶段工程进展情况,应均衡协凋、科学安排。

2)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一般工程画横道图即可,对工程规模较大、工序比较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通过对各类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选择最优方案。

(5)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a.技术准备应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等。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在施工前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编制完成;对需要编制的主要施工方案应制定编制计划。

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及工程规模、进度等实际情况制定。

样板制作计划应根据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

b.现场准备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工程实际需要,准备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

c.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2)资源配备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a.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确定各施工阶段用工量。

(b)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配置计划。

b.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工程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b)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应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与施工组织总设计相比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资源配置计划相对更具体,其劳动力配置计划宜细化到专业工种。

(6) 主要施工方案。

1)单位工程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80/1—2004)的划分 原则,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

2)对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应进行必要的验算和说明。

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工艺、工法等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描述,施工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兼顾的原则。

(7)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参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并结合施工组织总设计,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绘制。

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也称为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设计,或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设计]是针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技术复杂的,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础、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特大构件的吊装、大量土石方工程、定向爆破工程等为对象编制的,其内容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是直接指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依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

(2)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3)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

(5)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6)技术组织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施工措施。

(7)作业区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

4.施工方案编制的内容

施工方案适用于单位工程总工程量不大而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技术及质量要求较高,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某 一分部(分项)工程或专业工程。

(1)施工方案包括下列两种情况:

1)专业承包公司独立承包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所编制的施工方案。

2)作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由总承包单位编制的分部(分项)工称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由总承包单位编制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其工程概况可参照本节执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已包含的内容可省略。

(2)施工方案编制的内容。

1) 工程概况。

a.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b.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名称,工程参建单位的相关情况,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等。

c.设计简介应主要介绍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内容和相关要求。

d.工程施工条件应重点说明与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相关的内容。

2) 施工安排。

a.工程施工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和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要求。

b.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流水段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

c.针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施工安排并简述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

d.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并应符合总承包单位的要求。

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规模、特点、复杂程度、目标控制和总承包单位的要求设置项目管理机构,该机构各种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完善项目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3)施工进度计划。

a.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安排,并结合总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内容应全面、安排合理、科学实用,在进度计划中应反映出各施工区段或各工序之间的搭接关系、施工期限和开始、结束时间。同时,施工进度计划应能体现和落实总体进度计划的目标控制要求;通过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进度计划进而体现总进度计划的合理性。

b.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a.施工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技术准备。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图纸深化和技术交底的要求、试验检验和测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以及与相关单位的技术交接计划等。

(b)现场准备。包括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的准备以及与相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接的计划等。

(c)资金准备。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等。

施工方案针对的是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除了要完成本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外,还需注重与前后工序的相互衔接。

b.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劳动力配置训划。确定工程用工量并编制专业工种劳动力计划表。

(b)物资配置计划。包括工程材料和设备配置计划、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以及计量、测量和检验仪器配置计划等。

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a.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核算,对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明确施工工艺要求。

施工方法是工程施工期间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等。它直接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以及工程成本。本条所规定的内容应比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更细化。

b.对易发生质量通病、易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工程(工序)等应做出重点说明。

c.对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应通过必要的试验或论证并制定计划。

对于工程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可以采用目前国家和地方推广的,也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由企业创新;对于企业创新的技术和工艺,要制定理论和试验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鉴定评价。

d.对季节性施工应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气候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资料,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

5.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施工管理计划应包括进度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安全管理计划、环境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以及其他管理计划等内容。

要点提示

施工管理计划在目前多作为管理和技术措施编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这是施工组织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施工管理计划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取舍。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各项管理计划可单独成章,也可穿插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应章节中。在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本中,主要是指进度控制措施、质量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等内容。

各项管理计划的制定,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有所侧重。

(1)进度管理计划。

1)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应按照项目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施工顺序,保证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顺利衔接。

不同的工程项目其施工技术规律和施工顺序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工程项目,其施工顺序也难以做到完全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特点,按照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组织关系,解决各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先后顺序和搭接问题,以达到保证质量、安全施工、充分利用空间、争取时间、实现经济合理安排进度的目的。

2)进度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对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逐级分解,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保证最终工期目标的完成。

b.建立施工进度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c.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制定进度管理的相应措施,包括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合同措施等。

d.建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机制,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偏差,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赶工措施。

e.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协调措施,减少外部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2) 质量管理计划。

1)质量管理计划可参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在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施工单位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建立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以独立编制质量计划,也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并编制质量计划的内容。质量管理应按照PDCA循环模式,加强过程控制,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工程质量。

2)质量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按照项目具体要求确定质量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质量指标应具有可测量性。

b.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c.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技术保障和资源保障措施,通过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d.建立质量过程检查制度,并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e.质量管理计划的一般内容为:

(a)制定具体的项目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不低于工程合同明示的要求;质量目标应尽可能地量化和层层分解到最基层,建立阶段性目标。

(b)应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中各重要岗位的职责,与质量有关的各岗位人员应具备与职责要求匹配的相应知识、能力和经验。

(c)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这些措施包含但不局限于:原材料、构配件、机具的要求和检验,主要的施工工艺、主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夏期、冬期和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重点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工作场所环境以及劳动力和资金保障措施等。

(d)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的过程方法要求,将各项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质量过程检查、验收以及质量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对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出规定,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保障各工序和过程的质量。

(3) 安全管理计划。

1)安全管理计划可参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在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建立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计划应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

2)安全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确定项目重要危险源,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b.建立有管理层次的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c.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资源配置。

d.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e.针对项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计划。

f.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

g.建立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并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危害)通常分为七大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倒塌、火灾爆炸、触电、窒息中毒。安全管理计划应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3)现场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

(4) 环境管理计划。

1)环境管理计划可参照《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在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各地方政府也不断出台新的环境监管措施,环境管理计划已成为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施工单位,环境管理计划应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内,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

2)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确定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制定项目环境管理目标;建立项目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b.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源配置。

c.制定现场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

d.建立现场环境检查制度,并对环境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污染、垃圾污染、建筑施工中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和强烈的振动光污染、放射性污染、生产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

应根据建筑工程各阶段的特点,依据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3)现场环境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

(5)成本管理计划。

1)成本管理计划应以项目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编制。

2)成本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根据项目施工预算,制定项目施工成本目标。

b.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项目施工成本目标进行阶段分解。

c.建立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d.采取合理的技术、组织和合同等措施,控制施工成本。

e.确定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制定必要的纠偏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

成本管理和其他施工目标管理类似,开始于确定目标,继而进行目标分解,组织人员配备,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纠偏,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3)必须正确处理成本与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成本管理是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同时进行的,是针对整体施工目标系统所实施的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要协调好与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的关系,不能片断强调成本节约。

(6)其他管理计划。特殊项目的管理可在本规范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其他管理计划,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实施处于全面的受控状态。

1)其他管理计划宜包括绿色施工管理计划、防火保安管理计划、合同管理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计划、创优质工程管理计划、质量保修管理计划以及对施工现场人力资源、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管理计划等。

2)其他管理计划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复杂程度加以取舍。

3)各项管理计划的内容应有目标,有组织机构,有资源配置,有管理制度和技术、组织措施等。

6.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计划工期的要求,并作为对投标文件进行详细评审的重要依据。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按以下要点编制:

(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宜精练、内容具有针对性,总体控制在3万字以内。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及保证措施。

7)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9)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附表一 施工总体计划

附表二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附表三 工程管理曲线

附表四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七 临时占地计划表

附表八 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

附表九 合同用款估算表

7.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承包人在开工前,应根据图纸资料和有关合同条款,编制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

(1)编制说明。

(2)编制依据。

(3)工程概况。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工程施工的总体部署。

(6)大型临时工程。

(7)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8)施工进度计划。

(9)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10)各项资源需要量及进场计划。

(11)资金需要量计划。

(12)季节性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13)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4)降低成本措施。

(15)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及保证措施。

(18)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9)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2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21) 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

附表一 施工总体计划

附表二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附表三 工程管理曲线

附表四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七 临时占地计划表

附表八 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

附表九 合同用款估算表

1.5.4 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1.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的程序。

(2)坚持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合理的施工顺序,重点突出控制工期的工程项目,保证重点,统筹安排。

(3)尽可能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置现场,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实现均衡、连续的施工,达到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4)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科学安排冬雨季施工项目。

(5)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的要求。

(6)积极开发、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和新设备。

(7)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合理储备物资,减少物资的重复运输;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减少用地,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8)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

(9)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2.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技术经济指标,其中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指各地方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和相关规定。

(3)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4)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投标文件。

(5)工程设计文件。

(6)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7)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

(1)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物资装备管理人员、工程质检人员学习、熟悉合同文件和设计文件,将编制任务分工落实,限时完成并应有考核措施。

(2)施工组织设计应有目录,并应注明各部分的编制者。

(3)尽量采用图表和示意图,图文并茂,文字简练,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4)应附缩小比例的工程主要结构物平面和立面图。

(5)若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可附上必要的地质资料(图、岩土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6)多人合作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工程技术主管统一审核,以免重复叙述或遗漏等。

(7)如果选择的施工方案与投标时的施工方案有较大差异,应将选择的施工方案征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认可。

(8)一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收齐图纸后一个月内完成,重大工程项目在两个月内完成或按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时间完成。

(9)编制完成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整洁,并装订成册,签认明确。

4.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程序

(1) 编制步骤。

1) 研究分析合同文件和设计文件,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做好编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图1.8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

2) 确定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3) 对设计文件进行核对,复核计算工程数量。

4) 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施工方法,确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

5)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6) 确定临时工程、供水、供电和供热计划。

7) 计算人工、材料、机具及试验检测设备等各项资源的需要量,计算资金需要量,制定相应供应计划。

8) 编制主要工程或重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9) 制定工地运输组织方案。

10) 编制主要工程及重点工程施工计划。

11)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12)编制技术、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措施计划。

13) 编写说明书。

(2) 编制程序。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如图1.8所示。

要点提示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有些顺序不可逆转

(1)拟订施工方案后才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进度的安排取决于施工的方案)。

(2)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后才可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资源需求量计划要反映各种资源在时间上的需求)。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有些顺序应该根据具体项目而定

如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和拟定施工方案,两者有紧密的联系,往往可以交叉进行。

5.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应遵循的规定

(1)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可根据需要分阶段编制和审批。

(2)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3)由专业承包单位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由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有总承包单位时,应由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准备案。

(4)规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

审批流程如图1.9所示。

图1.9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流程图

6.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 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 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 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 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 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2)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最新审批后实施。

(3) 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交底;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适时调整。

(4) 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的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或补充。

a.当工程设计图纸发生重大修改时,如地基基础或主体结构的形式发生变化、装修材料或做法发生重大变化、机电设备系统发生大的调整等,需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对工程设计图纸的一般性修改,根据变化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补充;对工程设计图纸的细微修改或更正,施工组织设计则不需调整。

b.当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开始实施或发生变更,并涉及工程的实施、检查或验收时,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

c.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原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已不能正确地指导施工,需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

d.当施工资源的配置有重大变更,并且影响到施工方法的变化或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境、造价等造成潜在的重大影响,需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

e.当施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如施工延期造成季节性施上方法变化,施工场地变化造成现场布置和施工方式改变等,致使原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已不能正确地指导施工,需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

2)经过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原则上需经原审批级别重新审批。

3)施工组织设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归档。

7.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参考资料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80/1—2004)。

(2)《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5)《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8)《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2003)。

(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