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力矢与力矩
1.力矢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F,当发生平移后,并不改变对刚体的移动效应。这一事实说明力的移动效应是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与其作用点无关。将由力的大小和方向所确定的矢量称为力矢。力矢反映了力的移动效应。力矢是一个自由矢量,而力是一个定位矢量。
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矢量在平面内可以有任何方向,为了便于分析,在平面内设置相互垂直的坐标轴(x轴和y轴),任意方向的力矢都可以用x轴和y轴两方位的分力矢表达,如图2.1所示(F=Fx+Fy)。而每一个分力矢的指向只可能有两个,要么与轴的正向相同,要么与轴的正向相反。因此,沿轴方向的分力矢可用一个代数量反映,当分力矢的指向与相应的轴正向相同时用正值,反之取负值。图2.1(a)所示力矢Fx、Fy对应的代数值为Fx>0、Fy>0;图2.1(b)所示力矢Fx、Fy对应的代数值为Fx<0、Fy<0;由力F的起点A和终点B分别向x轴引垂线,得垂足a、b,则线段ab的长度加上相应的正负号,定义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即Fx=±ab;同理,力F在y轴上的投影为Fy=±a′b′。投影的正负号规定如下:若从力矢起点投影到终点投影的方向与轴正向一致,投影取正号;反之,取负号。由图2.1可知,若取力F作用线与x轴所夹锐角为α,投影Fx和Fy可用下列式子计算。
图2.1
由力矢可以求得投影,由投影是否可以求得力矢,回答是确定的。则该力矢F的大小F和方位角α可由式(2.2)确定:
力矢F的指向可由投影Fx和Fy的正负号确定。若Fx>0、Fy>0,力矢F指向第一象限;Fx<0、Fy>0,力矢F指向第二象限;Fx<0、Fy<0,力矢F指向第三象限;Fx>0、Fy<0,力矢F指向第四象限。
图2.2
应当注意的是:力的投影Fx、Fy与力的分力Fx、Fy是不同的,力的投影Fx、Fy是代数量,而力的分力Fx、Fy是矢量。只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力沿坐标轴方位的分力大小与力在该轴上投影的绝对值大小相等。
力矢反映了力的平移效应,力的投影完全可以反映力矢,因此,力的投影完全反映了力的移动效应。
例题2.1 已知F1=50kN,F2=60kN,F3=80kN,F4=100kN,各力方向如图2.2所示。试分别求出各力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解:由式(2.1)可得
3.力对点之矩
当用扳手拧螺栓时,在扳手A点需加力F,将使扳手和螺母一起绕螺母中心O转动,如图2.3(a)所示。力F使扳手绕O点转动的效应,不仅与力F的大小成正比,而且还与点O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成正比。另外,力的方向不同,扳手绕点O转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因此,可以用力F的大小与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的乘积,再冠以正负号来衡量力F使物体绕点O转动的效应,称为力F对点O之矩,简称力矩。用符号MO(F)表示,即
图2.3
其中,点O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矩心O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力F与矩心O所确定的平面称为力矩平面。式(2.3)中A△OAB表示三角形OAB的面积,即由力的起点A、终点B和矩心O构成的面积,如图2.3(b)所示。
由式(2.3)可以看出,在平面力系中,力矩是代数量,其正负号规定为: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力矩为负。将力的箭头向矩心一侧偏转后即可判定转向。力矩的单位为N·m或kN·m。
由力矩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力对点之矩不仅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且与矩心位置有关。同一个力对不同的矩心,其力矩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描述力矩时,必须要明确矩心。
(2)当力的大小为零(即F=0)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即力臂d=0)时,力矩恒等于零。
(3)当力沿其作用线滑动时,不改变力对指定点之矩。
力矩反映了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当一个力确定之后,这个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就完全确定;力的作用线将平面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顺转区,另一部分为逆转区;区域内的每一个点距力作用线越远,力对点的转动效应越大,反之越小,而作用线上的转动效应为零,如图2.3(b)所示。
力对物体的运动效应可以分为移动效应和转动效应,其中力对物体的移动效应用力矢来度量,而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则用力对点之矩来度量。对刚体而言,一个力的力矢和对某点之矩已知后,这个力完全可以确定。因此,一个力可由其力矢和对某点之矩来反映。
4.合力矩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于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即
图2.4
证明:由力F1和力F2组成作用在A点的一汇交力系,其合力为FR。如图2.4所示,以力作用点A和矩心O的连线OA为底边,分别以两个分力、合力为邻边可作三个三角形(△OAB、△OAC、△OAD),如图2.4所示。则△OAC的高为CE,△OAD的高为DG,△OAB的高为BK。过B点作OA的平行线交于CE上的点H。由几何关系可知:
根据力对点之矩的定义,由式(2.3)可得
将式(2.5)代入式(2.6)得
定理得证。
在工程计算中,求一个力对某点之矩时,当力臂难以计算时,可将这一力分解成便于确定力臂的两个分力,再应用合力矩定理求解力对点之矩,这样往往可给计算带来很大方便。
例题2.2 试计算图2.5中力F对A点之矩。
解:本例可有两种解法。
1.由力矩的定义计算力F对A点之矩。
先求力臂d。由图中几何关系得
图2.5
所以
2.根据合力矩定理计算力F对A点之矩。
将力F在C点分解为正交的两个分力Fx和Fy,由合力矩定理可得
本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对比可以看出,当力臂不易确定时,用后一种方法较为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