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金:“我与南水北调中线”作品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蛮拼的”,是对南水北调最好的赞——聆听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有感

杜丙照

2015年元旦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媒体发表新年贺词,谈到最近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肯定40多万移民群众做出的奉献,向他们致敬并送上诚挚的祝福。言语之中,为人民“点赞”,为移民“点赞”,大众化的语言让人如沁心脾。“蛮拼的”,一语中的,道出了社会公众对两年来各项工作的客观评价和共同心声,也是对南水北调工作的最好褒奖。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这亲切的语言,也正是对移民干部恰如其分的写照。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搬迁犹如和平时期的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为了移民顺利搬迁安置,河南省历时700多个日日夜夜,将近200个批次的浩荡迁徙,投入服务人员20万人次。湖北省投入2万多名干部,安排1万多台次车辆,组织120批次搬迁,实现了和谐搬迁。战役的背后,我们失去了18名干部、战友,他们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与其中3位干部生前有过接触,没有听到他们任何豪言壮语。他们在媒体朋友面前显得腼腆,甚至会脸红,但他们在困难面前无所无惧,全情投入,甚至牺牲宝贵的生命。还有5位干部,因工作需要,我在他们去世后拜访过他们的家属、同事,所见所闻无不让人敬仰。为移民顺利搬迁,为了生命之水,很多干部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确确实实是“蛮拼的”。我们的干部经得住严峻考验,是好样的。国家领袖道出了人本情怀,说出了我们埋在心里很久的实在话。逝者已去,生者铭记!

34.5万,一个简单而枯燥的数字,但其中的故事值得永世诉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在移民,整个移民过程就是一部动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每个移民群众都是传奇故事的主人翁。很多老人多次搬迁,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坎坷,我曾三次谋面的何兆胜老人被誉为丹江口库区移民“活标本”。湖北省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是与我多年保持联系的移民代表、移民干部,他不但动员自家人率先搬迁,还在努力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他刚刚入选2014年“感动中国”候选人,他的贡献和付出也将被载入历史。“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实情感。我们也要为身边的英雄伟大的移民点赞!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先后通水,融通南北,不仅为北方打通了赖以生存的巨大水脉,也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地域融合、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纽带。工程论证、规划、建设,历时60余年,跨越几代人,很多前辈没有等到开工,没有看到通水,但他们的付出不会被忘记。工程建设期间,数十万名建设者投入其中,成为多行业、多地区人才云集的主战场。“零容忍”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红线,破除了“家丑不可外扬”的禁锢。广大建设者夏顶烈日、冬冒风雪,常年奋战在工程一线,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为工程如期通水做出了贡献。

水质曾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东线工程开工之初,进入主要调蓄湖泊南四湖的各控制断面水质均严重超标,主要指标超标10~180倍,南四湖鱼虾绝迹,“一湖酱油”,一度成为“死湖”,其治污也被社会各界传称为“世界治污第一难”。“会不会成为污水北调”的质疑声音持续不断。短短十余年,工程沿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气魄,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水质持续好转,实现了从“酱油汤”到碧波荡漾的巨大转变。中线水源地河南、湖北、陕西三省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这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体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沿线政府、人民治污环保的韧性和定力。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精辟评价。我们为参与建设这一战略工程而自豪,也得到了国家领袖的“点赞”,这是最高的褒奖。“蛮拼的”,是对过去工作及成绩的评价,也是对今后南水北调工作的激励和鞭策。

行百里者半九十,“通水”远不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终点,而是转型开拓的“拐点”,也是新征程的“起点”。

(作者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综合司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