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地层岩性

2.2.1 地层

研究区地层发育不全,仅有三叠系、侏罗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分布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2/3左右,其中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出露最广,遍及全区,出露少量侏罗系上三叠统的动力变质岩;第四系次之,并集中分布在滨海平原、台地及大河两侧的河谷地带;其他地层仅零星分布。据闽东南地质大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泉州、厦门幅)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泉州、厦门幅),研究区主要地层见表2.1。

表2.1 研究区主要地层

img

2.2.2 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主要有加里东和燕山早期、燕山晚期所形成的侵入岩,分布面积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1/3。它们的分布和展布严格受区内主要构造控制。燕山早期侵入岩多呈北东和北北东向,沿新华夏系主干断裂侵入,散布全区,构成壮观的岩带或呈“多”字形。燕山晚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岩带,受惠安-晋江-港尾断裂带控制,多沿断裂带侵入而呈北东向。

1.燕山早期侵入岩

燕山早期侵入岩大面积出露。它侵入于晚侏罗系地层,被早白垩系地层覆盖,分四次侵入,其中一次、三次和期次不明的侵入规模较大,多为岩基产出;二次、四次规模较小,多呈小岩体。主要岩石有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等。呈全晶质花岗结构和块状构造。

2.燕山晚期侵入岩

燕山晚期侵入岩广泛分布。它侵入于石帽山群,被佛县群覆盖。分四次侵入,其中二次、三次规模较大,呈岩基产出;一次、四次规模小,多呈脉状。主要岩石有含黑去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晶洞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石英长石斑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闪长岩、辉石闪长岩、辉长岩等。呈花岗结构、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2.2.3 变质岩

变质岩处于长乐-南澳大断裂与滨海大断裂之间,由于长期遭受多次构造应力、热力及混合交代作用,使研究区的基底岩石变质强烈,是闽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岩带的组成部分,根据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泉州幅报告,研究区的变质岩属于南埔-石刀山-港尾动力变质混合岩带和埕边-宝盖山动力变质混合花岗岩带。两个变质岩带的分界线在区内由北东往南西延伸。晋江北部的青阳镇西侧和南部的灵秀山,是南埔-石刀山-港尾动力变质混合岩带和埕边-宝盖山动力变质混合花岗岩带的混杂地带。青阳镇的供水钻孔所见基岩既有混合岩,又有混合花岗岩和混合二长花岗岩,灵秀山受一组北东向断裂控制,混合岩和混合二长花岗岩交替出现。具有较清晰的片麻理或片理构造,裂隙较发育。

1.南埔-石刀山-港尾动力变质混合岩带

该变质岩带分布于青阳镇-罗裳山-石刀山一带,主要由中生代地层变质而成。岩性较复杂,以各类混合岩及混合质变粒岩为主,常见有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

2.埕边-宝盖山动力变质混合花岗岩带

该变质岩带分布于宝盖山、风炉山一带,为一套超变质混合二长花岗岩、混合花岗闪长岩、混合花岗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