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兴水惠民:中国水利报社“深入基层报道年”活动优秀作品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勒紧腰带”节水“握指成拳”治水

作为湖南的经济龙头地区,长株潭供水主要依赖于地表水。除湘江外,长株潭境内还有涟水、浏阳河、捞刀河等8条主要支流。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地区工业水平提升与经济发展加快,导致水质和水量双双下降,这成了长株潭地区的心病。

构建“两型社会”,重点在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而与此最为紧密的就是水资源,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倒逼”机制下,长株潭地区率先探索治本之策:节水。

“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提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湖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调研员潘永红介绍,长株潭地区强化计划用水管理,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水利规划》等为引领,推进水资源论证规划,确定并公布了用水大户及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等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

早在2008年5月,长株潭三市就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五年后,三地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评估和验收。在此期间,三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降低,农田水利用系数不断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

2014年,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入选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农田灌溉变“大锅水”为“商品水”。长沙县桐仁桥水库灌区以核定的用水定额为基础,对用水量在定额控制范围之内的协会或村组进行奖励,对于节约的水权,协会或村组可要求水库管理所回购,或实行水权互相转让购买。

得益于价格杠杆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长株潭地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数十张关于节水的科普小报显眼地张贴在报栏上;一台台直饮水设备整齐地安装在学生宿舍和教师办公室的墙上……韶山市华润希望小学通过多种活动和方式向学生传递节约用水的观念。据校方介绍,改为直饮水后,维护费用只有桶装水费用的20%,水费也由原来每月的1.05万元降至如今的8500元。

与水资源紧缺相伴的是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长株潭地区围绕湘江治理、中水回用、水源地保护等方面,握指成拳,打好治水这场系统且漫长的硬仗。

按照“一部法统领、一把手推动、一盘棋谋划、一江水同治”的方针和“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原则,湖南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确定了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等五大治污“主战场”,将湘江治理任务分解至各市县。经过共同努力,湘江保护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工作合力基本凝聚,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洋湖再生水厂,鸢尾花、美人蕉、菖蒲等20多种水生植物枝叶繁茂,连绵成片,一般人绝不会想到这里竟是一处生态化的城市污水处理池。“这些水生植物不但能净化污水,还能吸附异味,构成了一个不耗能的自然生态系统。”洋湖再生水厂总经理危建新介绍,采用“MSBR+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其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标准和中水回用标准,和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

株洲市攸县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全县所有的农村公共饮用水井进行了摸底,并通过井边硬化、设置水源保护标识牌、截污等措施,对给群众身体健康形成安全隐患的116处农村公共饮用水井进行了改造,确保了全县20万人的饮用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