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旅行:用生命去丈量大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我持续地开始记录个人的背包旅行经历始于2002—2003年的美国访学之旅。彼时我前往印第安纳州的波尔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生,在一年时间里,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假期周游了美国三十多个州,结交了许多世界各国的朋友,并通过群发英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旅行中有趣而值得回味的事情记录了下来。因为当时在美如此疯狂旅行的单身亚洲女性非常少见,而旅途中发生的许多故事颇为传奇,所以当时就有一些朋友建议我把邮件文章整理出来,结集出版,或可畅销。虽然一直心存此念,但回国后忙于考博读博、教书生娃、做课题写八股,此事就一搁再搁,直至过了时限,眼看传奇可能真的就要成为过时的传说。

好在,日后再忙,四处跋涉的脚步再未停止,随手写作的习惯也保持了下来,从最早长篇连载的电子邮件,到后来短小精悍的微博豆腐块,直至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推出,最终我有了固定的阵地——微信旅行日志板块。哪怕旅行再苦再累,哪怕深更半夜或鸡叫天明,我都尽量坚持日记日清,把途中的风土人情、行走感悟码成字,装入册。因为我始终有个信念:我终将以这些虚拟空间的文字为素材,做成极具个人标签性质的著作,绝不八股,绝不从众。作为一名研究背包旅游的学者,直觉让我相信这些一手的个人田野资料是有价值的。它不仅仅是一名铁杆背包客的日记,也展现了一位长期进行“参与式观察”的狂热背包研究者的田野是怎样宏阔、刺激而奇妙的场景,更见证了作为资深背包客和背包研究者双重身份的我的真实成长经历。

出于对背包旅行的热爱和推崇,我给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出了一门“自助旅行”的课程。虽然它只是一门任选课,且由于自己教学工作量的超载,迄今为止只上过3轮,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我个人最热衷教授的一门课程。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的热情也是高涨的。然而囿于教学“以学为主”的考虑,我在课程中对个人旅行史的回顾和体验的讲述极其有限,但我一直让同学们对我“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保持期待,许诺他们终有一天将这些故事汇结成书,连载成册。

旅行、运动、写作是我一生的三大爱好,背包旅行是我其中最大的爱好,也是我的专业研究领域。能找寻到这个研究方向,把我的三大爱好完美结合,是非常幸福的。常年的背包旅行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运动技巧,而长期的田野日志记载需要对写作饱含热情。回望自己做背包旅行和撰写背包日志的历程,我不禁自问:如果说这本书是我“不忘初心”而生的成果,那么,我的“初心”是什么呢?哪怕旅行中再苦再累再晚,我为什么还要坚持每天记录我的背包田野呢?因为,我热爱背包,也热爱写作。背包和写作使我快乐。

说旅行是自己的爱好很容易,但当别人眼中的各种苦痛、危险、艰难化成自己亲历的体验和笔下跌宕起伏的文字时,我便被友人冠以一个另类的称谓——“用生命去旅行的人”。拼死也要旅行,为了旅行哪怕拼尽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哪是爱好,这是要命啊?——这是他们读我文字时常生的感慨。当然,这只是友人们半戏谑半敬佩的调侃,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一直鼓励我催促我出书的也大有人在。友人长久以来对我的肯定和敦促,是本书最终得以成形的重要力量。

本书能够帮助背包客以及所有向往自由旅行之境界的读者理解背包客所处的世界,起到提升背包技能、反思旅行体验、深化自我意识、构建有意义的旅行观的作用。本书也可帮助背包自助旅游的目的地开发者和市场管理者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为其设计有特色的产品、打造有意义的地方、合理规范和引导市场提供依据和建议。通过自传式民族志的写作,本书与已有背包旅行研究形成对话,对背包旅行进行全盘的再概念化,对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旅游学界和应用人类学领域学者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本书的出版,是我对学生们昔日承诺的一份交代,也是我给予一直以来鼓励、肯定和支持我的伙伴们的一份回馈,更是我对自己背包旅行30年旅程、20年研究的一份见证。终能成书,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