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正在转型
自即位以来短短几年间,齐襄公做了什么?杀鲁侯,杀郑侯,诛郑国上卿,立郑侯,灭纪国,联四国,抗王命,伐卫国,立卫君!
所有的一切,在常人看来都是极端困难之事,齐襄公竟然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一一得以实现,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霸业么?
至少齐襄公是这样认为的。
那自己如此丰功伟绩,难道就不该有点特殊的待遇吗?
那作为已经是高高在上的齐国国君,还需要什么特殊待遇才能满足自己呢?
“寡人什么也不需要了,只需要最亲爱的妹妹,文姜。”这是齐襄公的心里话。
此时的齐襄公,已不想再把这个心思闪烁于内心了。他再也不顾一切非议,要将对文姜的感情公诸于世!
是的,在文姜出嫁之前,齐襄公与文姜仅仅是亲密的兄妹关系,仅此而已。
在文姜跟着鲁桓公来到齐国时,齐襄公与文姜也许开始了苟且之事,但那应该是鲁国人这样认为的。
哪怕是真的,也应是绝对的地下之事。
但当齐襄公取得那么多光照齐国历史的武功时,他便不再把对文姜的感情藏在内心了。
对了,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此时在干什么呢?
夫君鲁桓公暴毙于齐国后,文姜没能回国。她不敢回国,而且齐襄公也不会让她回国。
齐襄公宁可牺牲一些自己与文姜的名声,也要将文姜留在齐国!
既是为了保护好自己这位最亲的妹妹,更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文姜不敢回国,却是考虑到了自己儿子。
因为,当时文姜之子鲁庄公虽然继位为鲁侯,但他毕竟才12岁。鲁国国政,是由鲁国的卿大夫们掌握的!
文姜此时贸然回国,分分钟都有可能死于非命,还极有可能会搭上儿子鲁庄公的性命。
文姜之所以会叫文姜,是因为她有着一般女人所没有的见识。文这个字,已经能够概括文姜的才学非同一般。
但现在,已经十多年过去了,鲁庄公已经是年轻气盛的二十多岁青年了,国内政权已经稳固。
文姜知道,自己必须回去了。
无论写史的人怎么记录自己,但文姜一直坚守这些理念:
夫君鲁侯的死,自己负有重大责任,勿需为自己过多辩解。
但自己仅仅是一枚棋子!自己不小心成了棋子,但绝不允许你齐侯再次把自己当作棋子来用!
自己已经是鲁国人了,是鲁侯之母,鲁国夫人。那自己必须要为鲁国做些什么,既弥补自己的曾经的过错,更是为了鲁国的江山社稷和百姓!
自己曾经犯过错,但不可能一错再错。你哥哥齐侯确实是关爱自己的,但就停留在兄妹之情吧。齐侯,你且行且珍惜,别打什么其他的主意了。
于是,这些年,文姜把自己的才华,从学诗作画抚琴转向了学习治国理政上。用现代的话讲,文姜既攻读国际关系学,又攻读管理学。
谁也未曾注意,美女文姜,正转型为一位女政治家!
随着在齐国这段岁月里的反思,文姜已经明白了,鲁国才是自己的家。现在,文姜要回鲁国了。
齐襄公虽然万分舍不得,但他的挽留再也不起作用了,文姜心意已决。
只是,当她的车队到达齐鲁边境时,她再次感到了落寞:鲁国人根本不待见她!
在鲁国人的眼里,她已经背叛了鲁国。
文姜幽幽叹了一口气,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呐。
但她也不再想要回到齐国,因为齐国她已经没有了亲爱的父亲。与曾经心爱的哥哥那点事,到头来终归是冲动一场。
文姜就在齐鲁边境停下了,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鲁国人证明自己是爱鲁国的,是爱儿子的。
文姜为自己规划了今后的人生:为齐鲁之间的友好而努力,为鲁国的安定和长成发展而努力。
齐襄公多次来边境劝她回去,虽然史料记载着齐襄公是经常到边境来找文姜幽会的,而且史料也言之凿凿。
但要知道,当时的许多史料基础,都是来自鲁国人写的《春秋》,鲁国人对文姜会客气么?
其实,如果文姜继续想要与齐襄公保持不良关系,她根本没必要长期滞留于齐鲁边境,而给长舌头的一些人留下什么话柄!
再说一句,那就是如果她真的没有改过,那后来她是不可能被鲁国人所接纳的。
当她后来回到鲁国后,她就成了鲁庄公最得力的帮手。
甚至可以说,没有她在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周旋,齐鲁两国是不可能再次和好的。
在后来,齐国展示了那么强大的战斗力与国家实力后,所有的鲁国人都知道,与齐国交好是被证明最成功的外交政策!
这个外交政策,正需要文姜的贡献!
当然,齐襄公不是那么想的,他也许仍旧希望文姜成为他心爱的女人。但面对去意已决性格倔强的文姜,齐襄公只能是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的齐襄公很郁闷,郁闷的男人便会发脾气。所以,一段时间来,齐襄公经常发火。
而且,有的火发得真是很莫名其妙,这样导致一些在正常状态下可以做出的决策可能也会变成昏招。
史料记载,齐国历史上最伟大人物之一的管仲,便曾经在齐襄公时代当过官。
但当一次被罢官一次,三起三落,最后没起来,只好沦为公子纠的老师,顶多帮一个没花头的公子哥出点事关生活上娱乐上的点子。
齐襄公为什么没用管仲呢?也许与他心情有关。
这种读书人,能有多少出息?一天到晚都是礼义道德,于富国强兵有何用?
这就是当时齐襄公的想法。
于是,齐襄公就未能好好考察过这位大牛人,结果是管仲这样的大牛人就与齐襄公擦肩而过了,留给了齐襄公的兄弟、后来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