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齐桓公通过迎娶王姬改善了与鲁敌对关系

好了,齐桓公同志,现在你手下是人才济济,你的称霸道路将怎么走呢?

诸侯称霸,总是离不开诸侯之间的战争。其实,齐桓公刚即位时,即公元前685年,齐国便与鲁国在乾时干了一架,当时是齐国胜了。

到了第二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听管仲苦苦相劝,兴兵伐鲁,两国战于长勺。

结果是被鲁军打得大败,这对齐桓公来讲是莫大的耻辱。

这个时候的中原列国关系,主要是围绕着鲁国、齐国、宋国、郑国、卫国这几个传统大国发生的关系。

取得了长勺之战胜利后的鲁国,显然此时风头正劲。

公元前684年,齐桓联络了宋国,两国组成联军再次讨伐鲁国,联军在鲁国的郎邑驻扎。

郎邑,今山东济宁市的曲阜市东南部。听说齐宋联军驻扎郎邑,鲁国国君鲁庄公冷笑一声,亲自率军迎战。

结果在齐军还未动的情况下,鲁军全力向宋军发动猛攻,结果在乘丘大败宋军,俘获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力士、宋国著名将领南宫长万,这便是乘丘之战。

乘丘,今山东济宁市的兖州市境内。据说,鲁国人这次对宋军出其不意袭击中,将虎皮披在战马身上,令宋军战马四散溃逃,从而全军崩溃。

在乘丘之战中,齐军本应与宋军一起出兵,但在鲁军狂风暴雨般攻击下,宋军很快崩溃,齐军哪里敢动?

虽然齐军并未遭受损失,但毕竟是参战了。

所以公元前685年和公元前684年连续两年齐国与鲁国三场战役,鲁国取得了两胜一负的战绩!

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因为鲁国人一直被认为是谦谦君子的形象,嘴上功夫一流,拳脚功夫不咋滴的。

但现在的鲁国,在鲁庄公的领导下,已然是成为战斗指数超过九点的军事强国了。

这里,令人不得不赞叹那位倾力辅佐儿子的鲁国太后文姜了。

齐桓公早就感觉不对了,看来鲁国不是纸老虎,而是一头母老虎,暂时还真惹不起。

不行,得重新审视一下对外政策了。

此时的春秋江湖又是怎么一副光景呢?

传统的郑鲁齐三国联盟,此时已经瓦解。

先是郑国,郑庄公薨后,郑国陷入内乱,群公子争夺郑国国君之位,打得不可开交。

到齐桓公准备行走江湖前,郑国居然出现二君并立的局面。郑厉公在都城,郑昭公在栎地,由于实力相当,谁也不敢冒然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国基本上是无暇于国际事务。

鲁国是鲁庄公时代,此时的鲁庄公已经是一位已经执政十多年了的年轻国君,在母亲文姜的辅佐下,国内也是稳定,国力蒸蒸日上。

本来凭着与齐国的联姻关系,两国完全可以和睦相处。但齐襄公却借着这种联姻关系,突然灭了鲁国的长期战略同盟纪国,这让鲁国非常不爽。

更坏的是,齐襄公死于非命后,鲁国本想保着齐国公子纠即齐国位,结果却失败了。由此导致鲁、齐之间爆发了乾时之战,鲁国惨败。

再是齐桓公即位后,冒然发动了对鲁国的侵犯,爆发了长勺之战,齐国战败。

接下来又是鲁国取得了对齐国、宋国联军的乘丘之战的胜利。

现在,齐鲁两国算是成为死敌了。

这让鲁国的国母文姜很伤心失望,作为齐桓公的姐姐,她一贯来主张与齐国交好,只要有机会,她一定会努力的。

最得意的是宋国,本来以宋国为首,主导了一个宋卫陈蔡联盟,对抗着齐鲁郑联盟,现在对方的联盟瓦解了。

宋国又是传统的大国,所以抓紧时间搞郑国,郑国确实被搞得疲于奔命。

于是,宋国便俨然以中原老大自居,再加上宋国华氏家族、孔氏家族等几个牛人,还有世上第一大力士南宫长万,一时没人敢轻视。

但偏偏是想去教训一下鲁国,结果在乘丘之战时被鲁国人打得大败亏输。

卫国则是刚经历过内乱,此时的卫惠公本就是齐国人扶持的。

至于陈蔡许随燕等等,那都是绝对的跑龙套的,一般国际事务都是打打酱油,不理也罢。

西北的晋国也正陷入内乱中,国际事务基本上围绕着与秦国之间的那些恩怨开展,无暇于中原。

秦国,一方面与晋国苦苦纠缠,另一方面,与西戎诸部落不断开战。

春秋时期的秦国,基本与中原无关。

只有南方的楚国,历经雄才大略的楚武王、楚文王治理,迅速崛起,一边横扫汉阳诸姬,一边伺机北上中原。如陈、蔡、申、息等传统中原诸侯,也开始倒向楚国。

齐国,已经到了在中原展现自己的大好之际!

对齐桓公来讲,他早就按捺不住了。行走江湖,不立立威怎么成呢?

但连续两次对鲁的讨伐行动都宣告失败了,齐国,得审视一下自己的外交策略了。

按管仲提出的尊王理念,谁想与天子交好,必然要与鲁国交好,因为鲁国是天子的地方总代理啊。

所以,齐国这两年来不断与鲁国交恶,其实是不明智的。

齐桓公终于低下了他那颗骄傲的头,他仔细阅读着管仲、隰朋等重臣为他制订的对外方针,不由感叹:

称霸之路,那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路,而不是靠用刀兵搞几次讨伐便可以实现的。

那就听仲父的吧。

齐国很快调整了对外方针,提出了一大理念三步走的称霸路线:

一大理念:尊王攘夷。

此时齐国的各项改革已经初见成效,齐国影响力不断增加。齐桓公按照管仲为他设计的强国方略,有条不紊的实施着。

期间,管仲便向齐桓公提出“内尊王室,外攘四夷”的基本对外政策,这便是尊王攘夷。

也就是说,那个已经被各诸侯国当成一根几乎没用的草,在管仲看来,这是一块廉价的宝。

齐桓公便按照管仲的策略,以尊重周天子为名,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几百年以后,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叫曹操的牛人,用同样的办法,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三步走又是怎么走呢?

第一步,与王室联姻,进一步提升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坚决将这根已经被中原诸侯遗弃的草捡起来当令旗。

第二步,改善与鲁国之间的关系。作为邻邦,且鲁国又是最讲周礼的诸侯国,齐国不宜与之交恶。

至少,在国内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相当成果之前,不宜与鲁国大兴刀兵。

第三步,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具体就是不断团结中原诸侯,逐渐形成一个以齐国为主的同盟圈,方式便是会盟。

这个世界上,最懂尊王的,貌似就是鲁国了。

鲁国是天子的地方代理,天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只要与诸侯相关的,都会通过鲁国。

但鲁国与齐国不同的是,鲁国是姬姓国,而齐国不是。

不是姬姓国,便可以与天子通婚。但现在天子不缺老婆,齐国也无女可嫁,怎么办?

那就自己向天子要求一个来呗,如果能够娶了天子家里的公主,那与天子可以直接拉近关系。

向天子求婚,必然要通过鲁国。于是,齐桓公正式向周天子提出求婚。

当时的周天子是周桓王,那个高兴啊。想不到堂堂齐国这样的大国居然把自己当回事了,那还有不答应的?

周桓王决定,将最漂亮的公主许配给了齐桓公,这个最漂亮的公主,史称王姬,是齐桓公的第一位正室夫人。

天子嫁女,当时有一个规矩,那便是必须由天子同姓诸侯来主持,请谁来主持呢?

当然是鲁国。

周桓王并非庸俗之辈,他知道齐国求亲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主动向鲁国示好,自己作为天子能够去调停这两国的矛盾,那岂不是居功甚伟?

周桓王下旨让鲁庄公来主持这个周王嫁女大礼,好了,鲁庄公便成了齐桓公与周王公主的大媒人了。

鲁国当然求之不得,鲁庄公愉快地接受了天子之命,齐桓公依礼赴鲁国迎娶来自王室的新娘王姬,鲁国则为齐桓公主持了一个体面的新婚大典。

就这样,齐鲁两国结下的矛盾,也暂时得到了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