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列车上的小朝廷
下面具体说说太后的这节车厢。前半部分隔出一间小卧室,尽管地方不大,却花费了很多人的心思与精力。不仅看上去富丽堂皇,而且从轮廓到布局同太后的寝宫都非常像,简直就是把她老人家的寝宫缩小了搬到火车上。
这仅仅是从外形上看而已,里面的摆设同宫里无法相比。这间小卧室里面,大件的家具只有那一张大床,剩下就没有什么了。床是红木的,而这节车厢的材料是最好的柚木,漆得又光又亮,两种木质匹配得很。那时候中国的床上都有一副架子,是用来挂蚊帐的,太后这张床上当然也有。
太后的蚊帐是浅蓝色的,上面绣着许多美丽的林檎花。因为此时正值暮春时节,林檎花开得正旺。
大床左边有一张搁脚凳,同样是红木的,约三英寸高,面上铺着艳丽的黄色绸缎。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张凳子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可那时候的人都习惯有这样一件东西,因为不管床多么低,坐在上面时,把两条腿放在脚踏凳上都会觉得很省力气。
寝宫虽小,两边开着的四扇窗户却都非常大,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进来,屋里亮堂堂的。对此,太后很满意。特别是每两扇窗户中间还有几幅艳丽、生动的壁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光彩照人,引人注目。
这几幅都是漆画,笔调清新而又和谐。普通的铁路工厂的漆工当然难以完成,其作者都是在京城经过千挑万选的艺术家。壁画下面钉了一条窄窄的木板,上面摆放着太后的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还有些零碎的小东西,这样设计很方便她使用。窗帘也是黄缎子制成的,分别挂在每扇窗户的上面。
隔出这间卧室的是一道隔板,尽管不厚,却也是柚木的,并且雕镂琢磨得很精致。隔板的另一侧是一间稍大的屋子,这便是御用列车上的“小朝廷”。从面积上看,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可是里面的布置与装潢,却无比富丽奢华。
可以这样说,不管花多少白银,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只要能让这里面看起来美观,用着舒服,大清朝廷是不会在乎的。
小朝廷里面最引人注意的是四瓶鲜花,分别安放在四个角落里,各自配备了一个精心雕琢的木头架子,又高大又漂亮。先说装花的瓶子,它们看起来古色古香,无论是样式还是上面的花纹,都具有古典美,其价值不同凡响,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古董。瓶里面的鲜花也不是随便放的。首先是牡丹,牡丹向来以富贵闻名,被称为“中国的花后”,大概是因为地位类似,太后对牡丹有种特别的偏好;其次是天竹,这种植物可以说是东方独有的,翠绿的叶子中间点缀着珊瑚一样红的小珠子,非常好看;第三瓶是迎春花,这种花开的时候金灿灿的,接近于皇家的专用色彩;第四瓶是纯白色的梨花,稍稍带一些绿的感觉,看起来清新得很。
这四种花都是春季常见的,不过,用它们来装点小朝廷,却不仅仅是这个原因,更主要的是这些花生命力非常强,极少的一点水就能让它们保持旺盛的生机,不断地长叶、开花。
这间小朝廷的地上铺着一条约两寸厚的地毡,完全用天鹅绒制成,浅蓝色,上面装饰着很多金色的牡丹和凤凰,简直不能仅仅用一个“美”字来形容。
这里的窗子同太后的卧室比起来要小一些,也是一种特殊的安排。平日里,太后非常喜欢把玩自己的珍宝,所以,去奉天的事情一定下来,她就想着要带上其中的一部分。尽管她没有同任何人说过这个意思,但我们大家都清楚得很。因此,庆善在命人准备太后这节车厢的时候,就决定将车窗弄小点,这样可以在窗子中间多留下一些空间,在上面钉上些小架子,安放太后的宝贝。
太后对这个设计极为满意,自己还没有上车,就已经命人把那些珍宝放到上面去了。等她自己上了车,竟然像没有见过似的,左看看,右看看,兀自出起神来。
别看这窗子没有太后寝室里面的大,上面挂的窗帘却特别考究。整体上依然是平常用的黄色缎子,但下面多了一排金色短须,看起来更为华美。车厢墙壁上同样漆着很多色彩艳丽的壁画,不同的是,这里的壁画都是有故事内容的,一般取材于中国的旧小说或传奇,像“姜子牙斩将封神”“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等,大概是要激发人们的忠孝之心吧。前面提到的那四个放鲜花的古董瓶子,瓶身上也绘着这种故事的图案,精致而有韵味。
太后是个天生爱花的人,除了那四个大瓶子,还有很多小巧的花瓶,里面也用水浸润着她喜欢的一些花草。这些小花瓶也配备有特制的红木架子,同样是雕镂琢磨得非常细致。所以,在这间小朝廷,随处可以看见鲜花,张口就能吸到花香,既赏心悦目,又沁人心脾。
太后的这节车厢上,除了那间小寝宫和这座富丽堂皇的小朝廷之外,剩下的地方就非常小了。尽管如此,还是在后面拦出了两间斗大的小房间。其中一间是给我们几个女官预备的,每到该自己值班的时候,可以在里面休息,等候太后随时召唤。
另外一间更小的房间里,只有一个很小的炭炉,是专门为太后准备茶水用的。前面说过,太后进膳的时候,旁边有个捧碗端菜的太监张德,这茶水也是由他负责的。别看只做这样的差事,他的地位却比别人高,所以名义上是他负责,实际上他总是挑一两个认真细致的小太监来替自己做这些小事情,只有往太后面前上茶的时候,他才亲自送上去。太后当然不会察觉。
太后对茶叶很有研究,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品茶者。她平常用的茶叶有好几十种,最普通的是茉莉和莲花,其余的那些全是非常少见的珍品,名目繁多,根本记不清楚,即便是现在,有些茶叶的名字也不为普通人所知。
这节车厢上,尽管有四间作用不同的屋子,可是,最令人神往的还是那座小朝廷。在这里,轻声下达一个号令,就能指挥整个列车,让它向前、向后或是停下来。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整个中国从政治、军事到经济上的种种动向,都是由太后在这半节车厢里决定的。
太后的御座就放在隔出我们那间休息室的木板旁,这一排木板同样雕刻得十分精致,顶部还有个特别的装置,是庄严而堂皇的华盖,如同一把撑开的大伞,正好把太后的御座笼罩在下面。不管是在颐和园还是在宫里头,太后的御座都有一二十个,而且每个都比车上的这个大。不过,不管是大体的轮廓,还是细部的雕琢,全都是一样的精致华美。
这些御座都是用最高贵的紫檀木精制而成,还有无数的珍珠宝石镶嵌其上,到了晚上就会熠熠生辉、耀人眼目。坐垫上不能有珠宝,否则坐着就会不舒服,它只是用一块杏黄色的丝绒精心缝制的,光那颜色就足以引人注目了。
御座后面,安放着一幅插屏,同样是紫檀木做成,漆面光滑细腻,也有珠宝玉石镶嵌在上面,华美璀璨。不过,要说这插屏的用处,实在是无人知晓,只知道御座后面必有插屏,它们一定是要一起摆在那里的。似乎历代都是这样,并非清宫独创,只是没人能讲出它的渊源罢了。
不过,在火车上插屏倒有了特殊的用途。太后平时有睡午觉的习惯,回那间小小的寝宫又嫌麻烦,所以,我们就在插屏的后面为她准备了一张小小的软榻,这样,她在白天也可以随时休息了。
到现在我还记得,这次奉天之行刚刚开始的时候,在永定门车站,我和另外几个人搀扶着太后第一次走进车厢的情形。当时太后好像对列车不太满意,因为她平日在气宇轩昂的地方住惯了,一下子来到这么狭小的地方,感觉不大适应。这座小朝廷和寝宫花费了很多人的心思、精力,布置得的确有真正皇宫的神韵,可是它们的面积,任何一位大工程师都无法改变。
还好,太后的不快只持续了五六分钟,很快她就习惯了这里。她下的第一个命令,是让那些太监看看自己御座的方向,一定要保证与列车前进的方向一致。她认为自己的身子绝不能让这列火车拖着向后倒退,那样等于侮辱太后的尊严。
知道御座方向没错之后,太后又下令让太监们把车上的那些古玩玉器好好布置一番。她可能对我们的摆放方法不大满意,所以不惜耽误启程的时间,也要先花心思把这些宝贝重新摆放一遍,一直到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了,才下令开车。幸好她只是觉得古玩玉器的摆放不合心意,对其他的像壁画、窗帘、花瓶、地毡等都满意得很,所以,看起来她的精神也格外好。
尽管那时候的太后已经七十多岁了,可登上这御用列车之后,那份得意的笑就没有从她脸上消失过,简直像个刚拿到新玩具的小孩子。不过,这还不是最让她得意的,令太后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的是她的权威。在这里,皇太后的威严显示得尤为明朗,只需她轻轻动一动嘴唇,这列火车就会立刻按照她的心思前进、后退或者停下来。而她的那个小朝廷居然可以在她的土地上自由活动,在当时看来,的确可以令人感到万分得意。
对于我来说,坐火车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到太后身边之前,我就已经乘过好几次火车了,不光在外国,就是在我们自己国内也坐过。不管哪一次,我都没有过特别的感觉,可是这一趟去奉天,我始终非常紧张,从开始做准备就冷汗不断,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太后之前不仅没有坐过火车,连见也没见过,如果火车的某个动静让她感到不满意,所有人都要提心吊胆了。比如说火车启动的时候,往往要震动一番,平常人倒没什么,太后可就不敢说了。而且,不管多么有经验的司机,要他保证火车在开动过程中没有一点点震动,似乎不大可能,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到,更别说开这个御用列车的司机了。
太后一声令下,火车正式开动了。我们这些人都在小朝廷里恭恭敬敬地站着,太后独自在御座上正襟危坐,满脸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似乎想好好感受一下坐火车的滋味。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火车先是猛地往后一退,紧接着又突然往前一冲,我们站着的几个人差一点倒在地上。这倒不要紧,要命的是旁边那些小木架上摆放的古玩玉器——太后的那些宝贝,在这巨大的动静之下一个个滚落下来。
我的魂一下子就飞了起来!太后的宝贝竟然被震到了地上,这还了得!皇太后肯定会迁怒于那个司机,我们虽然知道不是司机的错,但也没有心思去袒护他了,因为当时我们都自身难保呢!
前面已经说过,火车上的一切布置几乎都是我和庆善安排的,放太后这些古玩玉器的小木架,也是我们命人做好的。还没出北京城,这些东西就都掉了下来,以后还指不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这些人的脑袋恐怕会有保不住的,或许连我自己也逃不过,这是谁也无法确定的事情。而且,在太后出宫上轿的时候,我还向她夸下海口,说火车上布置得多么妥当,结果现在就出了这样的事情。我还敢奢求太后对我有什么好感吗?
实际上,在那里提心吊胆的只有我一个人而已,我旁边的那些女官、宫女、太监们全都平静得很。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个小意外。他们见太后那些心爱的古玩玉器掉下来,就赶紧奔过去捡起来。一时间,有的蹲在地上捡,有的往上放,列车上的这个小朝廷乱成了一团。不管是在宫里头还是在颐和园,几百年了,也没有出现过这么有失体统的局面。
我自己偷偷地想,假如那些拼死上奏反对太后冒这趟险的朝臣们知道了现在的情况,肯定会摇着头说:“你看看,你看看,还是我们说得对吧?这是不祥之兆啊!”
那时候的我,觉得这事情糟糕透了,吓得几乎昏死过去。所以,在他们手忙脚乱的时候,我只是在一边站着,心里想着,但愿太后能想出好办法收拾这个乱糟糟的局面。想到这里,我不禁回头偷偷看了看她,谁知太后居然在那里笑呢。这可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她竟能在这乱糟糟的时候那么温和地微笑!
我提着的心总算放到了肚子里,可刚才的惊吓还没缓过劲儿来,腿依然在不停地抖着,手也冰凉冰凉的。幸好周围的人没像我一样吓傻,不然那些宝贝落在地上,而且随着火车的运动滚来滚去,那场面是多么尴尬啊!如果真是那样,那么我们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一场劫难了。真要感谢他们,居然能不顾朝廷尊严,手忙脚乱地去抢救宝贝,终于令太后一笑了之。这可真是我们的万幸!
太后真是聪明,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让太监将所有的木架子按照她说的方法重新安装一遍,再用彩线把每一件古玩或玉器固定住。这样一来,不管火车怎样动,宝贝们都稳稳当当地。
不过,有一样东西我们还是给忘了,那就是小朝廷四个角上的花瓶。它们下面的红木架子非常光滑,瓶底也是,所以,列车一动,那几个花瓶就跟长了腿似的,也一点点地移动起来。最后,有两个突然就掉了下来。太监们看到了,赶紧奔过去先扶住那两个没掉下来的。幸运的是,掉到地上的那两个也完好无损,多亏了地上厚厚的绒毡。
我正为花瓶没碎而暗自庆幸,突然想起来,花瓶里的水是脏的,要是把绒毡弄上污渍,罪过也不轻呢!想到这里,我赶紧走过去看,还好花瓶里的水并不多,一点儿也没有洒出来。
一场虚惊过去了,尽管瓶和毡都没有损坏,可我们已经吓得浑身冒汗。为了预防万一,大家又赶紧检查其他东西,把该固定的全都固定住,免得再来一场这样的虚惊,否则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我们的奉天之行就在这场忙乱中开始了。不过,现在还不能描述旅程,因为我前面虽然介绍了很多重要人物,但还是落下了一个。我们的地位同他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唯有太后在他之上。
其实,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只是太后的一条爱犬,它的名字威武得很,叫“海龙”。当然了,真正的海龙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而这只狗看起来很像海獭,可能太后不喜欢“海獭”这两个字,便改名叫“海龙”。
这条狗是纯正的北京种,毛是深棕色的,只有脖子和头顶分别有一大片银白色的长毛,如同老人的头发。它全身上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双大眼睛,我从来没有见过哪只狗的眼睛有那么大。相比较而言,它的身子就小多了,腿也很短,并且弯弯的,如同弓背,鼻子非常平,如刀削的一般。
北京这么多品种的狗,能长成这副奇怪模样的恐怕不多见,所以太后对它喜欢到了极点。晚上睡觉的时候,太后就让它在小朝廷里休息。当然了,能得到皇太后的宠爱,即便是休息也不能随随便便,专门有个竹筐给它做卧榻。这是一个很大的竹筐,装个小孩子都没有问题,里面还缝制着红色绸缎的衬里,不知道的人怎么也想不到是给狗预备的。
对它的优待还不止这个,太后专门派了个太监,日夜服侍这条爱犬。另外,它还有自己的衣服,如同马身上的马铠,红色的贡缎面,夹里用最柔软的皮革制成,看起来又漂亮又舒适。它的脖子上系了三个金铃,中间的那个大,两边的小一些,不管是走路还是跑跳,都会发出悦耳的铃声。
太后这只爱犬身上的装饰还不止于此,它的领圈后面贴近耳朵的地方点缀着两个东西,如同兵士们军帽上的帽章,一红一绿,用丝线做的,煞是好看。随时会有人帮它更换,只要颜色看着不那么鲜亮了,就会有新的戴上去。
不管享受怎样的优待,它毕竟是一条狗,所以永远都会有一根皮带将它牢牢拴住,让它不能自由行动。这皮带大概四五尺长,上面系着很多小铃铛,到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如果它高兴了,跑快一些,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铃声。
至于那个专门服侍这条“御犬”的太监,他的工作可不简单。比如这狗的饭食,他必须亲自准备。不仅要精心调制,还不能总吃一样的饭食。不过,吃得最多的就是切碎的肝脏,同肉汁、新鲜的米饭一起拌好。光这样还不行,不能直接喂,必须先送到张德那儿,请他看看可不可以让御犬进餐。张德呢?他也不敢定夺,稍不留神就是杀头的罪名,所以,他每次都要捧到太后面前,恭请太后检查。太后每次都会很认真地看一看,假如发现饭不够熟,或是肝脏不大新鲜、肉汤太少等问题,就会下令重新弄,绝对不会潦草从事。一旦不合格,张德就会把那个管狗的太监臭骂一顿,连御膳房的厨夫也不能幸免。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服侍狗的太监是什么样子,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装得很郑重其事,胳膊上挎着那个巨大的竹筐,站在车厢一角。当列车停的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他也会跟我们一起走下车去,手里还是带着这个竹筐。下车的时候,他先非常小心地把筐稳放在地上,之后轻轻抱出海龙,把那条挂着无数小铃铛的皮带系在它脖子上,这样就能领着它散步了。
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人指挥狗的,这太监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他永远都要顺着那条狗,它想往哪边,他就得往哪边走,只有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人才能拿点主意。
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会暗暗地想:那条狗能不能明白自己所受的优待呢?
唉!不管怎么样,它所受到的一切待遇绝对是事实。我甚至可以断言,不管这条狗出现什么意外,受了伤,吃坏肚子,或是走丢了,无论是其中哪一种情况,全宫上下就会骚动起来,即使是一名太监死掉也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当然了,这条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派头,全是倚仗皇太后对它的偏爱,京城里那么多大臣也养狗,哪一只的待遇能同它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