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经典译丛:悲剧的诞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译者序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语言学家。《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是尼采的哲学处女座(1886年这本书重新出版时,尼采给这本书又增加了一个新前言《自我批判的尝试》)。

1869年,在导师李奇耳的举荐下,25岁的尼采成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临时聘任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这一时期尼采还是一名语言学家,发表了不少语言学著作。正是有了对古希腊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才使他以古希腊悲剧为切入点开始了哲学研究。

1870年,尼采升为正式教授。同年,普法战争爆发,尼采作为志愿医务勤务兵上了前线,但是不到两周就因患疟疾和白喉而回家。在前线期间,他开始构思《悲剧的诞生》,在漫天炮火中冥思苦想古希腊悲剧艺术的起源与脉络。次年,尼采被巴塞尔大学准予了半年病假,开始专心创作这本书。

《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一反传统,认为古希腊悲剧产生于两种艺术冲动:太阳神阿波罗式冲动和酒神狄奥尼索斯式冲动。阿波罗精神代表的是梦境,象征华美幻景,狄奥尼索斯精神代表的是醉境,象征癫狂痛苦。阿波罗带来了塑形艺术,而狄奥尼索斯带来了音乐艺术。尼采以这两种象征说明悲剧艺术的诞生、发展以及灭亡,他认为,人生是痛苦的,阿波罗以梦境的美丽幻象给人们带来愉悦,让人们有了活下去的理由,从而古希腊神话就诞生了;而狄奥尼索斯则将人生凄惨的现实揭露了出来,酒神冲动就成了狄奥尼索斯式艺术的根基。当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古希腊悲剧就诞生了,这一悲剧就是酒神抒情合唱与日神梦境舞台的结合。当欧里庇德斯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冲动的基础上时,悲剧就因失去根基而消亡了。

《悲剧的诞生》是超越了时代的。尼采认为人们只有在醉境中才能获得形而上的慰藉,他认为悲剧体现的是一种非功利、非科学的人生态度。他猛烈批判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认为它们忽视了生命的根基,是浅薄的乐观主义。理论家的乐观主义“反对酒神智慧和艺术……用世俗的调和……用高度利己主义的自然精神力量来取代形而上的慰藉”。他认为正是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主义扼杀了古希腊悲剧。这种反理性的思想当时招致了广泛的批评,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对理性主义的批判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人们反思“优生学”、种族歧视这些由绝对理性主义导致的恶果。各种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的精致的“现代社会建筑”不断暴露出其缺陷和危机。当然,对于这种反理性主义,读者也要带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待。

这本书的序言是尼采写给音乐家瓦格纳的,当时瓦格纳和叔本华都是尼采的偶像,这本书的很多思想都深受这二人的影响,但是后来,这两人都被尼采批判了。1878年,尼采发表《人性的,太人性的:给自由者的书》,正式宣告了与瓦格纳的决裂。

虽然尼采后来一再强调,《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在于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也是他承认的唯一价值,但实际上他是借美学谈人生,借悲观艺术谈人生悲剧,借对悲剧诞生与灭亡原因的探讨,反对道德,反对理性。他说:“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和存在才是有意义的。”而这种意义的最高形式就是酒神精神。

缪文荣

2017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