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肾:齿固、发黑、腰腿不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帝内经》对肾的认识

什么是肾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不仅是决定人体健康之本的重要脏器,而且是藏纳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气”的器官。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肾在五行中属水,它不仅主导人体的水分运化,而且是“精气神”的储备之器。因此,肾脏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还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乃至心理状况。那么,什么是肾呢?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作强之官。”所谓“作强之官”,类似今天所说的大力士。之所以将肾比作大力士,是因为大力士在古代的作用不容小觑,古代打仗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战车,而大力士的职责就是驾车,同时保护君主或者部队诸官。所以肾脏不仅是人体重要的循环器官,而且是心脏的保护者。

在中医理论当中,心属火,其性主动,肾属水,其性主静,两者相互对立,相互协作,不可或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的心火也越来越盛,因此,更需要肾水来克制心火,从而避免心火过盛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肾藏精,主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齿、骨、发的生长状态是肾精的外候,是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老人或者身体虚弱的人总是哈着腰走路,这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之一。

肾脏功能是否正常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而我们必须要注意保养肾脏。

肾脏的位置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所以肾脏又被称为“腰子”,肾脏的形状像两颗扁平的豆子,最外面包裹着一层坚韧的薄膜。从生理角度上讲,肾是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之一,在人体的泌尿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可以过滤血液当中的“杂质”,将毒素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保留体液中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排出多余的微量元素,在起到保证体内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平衡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对血压起调控作用。也正因此,肾脏被中医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温馨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认真保护肾脏所在的后腰,以免让肾脏受到外伤。如果在后腰处发现较为严重的外伤,要先去医院检查,看看伤情如何,一旦肾脏受伤,就要及时治疗,以免拖成大病。

肾藏精

按照中医理论,肾藏精,也就是说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活动所需要的元气和动力都来自肾脏。所谓精,也叫精气,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根本,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夫精者,身之本也。”

就精气来源来说,有先天、后天两种。先天之精来自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每个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生命遗传密码,与生俱来,存在于肾中,出生之前,是形成生命(胚胎)的重要物质,生命的构成本原;出生之后,则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正如《黄帝内经》中说的:“生之来,谓之精。”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双方,正如《黄帝内经》中说的:“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的饮食水谷,由脏腑之精产生。人出生后,机体通过脾胃的运化从食物中摄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气的转输以“灌四傍”,则为脏腑之精。“灌四傍”,指的是浇灌、惠及自身周围的区域。各脏腑之精支持自身生理功能后的剩余部分,则输送到肾中。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因此,肾精的构成,是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加后天之精的充养而成。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后天之精起充养作用,因而肾精所化的肾气,也主要属先天之气,即元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详细记述了肾气由不充足到逐渐充盛,由充盛到逐渐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这一段论述,明确指出了肾中精气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正是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地得到后天之精的培补,肾中精气逐渐充盛,于是齿更发长,第二性征出现,这些一方面可以作为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不良、生殖功能低下和衰老的标志。由此可见,肾精在人一生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大的作用。

温馨提醒

健康养肾,要从先天做起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肾脏疾病往往与胎儿和婴幼儿期间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胎儿、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缓慢、营养状况不佳的人在成年之后罹患肾脏疾病的风险往往较高。所以,预防肾脏疾病,降低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就要从“小”做起。作为一对合格的父母,不但要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期间戒烟戒酒,而且尽量不要染发、化妆,更不能频繁地接触大量化学药品,以免这些物质“祸害”宝宝的健康,在做到上述事情的同时要积极进行疾病防治,为保养肾脏和未来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肾主骨生髓

《黄帝内经》指出,肾生骨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因而说,肾脏可充养骨骼,所谓“肾充则髓实”。

肾脏位于人体的腰部后方,处于“承上启下”的部位,上可以滋养全身乃至头顶的骨骼,下可以充盈腰腿的骨骼,全身骨骼的健康都要依靠肾脏的精气来支持,这就是“肾主骨”的表现之一。

在电视剧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走路经常弯腰驼背。这些人或者因为长期吸毒,或者因为先天不足,或者因纵情于声色犬马,导致肾精被大量消耗,因此无法营养骨头,最终导致弯腰驼背。

由此可见,肾脏在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的同时,还可以滋养人的骨骼,因此,为了骨骼的健康,我们要保护好肾脏。

肾主生殖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肾为藏精之脏,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繁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乃至胚胎的形成,均有赖于肾阳的温煦。

有些人认为,肾对生殖系统的主宰作用只是表现在男性身上,而忽略肾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在他们看来,肾脏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很小。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肾脏在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中都起着主宰作用。相比较而言,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堆积脂肪,由于脂肪属阴,因此女性更需要肾阳来温暖身体。同时女性还有一个生理特点,那就是女性对水分的运化要比男性差些,所以女性肾脏功能一旦受损,其遭遇的伤害比男性更大,而造成的直接结果往往就会表现在生殖系统上。因此,无论男女,肾脏都对其生殖系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肾主生殖,肾脏的健康关系到人的生殖繁衍,更重要的是,肾脏对人的健康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保养肾脏,就是保养生命。

温馨提醒

肾虚者不可滥服补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补药虽然宣称“药食同源”,但是,很多补肾药物都是大燥大热之物,倘若肾虚者滥服补药,这些燥热之物进入人体后,会在人体内蓄积热毒,而热毒轻则损害肾脏,重则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肾主水

所谓水,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液体的总称。肾主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藏精和主持一切津液、水分代谢的作用。狭义而言,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黄帝内经》中关于肾主水还有一种说法:肾者,水脏,主津液。实际上,人体水分和津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肾主水,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实现的。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各脏腑内津液的气化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所有脏腑阴阳的根本,所以各脏腑阴阳必须在肾阴肾阳协调平衡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参与水液代谢。肾气更是全身津液气化的总动力,具有促进各脏腑气化的作用。肾脏将体内精气气化之后,又将体内精气分为清浊两个部分,并且让清升浊降,清者得以四布,浊者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之成,依赖胃的受纳、脾的运化以及小肠主津、大肠主液的作用;津液的输布,则依赖于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以及肾的气化作用,而肾的气化作用是贯穿始终的。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为全身气化的总动力,脾胃的运化、肺的宣发肃降及三焦的疏通水道功能,皆须以肾的气化为动力。肾气充足,则各脏腑气化充足,功能正常;若肾气亏虚,则脾肺气化失常,最终导致水分、痰湿停聚体内,引发痰饮、水肿等症。

2.主司膀胱的开阖

尿液的排泄,对于维持水液出入量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肾脏的开阖对水液代谢平衡有一定的影响。肾脏的开阖作用协调有序,则尿液的排泄也正常。肾的气化正常,则膀胱开阖正常,浊液得泄。若肾的气化失常,则影响膀胱的开阖,导致膀胱开阖不利,而会出现尿少、水肿等症;或致膀胱约束无权,而见多尿、遗尿等症状。

温馨提醒

解决水肿问题要全盘考虑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人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给人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其中之一便是运动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出现了水肿问题。

有些人,一旦出现水肿,就会自行服用利尿剂或者补肾药物,殊不知,水肿不一定是由肾脏问题引起的,还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所以,治疗水肿问题,虽然要考虑肾脏疾病,但是绝对不能仅仅考虑肾脏疾病,忽视其他脏器疾病。

临床上对由于肾的功能失司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或遗尿、尿失禁等症,多以温肾利水或益肾固摄法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而对由于其他脏腑气化失常导致的水液代谢失常,长时间不愈的,也可以从肾着手治疗。如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而致水肿便溏者,可用温肾补脾、益火培土之法治疗;再如长时间咳嗽,下肢水肿、痰涎壅盛、肺阳亏虚者,可在温肺化饮药中,酌加温肾益气之品,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水肿,都要从全盘考虑,不能一味强调肾脏的作用,避免延误病情,更要避免因为治疗方向错误而危及生命。

肾主纳气

中国古代医学家周慎斋说:“人之生死关乎气,气纳则为宝,气纳则归肾;气不纳则不归肾。气不归肾者,谓脾胃之气不到肾也。”

大家都知道,肺部是人体摄入新鲜空气的主要器官,但是肺部只是新鲜空气的“收集者”,最终运化、利用这些新鲜空气的器官是肾脏。

由肺吸入的空气必须下达于肾,由肾来摄纳,才能保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正常,进而保证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只有肺肾功能协调一致,呼吸才会正常。实际上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调和。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肺吸入之清气上逆而不能下行,即可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或呼吸困难等症。在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疾患中多可见到肾不纳气的表现,治疗常用补肾纳气的方法,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肾生髓通于脑

《黄帝内经》说:“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因为肾的主要作用是藏精,精能生髓,所以肾功能的强弱也会影响脑的功能。髓可分为骨髓、脊髓、脑髓三部分。骨髓藏于全身的骨骼之中,起到营养骨骼的作用。脊髓和脑髓是相通的,中医将脑称为髓海。骨髓、脊髓、脑髓是人体的精华,由肾精所化生。所以脑的营养来源于肾精。

有的人原来记忆力很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却是日渐减退;还有的人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感觉到疲劳,这实际上是肾虚了。肾虚了,肾精不足,脑髓也就不足,所以才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就会导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旧称老年性痴呆)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那是因为老人年老体衰,肾气虚,“主骨生髓通脑”的能力弱了,脑部也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了。脑部缺乏营养,必然导致智力下降甚至痴呆。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肾和人的智力关系非常密切。要想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就要好好保养肾脏。

肾藏志

中医学认为,“肾藏志”,其中的“志”指志向,属精神活动。志虽出于心,但要使其坚定不移,须依赖于人体精气的旺盛。

肾与志的关系,和心与神、肝与魂、肺与魄、脾与意的关系一样,两者为互生的关系,互为护佑。

保护好肾,肾精足,肾气就足,我们意志就会坚定。反之,如果我们不养护自己的肾,往往就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时很可能就会选择逃避现实,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一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事,身心不分裂、不冲突,那么排除意外情况,肾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通常比较小,我们常看到一些与世无争、专注做事的人,他们的身心往往都很健康。如果一个人总是顾虑重重,不断压抑自己,总是违背自己心底的意愿,长期下来定会使肾受到严重损伤,出现各种问题,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问题。

肾在液为唾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唾与涎一样,为口腔分泌的一种液体。有人说其清者为涎,稠者为唾。《难经·三十四难》说肾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易耗伤肾中精气。所以,养生家提倡以舌抵上腭,待津唾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称此法为“饮玉浆”。但唾与脾胃亦有关,《杂病源流犀烛》说:“唾为肾液,而肾为胃关,故肾家之唾为病,必见于胃也。”

肾脏与唾液两者相互滋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戒掉随地乱吐唾液的恶习,以达到养肾的目的。

肾其华在发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其华在发。”“华”,有荣华外露的意思。头发的营养虽然来自血,也就是常说的“发为血之余”,但是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也就是说肾精的充足与否可从毛发上反映出来,青壮年肾精充盛,头发茂密而且有光泽,年纪大、身体不好的人及肾气虚弱的人,往往头发容易枯槁脱落。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毛发浓密而有光泽,故有肾“其华在发”之说。由于发为肾之外候,因此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精的关系极为密切。

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肾与耳窍的关系表现在肾主耳。肾主耳,是指肾有主宰耳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的作用。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耳为肾之外候。”肾主耳是通过肾精、肾气对耳窍的温养作用来实现的。肾气、肾精通于耳,温养耳窍,使听觉灵敏,故肾精、肾气充盛,髓海充足,精气灌耳,耳得肾之精气的温养,方能发育健全,听觉聪敏。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则两耳失聪,致听力减退,或出现耳鸣、耳聋之病。老年人由于肾精衰弱,多听力下降。

《黄帝内经》中说:“肾开窍于二阴。”其中的二阴指的是前阴和后阴,所谓前阴指的是尿道和外生殖器,后阴指的是肛门。

“肾开窍于二阴”的含义主要是指肾和大小便以及生殖功能的关系。因为肾主宰全身水分的运化,所以,只有在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人体水分的含量以及分布状况才会正常,大小便排泄才能各走其道,才不会出现小便赤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稀的状态。

除此之外,大小便是否能够排放顺畅,也与肾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肾水不足,往往会导致大便干燥秘结,或小便量少色黄,甚至导致小便时尿道乃至腹部疼痛的现象。但是如果肾水过盛,以至于超过脾脏和肾脏所能运化、排泄的总量,就会引起腹泻或小便失禁等病症,个别肾水过盛的患者,往往咳嗽或者大笑的时候都会引起小便失禁。人的生殖功能与肾中精气关系密切。若肾中精气不足,则男子可见早泄、阳痿,女子可见不孕等。

肾脏养生的方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和总结,记载了大量补肾的方式。《黄帝内经》中有“肾藏精”的说法。而这里的精又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要珍惜,要封藏,不可挥霍;后天之精可以补益,温补肾阳。也就是说,想要养肾,就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补益肾脏。

传统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而肾中阴阳是人体一身阴阳之根本所在,故养生保健就要强调肾脏的重要作用。

固肾保精没有其他的妙方,只有四个字——修身养性。

当下,社会越来越开放,信息越来越庞杂,青少年接触到性的年龄越来越小,青少年肾虚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除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之外,还应使他们更多地培养其他爱好,丰富其文化活动,譬如多进行练字、绘画、练习跆拳道等活动,充实其精神世界,开阔心境,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心态和洁身自好、积极向上的性格。中老年人更要修身养性,保持愉悦的心情,固护肾精肾气。

节欲不仅是节制性欲,而且包括节制一切贪欲,节欲是保持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节制贪欲,就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知足常乐,明白清心寡欲、平淡平和才是真。这也是确保心态平衡、减轻内心压力的根本所在。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节欲要做到清心寡欲,保持心态平和,这就要保证自己不要动辄大喊大叫,要能够坐得住,行动要稳重;同时减少和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等。色欲伤精气,情欲使人伤心,吸烟者伤肺,喝酒者伤肝,暴食者伤胃,色欲、情欲和嗜欲,时间长了必然会伤肾,使肾精耗尽,元气大伤。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说生活毫无节制,纵欲无度,性生活过频,最终就会导致肾精的耗竭,年过半百而衰。“以酒为浆”,把酒当水喝,虽然表面上伤胃损肝,但是其最终损害的是肾精。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对于节制欲望,保养肾精的阐述,不仅适用于保肾固本,而且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真正做到知足常乐,能够主动节制自己的欲望,那不仅可以巩固我们的肾精,更能够使我们的幸福指数提高。